标题: 论“李氏将兴”———隋末唐初山东豪杰研究之一, 来自: 书签论文网
性别:男-离线 zidaneluo
(罗睺祭使)

太常丞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4
帖子 2678
编号 40739
注册 2005-6-11
来自 九黎幽都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08-1-10 22: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呵呵,我今天也想在此转贴此文,幸好先搜索了下

楼主用的字体过小,可能看得人不多,这篇文章写的还是很不错的,陈寅恪先生用山东、关陇地域来解释政治,我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例如,本文列举的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和对秦叔宝等瓦岗系的不同态度,颇能支撑其说。


尉迟敬德也是山东豪杰,但出身于刘武周系统。刘武周与河北窦建德、刘黑闼集团更为接近,故而刘武周部下即使暂时降唐,其后仍要叛去。尉迟敬德在其系统中,未必不与寻相一样思叛,赖太宗惜其骁勇,推赤心置人腹,用之不疑,感化了敬德,使之始终尽忠尽力。结合段志玄传看,隐太子等拉拢秦府武将的目标是段志玄、尉迟敬德,这一点很值得注意。在建成、元吉看来,段与尉迟二人不出身瓦岗系统,未必能尽忠秦王,易于拉拢,而出身瓦岗寨系统的徐责力、秦叔宝、程知节等虽然也骁勇无比,但隐太子等知其不可能背叛秦王,故而未行拉拢、贿赂事。据此可见,太宗虽与山东豪杰结盟,但其中最主要也是最信赖的是出身于瓦岗寨系统的山东豪杰,不论是统一天下,谋取帝位,还是后来贞观年间的对外战争,太宗真正用之不疑的多出身于瓦岗寨系统。

尉迟敬德屡救太宗于危难,并且在玄武门事变中亲手射死元吉,功勋卓著,但这些并未彻底消除太宗的疑心。《通鉴》卷一九五贞观十三年(639)二月条云: 

上尝谓敬德曰:“人或言卿反,何也?”对曰:“臣反是实!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余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上为之流涕,曰:“卿复服。朕不疑卿,故语卿,何更恨邪!”

太宗疑敬德反,除了敬德出身刘武周系统外,别无解释。

敬德在贞观年间,除征高丽外,未被授权参与任何战役,与李责力、程知节等很不相同。《旧传》称“敬德好讦直,负其功,每见无忌、玄龄、如晦等短长,必面折廷辩,由是与执政不平”,恐怕其间亦有太宗本人的顾忌与猜疑,敬德不与外间交通十六年,当是因太宗之疑而知惧。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敬德性直,而是因其不出身于瓦岗寨系统所致。以上论述了瓦岗寨(黎阳)系统山东豪杰与杨玄感、李密、李世民结盟的经过,这部分山东豪杰接纳关陇贵族为其领导,信奉“李氏将兴”,最后归于秦王,李世民改变了关陇与山东联盟中山东豪杰为主的局面,建立了关陇为主、山东豪杰为用的新联盟,用之不疑,不但因之统一了中原、夺取了帝位,而且建立了贞观武功。同是山东集团,这一部分的豪杰写下了与高鸡泊系统豪杰截然不同的历史。

顺便帮楼主补充一下,这篇文章原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4期,1997年10月,作者为李锦绣,而且在网上最早应出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唐史学科网站,网址如下:

http://www.tanghistory.net/data/articles/b01/325.html

此外,作者下篇《论“刘氏主吉”——隋末唐初山东豪杰研究之二》我觉得写的更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idaneluo
(罗睺祭使)

太常丞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4
帖子 2678
编号 40739
注册 2005-6-11
来自 九黎幽都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08-1-10 22: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当然,行文的一些细节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例如可对比看下另一篇文章《“满独说”引发的中古民族融合与民族分裂思考》,网址如下: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8/200601/4311.html
就不再贴出来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21:2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97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