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探讨唯物论, 续科学与信仰话题跑题出来的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3 11: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13 10:28 发表
按你的“无名”、“有名”是指“名字”一说,实际上就会造成老子的自相矛盾。“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说明了“始”与“母”为一体,而“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岂不使得这种统一体既有名又无名了?因此,这段话应是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而结合“故有无相生”,就是说,“道”是有无相生处于变易之中的统一体,为万物之始亦为万物之母。所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当是指“有与无”,其二者各是道的一种形态。

《史记·日者列传》:居三日,宋忠见贾谊於殿门外,乃相引屏语相谓自叹曰:「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此老子之所谓『无名者万物之始』也。天地旷旷,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我与若,何足预彼哉!彼久而愈安,虽曾氏之义未有以异也。」
此处称“无名者”,显然不可能在“无”跟“名”之间断句。
王弼注: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


至于“有无相生”那又不是这个有无。
按帛书老子: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也。
这个意思其实也很明确的。
有了“无”,才能分别出“有”;有了“易”,才能看出“难”;长短高下都是如此。
这其实跟俺前面说的“心”“物”相依类似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3 11: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3 11:32 发表
你的定义确有逻辑问题,这个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已。轩辕无忧引用列宁对物的认识,部分的解决了你的逻辑问题。关于这方面的回复,见恢复轩辕无忧部分。至于说我是否“能够脱离诉讼过程,独立于“被告”来解释什么是“原告””,这个不用我解释,因为我认为原告和被告是平级的(i.e. 我认为心不一定比物低或高)。至于你非要说“本体”是物,或者本体是原告/被告的一方,那么这个家庭作业应该是你来做才对啊。

原告跟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作为两个对等的概念存在,不等于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关系就是平等关系。
作为两个对等的概念是一个问题,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关系是另一个问题,两者岂能混为一谈?

你如果觉得“被告”“原告”平等,那俺可以举另一个不平等的例子,比如张三卖身给李四为奴。
在卖身这一过程中,“奴才”“主人”是同级的概念,没有奴才也就没有主人,没有主人也就没有奴才。
但你能说这两个概念是对等的,所以奴才跟主人是平级的?
对这个不平级的例子,你来试试脱离卖身过程,独立于奴才来解释什么是主人?

俺有说过“物”是“心”的本体么?
俺明明是在说“心”跟“物”仅仅是在观测中的两个概念。在观测之外,应该另有本体存在。
而在观测之前“物”有本体,“心”没有本体,所以“物”在“心”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3 12: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3 11:32 发表
  这个定义看似比较合理,但仔细想想问题大致如下:列宁是以“世界是物质的”一元论为本体的,又生出“意识是物质的属性”的命题,最后又演变为“意识不属于物质”的命题。于是其命题变换成了“物质的属性不属于物质”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不仅偷换概念,而且实质否定了唯物论的“世界是物质的”一元论的命题,通过“物质属性”的含混不清的概念和内涵将唯物论的物质一元论偷偷地演变成了物质与精神关系的二元论,为其辨证的思想找到一个基础。
      所以,真正的一元和多元是可以统一的,但唯物论的一元和二元却自相矛盾。不管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都是否定了“世界是物质的”一元论,其“二元论”的“物质”与“一元论”的”物质“在概念和内涵都被偷换了。而导致命题矛盾和内涵混乱的过程是利用了“物质属性”来转换。这种思想本身的确是没有问题的,但关键是当物的列宁定义和唯物论本身的论调融合起来,循环逻辑问题依然是逃不掉的。

顺便好奇问几个问题:辐射在唯物论者的眼里算不算物?概率波本身算不算物?

俺看是你自己理解有误吧?
在“什么是世界的本源”的问题上,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的(物质决定精神、精神源于物质),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的(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源于精神),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认为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的本源的(二者之间没有谁源于谁的关系),是二元论。


辐射、概率波都是物质表现的形式。
就像我们说活人会呼吸,但能不能说呼吸是活人呢??

当然了,世界是相对的。
俺前面就说了,如果你去观测辐射时,辐射就变成了物。
因为辐射是不依赖于你的意识,又能被你的意识所反映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3 13: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13 12:53 发表

你是如何理解“本体”这个概念的?而举个例子(在你回答你对“本体”的理解之前可能不准确),在你观测河流之前,河流存在,而你的意识就不存在了?

“本体”就是与名相对的实,换句话说就是客观存在。
在对河流的观测行为中,
物是河流,或者说客观世界中的河流;
心是你对河流的印象,或者说主观世界中的河流,并非指全部意识而言。
在观测河流之前,客观世界中的河流存在,但主观世界中的河流是不存在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3 13: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13 13:05 发表

在观测河流之前,人的确无法有对这河流的印象(假如这是第一次观测),但问题是,假如人没有意识,如何有对这河流的印象呢?同样的道理,客观世界存在,而若人没有意识,如何产生对客观世界的印象呢?

没看明白你想跟俺说啥

心因境有,对境生心。
与河流这一“物”对应的“心”是对河流的主观印象。没有河流,对河流的主观印象就无法存在。
但没有对河流的的主观印象的话,河流依然存在。
这说明“物”是“心”的必要条件,但不表明是充分条件啊。
你举的也只是在说“人有意识”也是另一个必要条件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3 13: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13 13:21 发表

我是说,意识、精神、思维等,若不是先于你观测河流而存在,你如何会产生河流的印象及观念?就好比你的眼睛若不存在,如何获取河流的景象?而河流,不依赖于你的观测(意识)而存在,是肯定的。

将这个道理一般化,就是说,若人的意识、精神、思维等不先于人认识世界而存在,如何产生对客观世界的印象及观念呢?

意识、精神、思维等与河流不是直接对等的关系。
前者是多,后者是一,不是一一对应的。
与意识、精神、思维等对应的,或者是整个客观世界,或者是人体本身。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3 15: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an老忘密码 于 2007-9-13 14:28 发表
呵呵,派别就是这样产生的。


上面几楼的结果。


解读理论,各有所悟,谁也说不定是不是各有所误。


俺是读书不求甚解的。不是说我解就对,或错。



加点不太好听的话,有人说中国版本是有缺失 ...

你说的是,各花入各眼。
俺就不继续回了,这种空谈没什么太大意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3 15: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麒麟子 于 2007-9-13 15:29 发表
难得糊涂,各位聊得偶都看不懂了,人的信仰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可能也不一样。如果人不能避免唯心想象存在,唯物就更难定论。继续关注

从某个角度来说,唯物是理性的,唯心是感性的,人都有两面,绝对唯心或唯物的人是不存在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3 15: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13 15:41 发表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哪个“唯心主义哲学家”是“感性”的?而且,如贝克莱,宣称“存在即被感知”,再如列宁,宣称“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这算不算绝对的唯心和唯物?

又来抬杠了,
从方法论来说,唯物必讲证据,难道不是理性?
唯心以个人想法或者天意为先,难道不是感性?
俺是没啥兴趣继续炒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4 08: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本来不想理你了,刚刚居然看见还有这个莫名其妙的帖子,还是回复一下。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13 13:45 发表
人的眼睛与河流也不是直接对应关系,但人没有眼睛,头脑中就不能产生河流的景象。人类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同认识的对象一样,都是先于认识的。认识的要素,就是要有主体和客体,即认识者和对象,而认识者依靠什么去认识对象?感官及意识,前者是感性认识,后者则是理性认识。因此你搞错了这个问题,即“物” 作为认识的客体先于认识而存在,“心”作为认识的主体也先于认识而存在,认识的结果,知觉、表象、观念等才是在认识后而存在。

“心”只有你说的解释么?“心”只能是人类的精神、意识、思维等?
古人说对境生心,难道你的精神、意识、思维等是在观测时才出现的??
古人还说心物不二,难道你的精神、意识、思维等跟河流是一回事?

再者说了,你说的是“心”么?
你能看到是因为有眼睛,有视觉系统,你的眼睛属于意识?
人有感知世界的能力,是因为有感官,这明明是物质么。
人的感官居然属于感性认识?俺还真是要膜拜一下。
《楞严经》有七处征心与八还辨见的说法,俺也来分析一下你所说的“心”。
在你的意识里,对山的印象来自山,对水的印象来自水;
你看世界的能力来自你的眼睛,听世界的能力来自耳朵,你的意识无法决定能不能看到或能不能听到。
把以上晚于对应“物”的“心”剥离,你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在哪儿?你的“心”又是什么?

以上算是题外话,下面才是正面回复。
俺在说镜中花与花的关系、水中月与月的关系是一虚一实;
你却冒出来说镜与花、水与月,说这是主客关系。
这不是没事找事欠抽么?
俺说比尔盖茨是男人,你跳出来说“你搞错了,比尔盖茨是美国人”,你说是不是太闲了才在瞎抬杠?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13 17:16 发表
哈哈,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其哲学,都是属于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而你说这些哲学家都是纯粹以个人想法或天意为根据?你的依据何在?假如你读过他们的著作,就该知道,他们的哲学,亦是建立在对客观现象的思考、严谨的逻辑的基础上的。

典型的回帖不看帖。
俺前面说的清清楚楚,人都有两面,绝对唯心或唯物的人是不存在的
柏拉图到黑格尔难道能纯唯心的活着?
你可以试试一下在生活中怎么个唯心法。
去银行取钱,不要带存折、信用卡这些“物”,直接叫银行给你拿一百万,你想要应该就能拿到,意识决定物质么,看看会有啥结果
去商店买东西,别用钱,直接拿了就走,反正这是你想要的,意识决定物质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4 17: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4 14:15 发表
这么说吧,物 = 独立于心的,心 = 来源于物的。也就是说,物的定义中必须有“心”这个概念,唯物论的中心思想却是“心”是来源于“物”的。虽然说“物是独立于心”,但在心这个概念建立之前,你怎么判别一个 X 是否属于物的范畴?这也就是说,在我们有能力判别什么是物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有能力判别什么是心,然后测验发现一些 X 果然独立于这个“心”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称 X 为物。那么请问,在我们刚刚知道什么是心,还不知道什么是物的时候,我们怎么知道心一定来源于物?所以说,这里其实已经有了一种信仰成分在里面。唯物论的正确性其实是在赌日后脑物理成熟后,我们可以用科学来证明大脑的一切思维均来源于物。那么在 neural physics 不健全的情况下,说白了唯物论其实是在建立一种类似于神学的迷信而已。

支持唯物阵营的,不妨出来定义下“心”是怎么回事吧。呵呵。

其实心是否来源于物,俺在上个帖子里有说了。
可以效法《楞严经》八还辨见的做法,对人的意识进行辨别。
把意识中山的认识还给山,水的认识还给水,等等,剩下的是人能感知世界的能力,
再把能看的能力归于视觉系统,能听的归于听觉系统。
最后剩下的那个就是“心”了,或者可以称为“灵魂”。
除去这个灵魂之外的主观世界,都来自于客观世界,这点到现在其实已经没有太大争议。
目前唯心主义的最后阵地就是灵魂的存在。

灵魂是否能独立于肉身存在,这也是千年的话题了。
如果某一天能够证明灵魂存在,那物质决定意识就确实存在着大漏洞。

不过有些唯物者要证明灵魂不存在的方法也确实很搞笑。
他们把人死之前跟死后的体重称一下,发现没有质量变化,就得出灵魂不存在的结论。
一方面把灵魂当作意识,另一方面又想当然的认为灵魂应该是有质量的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4 14:15 发表
心看似都是由物组成的,每个人的大脑都有脑细胞,但你们怎么知道物本身就没有心呢?比如说在量子物理中,测不准原理按说只是人对物本身的测不准。可是如果把两个物让他们之间互相作用,为什么物之间的反应也会受到测不准原理的干扰?大家有没有想过,物本身和其他的物撞击,物自己也需要测测一下别的物呢?即便我们来说宏观世界,假设说太阳在这个时候突然消失了,太阳的行星会马上离开自己的轨道以切线运行呢,还是会等到自己感应到太阳的消失才开始以切线运行?类似的天文观测一致表明,行星是需要等到恒星消失的信息到达后,才会离开自己的轨道的。而这种结论,也符合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数学计算。(此例可参照  The ELegant Universe by Brian Greene)

行星是需要等到恒星消失的信息到达后,才会离开自己的轨道的
俺不明白这个恒星消失的信息是什么信息。
如果是指万有引力消失,那行星因为没有了引力,所以离开自己的轨道,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啊。
这个似乎不能表明行星有自己的判别能力吧?

至于物本身是否有心,
如果有一天发现物也有心,那也许不是唯物论的问题,而是生物学的问题。
仅仅是以往把这些有本身意识的归类于没有意识的非生命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5 08: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4 23:59 发表
比如说太阳马上消失了,按万有引力定律,地球应该马上脱离轨道。而广义相对论的计算和对天体的观测(e.g. supernova aftermath)均表明地球应该在至少8分钟之后才会脱离轨道。换句话说,要有"天使(引力信号)"从太阳传召给地球,地球才会脱离它本来的轨迹。而这个"天使"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换句话说地球在太阳消失至少8分钟内,不会有任何反映。

这似乎应该是说明引力的传导也有速度吧?
太阳消失后8分钟内,虽然太阳不存在了,但之前对地球的引力还在传导过程中,并不是随着太阳的消失而消失。
到8分钟以后,太阳的引力全部消失,所以地球才会有反映。
这个问题不是很难想到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5 08: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末日朝阳 于 2007-9-14 19:44 发表
建议:虽然这帖子是叫“探讨唯物论”,但反唯心阵营应该问问公主对“心”具体是什么怎么看(不是怦怦跳的那个),这样才能反客为主啊,面对一个科学工作者去定义那个“物”,永远是被牵制的,你信息没有人家多啊,一直处于定义不断改变概念不停游走的状态

no,最大的问题在于,公主本身的思考方式更倾向于唯物主义,却打出了反唯物主义的观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5 11: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5 10:33 发表
不,关键是你自己对唯物论的理解有问题。跟你谈话的确很象说<阴阳五行>那段相声。

再说回地球迟缓脱离轨道问题,客观的原因已经不存在了,地球仍然需要至少8分钟才脱离引力。传达引力信息的"引力子"至今没有被观测到过,这是物理学的不完善。即便完善了,诸如引力子这种初等粒子,人们对它的观测本身也会决定它的本质。

直接作用于地球的是太阳呢?还是引力呢?
就像俺拿石头扔你,然后走掉了,你要问为什么俺都走了,还能打到你呢?
既然“引力子”在物理学上还没有结论,那就不用继续这个话题了。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5 10:33 发表
量子理论的出现,带给科学哲学了两个选择。
1。不可知论
2。超时空论
不可知论之前已经讲过,去接受微观的随机现象是天然性的,是初等的。这也是目前可以验证的,最接近科学观测的理论。超时空论并不冲突不可知论,弦理论者一般持有这种观点,把三加一维时空之外,还假设有更高维的抽缩空间(e.g. Calabi-Yau 空间,或 G_2 空间)。因为抽缩空间的事件人们观测不到,所以在我们生活中的三加一为伪黎曼空间上,才会有观测的到的随机性。

唯物论对物的定义,就暂时当作是"一切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的"。那么高于普通空间的抽缩空间和唯物论违背么?如果违背的话,就再次证明唯物论不能容纳最新科学思想。如果抽缩空间不违背唯物论的话,唯物论怎么用自己的哲理,去区分上帝和抽缩空间的不同呢?上帝和抽缩空间,都有可能是徘徊在我们左右的超自然,只不过一个名字听似神学,一个名字听似科学而已。唯物论如果选择接受抽缩空间的话,为什么还那么排斥上帝的存在呢?

对啊,或许上帝就在伸缩空间里呢。
对于上帝的态度,俺上次好像就已经说了——在不能证明上帝存在之前,俺们就跟上帝这个概念被提出之前一样,当他不存在吧。
俺对伸缩空间也是这个态度。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5 10:33 发表
还有,超级对称似乎也无法用唯物论去解释吧?超级对称原理表明,一个 fermion 和一个 boson 应该永远是互对应的。人们接触到的物理物质,一般是以 fermion 的形式来出现。人们接触到的感应,往往可以以 boson 的形式出现。那么 fermion 和 boson 的超级对称,在哲学的概念上恰恰表明的是物质和感应是有互换性的,而不是谁源于谁,谁比谁更初等。

不懂你说的名词。
假如按照你说的人们接触到的物理物质,一般是以 fermion 的形式来出现。人们接触到的感应,往往可以以 boson 的形式出现。
俺只能理解为物理物质对应fermison,感应对应boson。
俺不知道fermison与boson是否能够互换呢?

而且你还是存在实体跟概念混淆的问题。
概念对等,跟实体对等是两码事。
俺前面举的原告与被告、主人与奴仆的例子,可以反映出概念上对等,实体上未必就是对等。
而且“心”跟“物”在概念上也是完全可以转换的。
比如你观测石头,石头就是“物”,你的主观印象就是“心”。
但如果俺来研究你观测石头这一行为,那原本的“心”就变成了“物”。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5 10:33 发表
这不是我的最大问题,而恰恰是唯物论本身的最大问题。唯物论给人的感觉是科学性的,因此我的科学性论述也让很多其实并不了解科学的人,认为我的思维很唯物。而事实上我的论述正是要让唯物论从后院起火。想彻底打垮唯物论,就必须攻击唯物论的根本,把唯物论的不科学性展示出来。唯物论在西方已经垮过一次了,它垮掉的原因就是人们意识到,其实唯物论只是一个看似科学却很不科学的哲学,换言曰,是伪科学。

你如何区分唯物论中的正确论述,证明他们只属于科学而不属于唯物论呢?
你如果抱有这种想法,说明你给唯物论的定义就是唯物论是不会发展的

唯物论已经垮过一次?俺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举个别的例子,难道相对论的出现能证明牛顿经典力学已经垮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5 11: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末日朝阳 于 2007-9-14 19:44 发表
初中政治课老排在数学课后面,很让在下不适应,别人都抓紧时间做数学作业,我却无聊给教材找茬:光定义,不推理(不讲形式逻辑),光推理,不探讨另外可能(没有辩证逻辑),总之这就叫语言霸权,无怪乎为什么被叫做“数盲”
唉……好孩子都是傻的,在下坏孩子,从小觉得大人喜欢自相矛盾不值得信任

俺上中学时,看见政治课就头痛,政治经常不及格。
但现在看来,把政治性的内容除去,马哲并非没有道理。

QUOTE:
原帖由 末日朝阳 于 2007-9-14 19:44 发表
实际上真正认为物质统一世界的是机械唯物,对意识的看法就是:意识是一种物质,这显然不合很多人的直觉,于是才会设定一条死界限,把人类意识设置成神秘主义禁区,给个定义完事,马哲流派包括其大部分修正流派最大的问题并不在物质的定义逻辑上,而在于涉及到意识以后的问题,对意识的死定义决定其不可能在生物学和人工智能等等领域有长足发展,除非把口号当作口号处理,具体做事时完全不考虑,这种情况下把口号当回事去研究其逻辑简直是浪费时间精力

这是把哲学跟科学的关系颠倒过来了。
哲学不能代替科学去搞直接研究,对于意识的研究那也不是哲学要负责的事。
换个角度来说,科学就是物质,哲学就是意识,是科学决定了哲学,而不是反过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5 13: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5 13:29 发表
我也觉得独立于人的思维,是无法讲清楚物质是什么的。所以我反对思维是由物质来决定的这种不能自圆其说的说法。可你既然支持这种说法,你就必须独立于思维给出物的定义。

其实还有个更简单的例子。
“原因”跟“结果”这两个概念。结果是由原因来决定的,但你肯定不能独立于结果给出原因的定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5 14: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5 13:52 发表
你可以问问唯物论者,他们认为作用地球的是什么。我想他们的答案应该是,表面上看似引力,但引力本身不是物,引力的来源是太阳,所以最终令地球围绕轨道的是太阳。

这是一些唯物论者们对科学理解的问题而已。
但唯物论本身并不涉及这些内容,一般人也不会深入考虑这些问题。
俺想知道的是专门搞这方面研究的唯物主义者也是持有这种态度么?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5 13:52 发表
一个概念没有被提出之前就不存在?我怎么感觉你其实完全不是唯物者啊。

在不能证明上帝存在之前,俺们就跟上帝这个概念被提出之前一样,他不存在吧。
在主观世界里没有而已。
在没有提出这个概念之前,人不了解该项事物,所以主观世界里没有该项事物的存在。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5 13:52 发表
fermionic 粒子和 bosonic 粒子之间的互换叫超级对称。没听说过请看看那个方面的资料吧。物理界有一个关于穿梭太空的幻想,可以利用超级对称把人变成 bosonic,以信息的形式输送到宇宙的另外一端,然后再还原成人。

简单查了一下,你说的两个粒子译名一般是叫玻色子和费米子吧?
俺看到的说法是费米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玻色子则是承载"作用力"的粒子。
用唯物论的说法,前者属于存在,后者属于运动,或者说是物质跟能量,两者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与意识扯不上什么关系。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5 13:52 发表
我从来没有说过唯物论是完全不正确的。如果我们退回到 19 世纪,它依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思想。在西方也许说唯物论"垮掉"有点不恰当,但它的确被更先进的哲学理论,例如 metaphysics 所替代。相对论的出现不能否定牛顿力学的历史意义,但它也同时取代了牛顿力学的当代意义。

老是用E文,看起来还真累。
百度大神告诉俺,metaphysics替代的是philosophy,不过这个似乎是在亚里士多德时候的事情。
唯物跟唯心的差异在于物质与精神谁是第一性,
你说的更先进的哲学理论是怎么主张的?是别树一帜呢,还是选择了一条分支往下发展呢?
既然相对论能够与牛顿力学能够兼容,为什么新的科学发现就不能与唯物论兼容呢?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5 13:52 发表
唯物论曾经给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过推动力。如果它老老实实高居哲学太庙,谁也不会说它什么坏话。但现在它却好比一个完全跟不上时代,还喜欢出来指手划脚的老人,这就只能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带来阻力了。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前苏联在核物理方面遇到过的问题。由于量子理论和马哲的不融合,当时不少苏联科学家被苏共迫害,他们的研究项目也无法继续进行。或者在一项科研被得到认可之前,科学家们还必须 YY 出它和马哲之间的关系,这不但严重延缓了苏联科学界的进展速度,也同时令一些不堪其辱的科学家们,离开了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中。(相关文献:http://www.ingentaconnect.com/co ... 009068?crawler=true)。这最终导致了七十年代后,苏联核物理只会搞核力工程,而在理论粒子物理上全方面落后于美国,甚至落后于日本。

哲学本来就不应该直接来参加科学研究。
物质决定意识、事实(证据)决定理论(结论),这两个俺认为是等价的,前者是世界观,后者是方法论。
就像俺前面说的,科学发现作为事实,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应该是前者决定后者。
前苏联用哲学来直接指导,乃是反其道而行,实际就是用唯心主义方法论。
与唯物方法论背道而驰而失败,这恰恰说明了唯物方法的正确性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8 09: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an老忘密码 于 2007-9-18 09:14 发表
照俺的旧观念,科学学术中国应为还是强调去政治化。若是照你的去研究,恐拍帽子鞋子很难脱的干净。

原因你是在根本上要加/加入了数学,物理的理论,在更新和解释说明上,自然需要科学家,话语权/解释权的问题,在实际上是不好处理,只有在环境要求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

哲学是形而上的,科学是形而下的,本来并非一个范畴之内。

中国现在的马哲中掺杂了太多政治化的内容,当然也是很大的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8 10: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8 10:07 发表
什么是形?咱们说的具体一点好么?

我认为哲学是夹在逻辑和物理定律之间的学科。相对于物理之形,它是形而上的;相对于逻辑之形,它是形而下的。

中国的现行学科分类中,逻辑学属于哲学。

再说了,怎么看出哲学相对逻辑是形而下了呢?
按中国传统的说法,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比起哲学来,逻辑学还是更接近于“器”,应用性要比哲学更广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8 11: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8 11:33 发表
如果哲学相对于逻辑之形还是上者,那么就会出现很多合乎人情,但仔细琢磨一下却是 x + 1 = x 的谬论。或者在唯物论的情况,得出逻辑上物和物没有关系的结论。这样的哲学是很危险的,轻则误人,重则害己。独立于逻辑的思维也不是不存在,比如说一个人情感、神感、灵感等,但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车有车道、马有马道,谁喜欢什么就用什么,没有讨论对错优劣的必要。毕竟,至今我们还没看到过一个 Turing machine 独立证明出什么数学定理,或者独立提出什么哲学思想。

之所以会认为x+1=x是谬论,那是因为在x是有限的这一前提下。
若是无穷大+1=无穷大,这个等式就不能说是错的。

同样你认为是在唯物论的情况,得出逻辑上物和物没有关系的结论,其实你用的方法未必就是唯物论。

其实俺前面就说了,哲学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作为形而上的东西,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
跟生活不见得要有什么直接联系。
同样的现象,不同的人就可以归纳出不同的规律,本来就不见得必然有一个对一个错。
两个人一人学过哲学,一人没学过,但很可能就是一模一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对大家来说,就是知道跟不知道没有太大区别。
这或者也可以说是老子说的“太上,不知有之”。

Turing machine虽然不能独立证明出什么数学定理,或者独立提出什么哲学思想。
但图灵机的提出对计算机来说,确实很关键的思想。
难道你会认为图灵机没什么意义么?
在这个关系中,图灵机就是形而上的“道”,计算机就是形而下的“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8 12: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8 12:27 发表
冒牌,你读懂没读懂我说的话啊?

你说的:但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车有车道、马有马道,谁喜欢什么就用什么,没有讨论对错优劣的必要。
俺说的:同样的现象,不同的人就可以归纳出不同的规律,本来就不见得必然有一个对一个错。
不是一个意思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9 18: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岱瀛 于 2007-9-19 17:31 发表
另外,看到冒牌一个回贴说, 唯物论没有规定粒子的位置。
不错,我们换个角度看,在一定的空间内,有没有一个粒子,且问唯物论如何解释?

有和无应该是个绝对的答案,无论可知不可知。

俺的原话是这样的:
既然明知粒子的位置无法确定,那就说明粒子不适合有精确位置的属性。
非要认为粒子有精确位置的属性,而却又认为无法测量出,而以为这是不可知论,那纯粹是自找麻烦。
就像认为人类尾巴长度不可知一样。


量子力学认为无法精确测定粒子的位置。
那粒子就没有可测量的精确位置这一属性。
跟粒子是否存在于某个空间没有关系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9 18: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岱瀛 于 2007-9-19 17:31 发表
测不准,如果是宏观世界里对测不准的那个定义就算了,误差是存在的,只是仪器还不够精确,这个测不准,是主观造成的,客观上是多长还是多长,多大还是多大。

但是微观世界的测不准,恐怖的地方在于,波粒二象性是粒子的本质。
我们在实际中用来描述的位置和动量只是外界干预粒子后接受到的反馈信息。

也就是说,在我们常规的四维空间里,我们划下一个区域,区域里有没有一个粒子,是意识决定的。

俺对测不准的认识是这样。
因为测量过程本身必然会对要被测量的属性有所影响而造成属性变化,所以无法准确测定。
比如测物体的温度,温度计本身与物体之间存在能量传递的影响,这个过程实际就改变了物体的温度。
公主举测定粒子位置为例,光子发射到粒子上时会造成粒子位置的变化。
其实在宏观世界同样有这种情况,只是造成的改变极小,人为的忽略而已。

这个并非由主观引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19 18: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otti 于 2007-9-19 18:02 发表



四维粒子按理说应该可以在三维空间跳跃,就是说,有可能在三维空间“消失”。

那四维粒子在四维空间内是否会消失呢?
俺以前看过一种说法,四维物体在三维空间出现的仅仅只能是投影而已。
就像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影子一样。
这种出现和消失,都不是真正的消失,因为它在这个空间根本就不曾真正出现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20 13: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岱瀛 于 2007-9-19 21:09 发表
比如宏观世界里,一辆马车碾过一片泥土,然后留下一道车痕。

甲说,这是一个月前某时某分那辆马车A碾过留下的;
乙说,这是两个月前某时某分那辆马车B碾过留下的。

于唯物论来讲, 无论甲和乙怎么说,但是某辆马车于某时某刻碾过是客观事实。

从不可知论来说,由于当时那辆马车的经过没有留下任何的证据,没有人可以知道真正意义上是哪辆马车于何时何地碾过。甲,乙,甚至再来什么丙和丁,他们都是不可知的。

所以这条痕迹,是某辆马车于某时某地经过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是不可知的。不能因为其不可知,而否决其客观存在性,否则就是唯心的。唯物论绝对认为那是错误的。
而且这个事情,于我们现在大部分人的认知来说,是绝对可接受,绝对认为是科学的,合理的。所以我们常规的认识里都会认为唯物论是科学的,这个世界观是正确的。 至少偶们的课本是这样教育着我们的。

你似乎理解错了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是就算张三亲眼看见那辆马车某时某地从那里经过,仍然认为该事实是不可知的。

QUOTE:
原帖由 岱瀛 于 2007-9-19 21:09 发表
这个时候跑来个三个和尚,

和尚1说, 这个车痕是马车C于三个月前某时某分碾过留下的。
和尚2说, 这个车痕是马车D于四个月前某时某分碾过留下的。
和尚3说, 你们说的都对。

这三个和尚的话,或者我们可以扯笑他们无知,扯笑他们不懂科学。

但是,当这个宏观现象,细化到微观世界的时候,整个事实就与上面的完全相悖了。

比如利用曝光底片的方法来得到光的干涉条纹,这条条纹上到底是哪个光子,或者哪几个光子,于何时何地何分钟留下的,

量子力学给出的,是和尚的那个答案,而不是什么不可知论的那个。  这才是诡异的地方。所以量子力学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可接受。

如果还要坚持所谓唯物论的绝对真理性,科学性,尽可也把量子力学这们近代物理科学认为是歪理邪说。
不过这也就是和前面说的,而几百年前的人否认地球是圆的一样啦。

为什么要耻笑他们呢?
难道就不可能是马车A、B、C、D共同造成了这个车痕呢?
在你不能证明这个车痕是谁造成的之前,为什么就要认为他们在胡说呢?
所以你说的悖论根本就不存在。
在这里,唯物论跟量子力学并不冲突。

QUOTE:
原帖由 岱瀛 于 2007-9-19 21:09 发表
至于说,一定要说粒子其实是在空间和时间组成的四维空间里不准,如果再加上某几维,N1,N2,N3,N....,到一个M维空间里他是准的。
那么这个,要是以科学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就要给出证明,否则就是YY了。而这和唯物论所鄙弃的唯心论又有什么区别?

有谁说粒子其实是在空间和时间组成的四维空间里不准么?
MS没人持有这个观点。

QUOTE:
原帖由 岱瀛 于 2007-9-19 21:09 发表
如果总是对一个事物不停的强调他是客观存在,不以人意识为转移的,却列不出他存在的证据,一味的把他往不可知方向推。
(偶们当时的政治老师就素这样和偶们辨别的) 说什么现在人的认识力达不到而不可知,现在测不准而已嘛,将来就知道了。

那么和人家说佛是存在的,地域是存在的,天堂是存在的,上帝是存在的,只是现在不可知,你修行到一定程度了,你死了后就知道了,
有什么区别?

客观存在怎么证明俺不好说。
但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这点并不算太难。
这至少已经证明在第一性上,意识不可能高于物质。

至于测不准,MS你完全没看俺的帖子啊。
俺的对测不准的看法就跟你政治老师的观点完全两样么。
你又在批判现在没有人提到的观点。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4 22:4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081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