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拥郭派--炮轰《炮轰郭嘉》, 我驳!
性别:男-离线 阳朔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1
编号 40583
注册 2005-6-9
来自 蒙特利尔


发表于 2005-6-29 03:3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天公将军于2005-05-18, 2:08:20发表
怎么说呢,郭嘉即使死的不那么早,最多就是后期官可能能坐的比较大,但很难想象他能有什么大的作为。群雄逐鹿十一年都没能干出点名堂(这点他就不如贾诩),后来估计就更难了。

谁说郭嘉在群雄逐鹿11年没有作为?你怎么去衡量一个人的作为?看他攻下多少城?看他灭了多少诸侯?作为一个谋士,郭嘉的职责就是在营帐里出谋划策。建议你去看看三国志郭嘉传。上次有个朋友也是这么说的,他说郭嘉唯一的计谋就是遗计定辽东。。。。。。其实那个计谋根本不是郭嘉的,是曹操的。郭嘉的计谋有很多,而且都是战略方面的,很少是战术方面的。郭嘉和贾诩是不一样的,不能说郭嘉不如贾诩。贾诩可以在前期不停的换主子,不停的在战场上出计谋。而郭嘉有着非常精确的分析头脑,所以他的很多战略主张不停被曹操采用。他曾经合理的对比了袁绍和吕布。他说袁绍可以后伐,但吕布必须早除,否则他会时时刻刻的威胁后方。曹操采纳他的意见,杀到徐州,逼吕布到了下坯,久攻不下。郭嘉又以项羽为例子,劝曹操继续攻打。他和荀攸献了决水之计,破了吕布。后来刘备在徐州,联合山东贼寇造反,而此时曹操已经和袁绍翻脸,曹操进退两难。郭嘉说,袁绍优柔寡断,来必不速,而刘备新得徐州,人心未定,需要急出重拳打倒他。曹操大军攻打刘备,放个空荡的许都给袁绍,然而不出郭嘉所料,袁绍没有抓住机会,刘备兵败徐州,关羽被擒。官渡相持,孙策扬言要攻占许都,郭嘉认为,孙策独行江东,得罪不少人,脾气暴躁,为人轻浮,必死与刺客之手。曹操没有保卫许都而全心全意攻打袁绍,孙策也被刺客刺杀。袁绍败后,郭嘉认为,袁绍废长立幼,会挑起争端,可以暂时按兵不动,看袁绍两个儿子互相争斗。后来果然两败俱伤,曹操不费吹灰之力而得河北。袁氏北逃,联合塌顿,想反扑过来。郭嘉认为可以弃粮草而背道而行,运用奇袭。塌顿兵多而精锐,从正面进攻胜算不大,从后面攻击可以打个措手不及。塌顿被灭,曹操大胜,平定了北方。郭嘉当时已死,曹操不停给荀文若写信,里面都是悼念郭嘉的哀痛之情。这样一个天才,这么多的分析和谋划,你能说他“没干出名堂”?曹操不是个粗心之人,如果郭嘉真的无能的话,为和他要说“把后事托付给郭嘉”?为和他评论郭嘉的时候说他军事“过绝于人”?如果奉孝一直活着的话,曹操不会贸然南下,也不会有赤壁之败。如果郭嘉还活着的话,曹操一定会平定汉中马上挥兵攻打西蜀,那时西川已经人心大乱,司马懿也这样建议过,可曹操听不进去,但郭嘉在,曹操一定会听,也就没有后来的定军山和汉中残败。从这方面分析,郭嘉到了后期会很有作为的,其实他在前期已经很有作为了。还有人拿他的官职来说事,军祭酒是比军师次一级的官衔,相当与副军师。郭嘉很年轻,底子当然比不上荀攸这些人(荀攸投靠曹操前就是朝廷的黄门侍郎),曹操就是想给他个大官,也不可能给,其他人会不服的。并且郭嘉长年在外,内政方面没有功绩,拿什么来升官?建议所有说郭嘉无用的人去看看三国志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阳朔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1
编号 40583
注册 2005-6-9
来自 蒙特利尔


发表于 2005-6-29 23:1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天公将军于2005-06-29, 18:03:35发表
三国志我自然读过, 每个人的志都把主人公写的不错, 除非奇废之人. 所以问题不是谁绝对的好或坏, 而是相对与其他人, 谁好些谁差些. 如果把郭嘉说成曹操二流谋士, 我毫无异意, 他的确是一个很称职的二流谋士. 但如果提到一流, 三国志写的很清楚, 前期二荀后期贾诩, 这是没有争议的事实. 无论是实事, 还是评论, 二荀和贾诩比别人都要明显多出一块来. 至于郭嘉, 还是和程昱, 刘晔那批人混吧.

二荀和贾诩确实要比郭嘉多出一块来,可是人家活的时间长啊,郭嘉短命,所以各种东西都不如其他谋士多。但我认为,谋士没有流和级的分别,各有所长。管理的方面不一样,就不能放在一起做比较。三国志把每个人都说的不错,可是曹操不会针对每个人都说他军事之事“过绝于人”吧?这句话出自曹操给荀君的信。曹操为什么要把后事托付给郭嘉?如果郭嘉只是个你所谓的二流军师的话?郭嘉死后,他把后事托付给了贾诩,这证明在曹操眼里,郭嘉至少能比上贾诩。在进一步分析,前期贾诩明哲保身,几乎不说话,荀君总是管理后方政治事务,荀攸主要在某一场战斗中出谋划策,只有郭嘉,最得曹操信任,跟随起左右为战略行动出主意,这点明显高程昱, 刘晔一个层次。而且你见过程昱, 刘晔那么得曹操信任,你见过三国志上写程昱, 刘晔和曹操一起“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你见过曹操对程昱, 刘晔的计策永远言听计从?刘晔劝刚打下汉中的曹操打西川,曹操没有遵从。但郭嘉劝曹操弃粮草奇袭乌桓,这是多么险的一步棋,但又多么有效,曹操听了。从这方面就能看出区别来。还有前期,荀君管理内政不假,荀攸出谋划策不假,这两人都很重要,但不能说前期只有这两人,郭嘉作为随军谋士,时刻判断曹操以后的行动方针,这点也很重要。曹操但是处境就是在军阀的包围中,必须有人对各个势力加以分析。各个击破,郭嘉就是如此。具体的事实我已经说过了,先留住刘备,利用他的力量灭吕布,之后出重拳击倒刘备,再集所有力量攻打袁绍,无视孙策的威胁,深入河北,按兵不动,隔岸观火,轻松得河北,再北上,弃粮草奇袭一举平定北方,这些行动方针是谁出的?是荀君吗?是荀攸吗?还是那个如同哑巴的贾诩?这简直是统一北方的全过程了,其中所有判断见解都是郭嘉在那里谋划的,你能说郭嘉是二流谋士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阳朔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1
编号 40583
注册 2005-6-9
来自 蒙特利尔


发表于 2005-6-30 08: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天公将军于2005-06-30, 2:38:29发表
建议你读一下荀攸传. 灭吕布, 平袁绍, 那一战他都起了关键作用. 至于贾诩, 以微弱的张绣之众, 能屡次把曹操打的威风扫地, 相比贾诩用计时, 郭嘉应该在曹操军中吧?

还有, 郭嘉什么时候把后事托给过贾诩?

你好象还没有明白我说的话。荀攸是在某一战中出谋划策,郭嘉是总体战略。举个简单例子,一个是出一个计谋把敌军打败,一个是建议先攻打谁。。。。。。我知道荀攸起了关键作用,但是他和郭嘉职责不一样。郭嘉建议,先灭吕布,后战袁绍,曹操这才真刀真枪的去打吕布,荀攸才开始献计。他们两人,一个战术性强,一个战略性强,没有可比性,只能说各有所长,但两人同样重要,都是在一个级别的。关于贾诩,我从来没说过他有什么不好。我只说他刚投奔曹操的时候明哲保身。至于他辅助张绣败曹操,你是看的演义吧?三国志贾诩传里说的很明白,曹操征讨张绣的时候,害怕别人偷袭许都以及刘表断后路,所以退兵。张绣想追击,贾诩认为不可,最后张绣果然大败。这时,贾诩又劝他再追击,最后获胜了。这只能证明贾诩也是个高明的谋士,但和郭嘉一点关系都没有。之后,贾诩就劝张绣投降曹操了,你说的那些把曹操打的威风扫地的计谋都是从演义看的吧?
另外,我可能没写明白,我想说曹操到了后期,其他谋士都死了或是下野了,曹操最信任贾诩。他曾问贾诩关于继承人的问题,在他临死之前,招贾诩脱以后事。
我的结论还是没变,郭嘉的能力绝对可以匹敌曹营其他谋士如二荀贾诩等,而且绝对是一流谋士,不是你所谓的二流谋士。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阳朔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1
编号 40583
注册 2005-6-9
来自 蒙特利尔


发表于 2005-6-30 22:5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每次有战斗,荀攸出计策,这是荀攸的功劳,谁能保证郭嘉想不到这些计策?只不过是他不想说而已,留与荀攸先说。郭嘉都在什么时候才表态?在别人都想不出办法来的时候,在别人都看问题有错误的时候。荀攸的那些小计,我敢说任何谋士都可以想出来,但郭嘉那些用险的计谋,那些巧妙的分析大部分其他谋士都想不出来的。那次奇袭塌顿,所有谋士都反对,认为太冒险,而且怕刘备连合刘表杀到许都,然而郭嘉仔细分析了两人的心理,说刘表不会完全信任刘备,又说兵贵神速,让曹操奇袭。后来虽然艰险,却一战平北方。曹操平常凡是拒绝其他谋士的意见,用的都是一句话:“此郭奉孝与我有同见也。”
至于贾诩,曹操传最后那场战斗和贾诩传里面贾诩劝张绣不要追赶都是一场战斗,贾诩根本没有帮助张绣多次打败曹操。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8 16:0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91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