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麒麟子 于 2007-5-17 09:18 发表
澶渊之盟应该说是在名义上有所损失,一般知道这方面历史的人普遍认为,是宋朝为减轻战争压力主动议和,其实战争损失是双方的。澶渊之盟之所以能顺利签订,恐怕辽国方面面临的压力远比宋朝的负担重。读过辽史就知道辽国在萧太后听政(皇帝耶律隆绪)时期达到了最强盛时期,萧太后死后辽国由盛转衰。结束宋辽战争是萧太后生前的最后一个心愿。(一些野史传闻澶渊之盟还让辽帝和宋帝结尾兄弟,宋主拜萧太后为庶母。)
由此可见辽国的战争负担远比宋朝重的多,另外在宋辽战争后期主战派的辽国将领韩德让、耶律休哥、萧挞凛先后去世,在人才结构上已经失去了优势。个人认为澶渊之盟市辽国自找台阶,体面退兵。而以为主寇准的主战派也曾提出乘胜追击,但不准奏。
澶渊之盟时,韩德让还没死,不过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已经死了,这两个人还算是比较牛的。
萧挞凛死于此次战争,对辽国是个打击。
至于兄台所说的辽国在萧太后听政时期达到了最强盛时期,萧太后死后辽国由盛转衰,俺觉得这个跟辽国的战争负担远比宋朝重的多,似乎没有因果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