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09-10-7 18: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蒧、任、荀、僖、佶、儇、衣。
  对这句话的理解,似乎历来都认为是共有十四个人得到分封,分封了十二块封地。所以有十四个人得到十二个姓。
  为了支持这种说法,还有人把“得姓”说成应该是“得氏”。说是代表获得土地和人口,建立氏族国家。
  但“得氏”这个说法显然不成立,因为“姬”显然是姓。而且,黄帝有两个儿子,青阳和苍林也姓姬,和黄帝同姓。另外十一个是“姓”还是“氏”,我不知道,但它们既然和“姬”列在一起,想来也是姓吧。
  黄帝时期,“氏”大多取自地名,很少用一个字,如轩辕氏,有熊市,神农氏等。所以那十一个和“姬”并列的字,也许就真的是十一个姓吧。
  这十四个人的十二个姓,应该与封地无关。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
  我觉得,首先,这十二个姓,它就是姓,而不是氏。
  其次,“得姓者十四人”,不是说只有这十四个人有姓,而是说,只找到了这十四个人的姓。
  太史公时代距离黄帝时代已经很遥远了,关于黄帝子嗣的资料,他能够了解得到的就是:有25个儿子,找到14个儿子的姓,共有12个姓。
  至于有人将“得姓”理解为得到了封地,这也好理解,成就了事业的人,总是容易流传下姓名来的。
  古时,姓从母,氏从父。14个孩子有12个姓,就说明这14个孩子是12个老婆生的。
  从《史记.五帝本纪》中我们看到,确实有的老婆生了2个儿子。
  所以,“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这句话翻译成现在的话,就应该是:黄帝共有25个儿子,经过考证,(我们)找到了14个儿子的姓。

  PS:我这样理解这句话有很多年了,大概有十年了。一直没有见到别的人有这样理解。我心惴惴,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把“得姓”理解为“得国”,有什么具体而直接的证据吗?我的想法,有什么严重的错误或漏洞吗?
  我只是业余历史爱好者,希望能得到方家的说法。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1 23:2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98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