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摇光 于 2007-9-24 14:07 发表
这个斗宿的问题偶也想过,贴里还是按顾炎武的说法推的.不过仔细推想,最先文昌在斗宿,也就是南斗,南斗渐渐变成司寿命的,它的文曲星功能移到了对面的北斗,然后又从魁的字音反推回奎宿,这样的一个循环似乎更严密,而且魁星踢斗可以有比较合理的解释,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只是本来应该踢南边的,现在一脚踹到北边去了.只是这样汉代纬书里的奎主文章就不好往这个循环里塞了.
纬书除了《孝經·援神契》记载“奎主文昌”以外,还有《春秋·合誠圖》载“奎主武庫”。
而从当时的记载来看,时人采用的是后者。
《后汉书·天文志》:二年正月乙卯,金、木俱在奎;丙寅,水又在奎。奎主武库兵,三星会又为兵丧。辛未,水、金、木在娄,亦为兵,又为匿谋。
《后汉书·五行志》:四年二月乙已朔,日有蚀之,在奎九度。史官不见,七郡以闻。奎主武库兵。其月十八日壬戌,武库火,烧兵器也。
《后汉书·苏竟传》:流星状似蚩尤旗,或曰营头,或曰天枪,出奎而西北行,至延牙营上,散为数百而灭,奎为毒螫,主库兵。
《宋书·天文志》:占曰:「奎为鲁,又为库兵,轩辕为后宫,太微天子廷,三台为三司,大陵有积尸死丧之事。」
咸康二年正月辛巳,彗星夕见西方,在奎。占曰:「为兵丧。奎又为边兵。」
而另一段明确区分奎星与斗魁,可见顾炎武在《日知录》中的说法不是很确切。
《宋书·天文志》:二月己丑,有星孛于奎,长三丈,上至阁道紫宫西蕃,入斗魁,至三台、太微、帝座、端门。
又按六壬,河魁为奴仆小人,与北斗之尊不合。
《汉书》:武帝建元二年二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在奎十四度。刘向以为,奎为卑贼妇人,后有卫皇后自至微兴,卒有不终之害。
大致与六壬式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