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黄炎”之称如何变“炎黄”?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7-23 09: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曲辰 于 2007-7-23 05:32 发表
一、黄帝为兄,炎帝为弟,黄帝为嫡,炎帝庶出
黄帝与炎帝是同父异母兄弟,黄帝为兄,炎帝为弟。所以,西汉的贾谊说“炎帝者,黄帝同父母弟也”,是小有失误的。黄帝是少娶于西陵氏或方雷氏妻附宝所生,而炎帝是少典娶羌氏女登所产,故言“黄、炎同父”是对的,言其“同母”则为错误。当有熊部落方国之际,原始社会为避近亲通婚,而出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③ 的问题,在实践中形成的异姓通婚的“婚姻圈”还在实际沿袭,其时“姓”之所得,是从其生母,也就是许慎所说的“因生以为姓,从女生”④。“氏”之所得,始于封爵,继以地望而称。故黄帝姓姬,炎帝姓姜。黄帝以封公而得“公孙氏”,炎帝则以受封之地在赤城,而为“缙云氏”。对此种历史情况说得最明白的,是《通志·氏族略序》。其文曰:“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所以,《国语·晋语》中所载司空季子为劝说逃亡中的重耳纳其侄所弃前妻怀赢,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其“有蟜氏”不确。因为有熊与“西陵”、“方雷”为固定的世代通婚关系,其两氏或为一族,都为姬姓。因此,其时在帝位选贤禅让之中,姬姓为嫡,姜、伊、姚等别姓为庶,帝喾之前,选贤禅让帝位,从未打破“传嫡不传庶”的旧规制。而司空季子为制造出一个“姓不同便德不同”的理论根据,说“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个得姓之说,就是百分之百的胡诌。

这就是走入另一个歧途了吧。
少典、有蟜应该都是部落名称,黄帝、炎帝都是从少典氏分出的部落,未必就是兄弟。
至于附宝、女登之说已经很晚了,多半是虚托之名。

至于嫡庶之分,上古时代有这玩意么?不要忘了,当时连家天下都还没出现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7-23 11: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曲辰 于 2007-7-23 11:43 发表
尊敬的“冒牌”先生:
  

        你的质疑在咱中国学术界具有代表性:
        第一,自顾颉刚先生“疑古”,提出“东周以上无史”论,将中华民族文明史拦腰砍掉一半后,人们一真怀疑古史籍,顾先生言中国 ...

顾颉刚“疑古”的思路并不算错,错只错在“疑古”过了头而已。

黄帝与青阳要说是“东夷”、“西夷”两个部落,本来也不算错。
关键问题在于后世将少昊与青阳合二为一而已。
但被黄帝所杀的东夷领袖少昊,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变成黄帝的儿子。
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可能,比如黄帝杀了少昊部落的领袖后,命令青阳去管理该部落。
那少昊就是青阳

炎黄的次序其实很简单。
神农远早于黄帝、炎帝,但后世把神农与炎帝搞混了,所以神农就在黄帝之前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7-23 14: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曲辰 于 2007-7-23 13:50 发表
尊敬的“冒牌”先生:
     您好!
     您和有些学者一样,忽视了地名学研究:少昊与太昊,是上古(有熊部落方国)以其都城所在而称的两个地望名称。少通与小,昊,指日光明亮貌。日出东方,小有明亮,故称东 ...

《盐铁论》:黄帝战涿鹿,杀两皞、蚩尤而为帝
明言两皞为黄帝所杀。
说实话,昊的意思跟地理学有什么关系,俺还真没看出来。

研究历史除了地理学之外的内容也还有很多吧?
比如图腾,少皞以鸟为官名,是鸟图腾。
而后世说太皞伏羲氏,风姓,以龙名官,但这应该是太昊与伏羲混淆后的现象。
若风姓,风凤相通,太皞也应为鸟图腾。
类似的鸟图腾还是秦人祖先皋陶,皋与皞也相通,而秦人也恰恰是鸟图腾。

附带说一句,其实神农炎帝为二,在《史记·封禅书》就有记载。
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
虙羲封泰山,禅云云;
神农封泰山,禅云云;
炎帝封泰山,禅云云;

黄帝封泰山,禅亭亭;
颛顼封泰山,禅云云;


说实话,上古史的研究,俺觉得还是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的分析最到位。
您老年纪大,俺就不跟您争什么了,推荐看看这本书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18 14: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赤县匹夫 于 2007-8-18 14:15 发表
说到现代考古,我更有点不明白了。

对夏代遗迹(二里头)的考古,都还众说纷纭。什么时候我们的考古学进展到了考黄帝的古了?

因为某人是“黄帝故里”的人啊,当然对黄帝更感兴趣了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9 19:0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22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