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实干司马于2005-07-16, 12:11:02发表
原帖由zzzppp123于2005-07-16, 0:32:22发表
不和你来意气之争了。你是高人行不。
孔融算是刻薄人,是不是垃圾就是你个人的看法了,你又没说证据,就这么说了,还不负责扫盲,只好嘴大有理了。
“曹操如果一直像屠徐州那么残暴,早就重蹈董卓覆辙了。恰恰他不是这样,而是做到了逐渐收敛,越发进步。这就是值得欣赏的有血有肉一面。 ”
笑话呢,逐渐收敛,越发进步。不多说别的,官渡又去坑杀绍卒了,是不是没把邺给屠了就是证明有进步了?
你又为啥说“董卓覆辙”呢,董卓不也在逐渐收敛,越发进步,他就没把长安也给烧了,大进步啊。
这样才是辩论的态度。否则一句“证据呢?”,算什么鬼话!
孔融是什么货色呢?徒有虚名却专门搞屎棍的不良分子,受到曹操的憎恨,郗虑、诸葛亮等的鄙视。
《九州春秋》:
○孔融
融住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植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事方伯、赴期会而已。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高密郑玄,称之郑公,执子孙礼。及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但能张磔网罗,其自理甚疏,租赋少稽,一朝杀五部督邮。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幽州精兵乱,至徐州,卒到城下,举国皆恐,融直出说之,令无异志,遂与别校谋夜覆幽州,幽州军败,悉有其众。无几时,还复叛亡。黄巾将至,融大饮醇酒,躬自上马,御之涞水之上。寇令上部与融相拒,两翼径涉水,直到所治城。城溃,融不得入,转至南县,左右稍叛。连年倾覆,事无所济,遂不能保鄣四境,弃郡而去。后徙徐州,以北海相自还领青州刺史,治郡北陲。欲附山东,外接辽东,得戎马之利,建树根本,孤立一隅,不与共也。于时曹、袁、公孙共相首尾,战士不满数百,谷不至万斛。王子法、刘孔慈凶辨小才,信为腹心;左承祖、刘义逊清隽之士,备在坐席而已,言此民望,不可失也。承祖劝融自托强国,融不听而杀之,义逊弃去。遂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城小寇众,流矢雨集。然融凭几安坐,读书论议自若。城坏众亡,身奔山东,室家为谭所虏。
曹公制酒禁,而孔融书嘲之曰:“夫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尧不千钟无以成其圣。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太祖外虽宽容之,内不能平。御史大夫郗虑知旨,以免融官。
《诸葛亮集》中《論來敏》:
敏亂群,過於孔文舉。
对曹操,你就知道屠徐州及坑杀八万袁绍卒吧,怎么不说说收降三十万黄巾及壶关呢
知道你就要引《九州春秋》这段话了,要引就要引全点,也有帮他说好话的,怎么不引用了。
对曹操,不好意思,我不仅仅知道屠徐州及坑杀八万袁绍卒,我没看出逐渐收敛,越发进步在哪里。
还有壶关,建议你不要作为老曹进步的证据,老曹可是说过:“城拔,皆坑之。”的。是打不下来,才被迫换一种做法的。还有收降三十余万黄巾,可是在这些之前的,看不出他进步了,说退步还差不多。举例也请看的全面点,谢谢。
还有,我不想和你学泼妇吵架,也请你注意文明点。什么“鬼话”之类我还是原话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