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黑白鲸 于 2007-5-26 18:22 发表
而天涯明月刀兄虽然列了不少资料,但自己根本不理解,也根本不会看史书。再此,善意的提醒一下,史料是用分析理解的,不是机械搬运的。
阁下卖弄《正史削繁》、《隋书·经籍志》,却并不理解,难免现眼了。除正史之外,有杂史、别史、私史、野史、稗史、专史、通史。野史到宋明时代才盛行,属于杂记异录性质,缺少考证价值。而阁下诸位,反正不利于自己的就是“野史”,找旁证又找不点上。
如果连“苏轼在史学历场上是汉蜀支持者”这个常识都不知道,还在这里堆砌古文,更不知道是谁服谁了?
俺还真不知道这个常识。证据呢?
原帖由 黑白鲸 于 2007-5-26 18:22 发表
苏轼与王安石不仅政见相左,“史见”也相左,王安石拥魏,而苏轼和他的老师欧阳修一样拥蜀。苏轼还请欧阳修重修《三国志》。宋代正是蜀汉正统形成的时期,欧阳修、章望之、苏轼、司马光就曾讨论“正闰”,这隐藏了宋代文人对于国家正当性的焦虑,为什么是蜀汉?为什么不是曹魏?背后就是为什么是大宋,而不是辽夏的问题。
宋代正是蜀汉正统形成的时期???
别搞笑了,《资治通鉴》有汉纪、魏纪、晋纪,几曾有蜀汉纪了?
《文史通义·文德》:陈氏生于西晋,司马氏生于北宋,苟黜曹魏之禅让,将置君父何地?而习与朱子,则固南渡之人也,惟恐中原之争正统也,诸侯易地而皆然。
要以赵宋禅代后周为合法,势必要承认汉魏、魏晋禅代为合法。
若承认蜀汉正统,那就等于否认汉魏、魏晋禅代的合法性,那北宋代后周岂不成了篡位?
阁下说到欧阳修,不妨看看欧阳修的《明正统论》。
东周、魏、五代。始虽不得其正,卒能合天下于一,夫一天下而居其上,则是天下之君矣,斯谓之正统可矣。
魏与吴、蜀为三国,陈寿不以魏统二方,而并为三《志》。今乃黜二国,进魏而统之,作《魏论》。
有些东西自己不清楚就别出来乱说,否则白白给人笑话。
原帖由 黑白鲸 于 2007-5-26 18:22 发表
苏轼《诸葛亮论》中虽然对诸葛亮有所微词,但基本是帝蜀寇魏的支持者。而且做《诸葛亮论》尚年少,随着年少,越来越成为蜀汉支持者。著名的一段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辄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就是苏大学士的手笔(苏轼《志林》)。
本人不需要苏大学士给面子,而阁下知识有限,管中窥……,才是露怯!
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辄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莫非阁下认为巷中小儿的观点等于苏轼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