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 2008-6-12 23:44 发表
姜维是靠魏延杨仪的意外身死,才有如此的地位。即便如此,在前期还受费祎很大的掣肘。姜维不属于荆州、东州、本地士族这三大派系的任何一个,所以与他关系好的、服他的人很少,不满他的人就不少,而这也导致姜维很孤立,甚至乎对自己部下的将领都有厌恶。小小的宦官黄皓毫无兵权实权,也没主动害死过谁,姜维向刘禅请杀掉黄皓不成,竟会怕的带兵外出避祸。
其实北伐就是姜维避祸的方式,其目的一在握住兵权远离朝廷,比较安全;二在赌博,如果赌得大胜,那么自己就能建立功名,朝廷那帮家伙才服气,除掉黄皓也容易些。
诸葛亮亡故时,魏延杨仪年纪都已经不小。
若这两人不死,有直接影响地位的是也是同辈的蒋琬。
间接可能影响到地位的是诸葛亮钦定接班人费祎。对姜维应该造成不了什么影响。
蒋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若魏延上台,姜维照样会获得重用。
所谓东州派系,在刘备晚期就已经差不多不存在了。
蜀汉后期,也就只有荆州、土著两派而已,但也不完全以地域划分。
姜维相对孤立这个是事实。
谯周是姜维的反对派,陈寿师从谯周,受其影响,对姜维评价肯定有不客观之处。
蜀汉之亡关键还是内部矛盾。
陈寿对诸葛瞻、姜维都颇有批评,但对以谯周为代表的蜀人并未有什么指责。
至于黄皓祸国之说,恐怕也是推卸责任的一种手段了,应该是有所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