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三国志九PK剧本之春秋战国剧本[下载、讲演、参与、讨论], 上下五千年,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体会经典之战剧本集散地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1-14 08: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世飞将 于 2007-10-13 00:56 发表
      而韩、魏、赵三家分晋后,田氏齐国代替了吕氏齐国。齐侯田和伟位于田子午,田子午传位于田因齐。田因齐见越称王,便自称齐威王,魏侯便称魏惠王。

齐威王称王在马陵战后八年,齐魏徐州相王,不应归入这一剧本。
而魏惠王称王在桂陵战后,马陵战前,两者并不同时。

QUOTE:
原帖由 E世飞将 于 2007-10-13 00:56 发表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商鞅改革。此时,三晋中惟魏称王,有吞并韩赵之势,闻商鞅改革,魏惠王叹息之后,就召聘国方豪杰,有庞涓、王错等良将贤相相辅佐。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庞涓率十万精锐魏军围攻赵国邯郸,赵国的邯郸守将丕选连战俱败,上表赵成侯。赵成侯派使者以中山赂齐求救。

吴起出走就是因为王错,王错未必是什么贤相。
而王错也早在惠王初年出奔于韩。
公叔痤倒算是良将贤相,不过多半挂了。列国志是把这两人搞混了。

QUOTE:
原帖由 E世飞将 于 2007-10-13 00:56 发表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派太子申、庞涓率军数十万围攻韩国首都。韩国五战五败,韩昭侯派使者求救于齐国。第二年,齐威王才派大将田忌、田婴,军师孙膑率军十万救韩。十月,孙膑用减灶之计诱敌,大败魏军于马陵,擒杀庞涓、太子申。秦国闻魏国在马陵大败,庞涓、太子申死,就派商鞅、公子少官率军五万伐败魏国公子五万大军。在齐秦赵三国围攻下,魏国大败,只好迁都于大梁。

齐国当时最出名的将领是田肦。

QUOTE:
原帖由 E世飞将 于 2007-10-13 00:56 发表
       总之剧本设定此时,形成的军事集团:------赵齐对抗魏燕,巴对蜀,秦对凉,楚对韩越宋。彼此都势均力敌。不过,秦对凉是占绝对的优势。(魏燕形成三年的同盟对抗赵,魏为盟主)

最好是分成桂陵、马陵两个剧本,因为形势是大不相同了。
桂陵之战是齐宋卫联盟救赵,秦也可能在背后与齐有一定盟约,韩则是站在魏一方。
楚也出兵救赵,但采取了观望态度,最后双方和解就是在楚的调解下完成的。
燕、越基本是孤立态度,反正燕此时也很弱小,基本可以忽略。而秦与义渠等是死敌。
这个时代的人才还是很多的,比如韩有申不害,赵有大成午,楚有昭奚恤、景舍等。

马陵之战,齐秦赵三国应该是有了一定的盟约,而韩国被魏攻击,也不再是魏的同盟。
不过当时魏国强大,虽然1vs4,实力也不算悬殊。
战前,宋卫鲁等小国曾经参与魏即王位之事,勉强算是同盟不过战时没出力。
楚还是半观望态度,燕可以忽略。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1-14 08: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世飞将 于 2007-11-4 19:20 发表
战友七雄第三集剧本  取汉中秦王称帝  入合纵楚王为盟

秦国占据巴蜀后,六国组织的最强大的一次合纵攻秦,有楚怀王百万大军,和齐愍王的六十万大军,魏王的五十万,赵武灵王的五十万,韩王的三十万,燕昭王的 ...

五国攻秦,由公孙衍发起,楚怀王为纵长,主要出力的还是三晋,所以被秦国打败,三晋死伤惨重。
秦国的处境没什么困难的。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3 00:1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72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