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五十四年的轨迹—诸葛亮的一生, 大坑一个,慢慢填……
性别:未知-离线 化甲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7
编号 39386
注册 2005-5-22


发表于 2005-7-16 18:5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呵呵,那我简单说下赤壁那段

1,刘备军并非“仅余二千”,而是将近两万。

2,刘备军并非“在后方观望”,而是在处在战场第一线,且大耳很可能是联军名义主帅。

3,两家的兵力应大概为,孙刘联军不到五万,曹军二十余万。

4,同样,周渝攻樊城之战,刘备也是亲临战阵,还派关羽去断曹仁后方,可谓功莫大焉。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化甲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7
编号 39386
注册 2005-5-22


发表于 2005-7-17 01: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岑兄,

这个问题以前在琅琊讨论过,帖子一时找不到,我简单说下

1,诸葛劝孙权时曾说,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碧眼儿瞄着江东已不是一天两天了,荆州情况再咋也能摸个大概,诸葛不可能太过虚报军情,拿碧眼儿耍可不是好玩的,因而水份可能是有的,但不会太多。
先主传里也有言,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如按每船可载50人的中型船只200艘,那也上万了吧。江夏重镇有个千把人,也没啥不可能。
大耳军将近两万人是比较近乎人意的数字了。


2,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从有关赤壁之战的记载上看,刘备处处冒头,甚至好些地方只见大耳而不见东吴。本来吗,吴军也不过3万人,将近两万的刘军又如何小视的了?可见在此战中刘军相当活跃,也是一直处于前线的。至于“侧击较多”出自何典?
至于为什么说“大耳很可能是联军名义主帅”。条件方面,上文已述,大耳实力犹存,很多记载只提刘备而不记东吴。原因方面,刘备四海转战,仁义雄豪之名遍布天下,又有皇亲国戚这面大旗,反观孙家,英名几无,寇名倒是不小,在中原士大夫眼中不过一伙水盗而已。而所谓“名义主帅”,要的就是呼声名气,大耳自然当之无愧。


3,吴军并没诈称5万,只是周愉要5万,而孙权给了3万。兵力分析如上。提句,“新野军队几乎完全损亡”,刘表拨给刘备的大本营是樊城,新野才能装几个人。 再说,大耳数十万的大队,难道骑兵一冲,就全部OVER了?想想曹操追击的骑兵才有几个人?  “战士还者”可也是一重要的兵力来源。


4,恩,是在赤壁战后。
不过并不像兄台说的那样,赤壁之战一结束就直接转入了夺取四郡,先是与周朗并力攻打樊城才对。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化甲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7
编号 39386
注册 2005-5-22


发表于 2005-7-17 01: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arrowblue于2005-07-16, 23:03:49发表

QUOTE:
原帖由化甲驽于2005-07-16, 18:58:11发表
呵呵,那我简单说下赤壁那段

1,刘备军并非“仅余二千”,而是将近两万。

2,刘备军并非“在后方观望”,而是在处在战场第一线,且大耳很可能是联军名义主帅。

3,两家的兵力应大概为,孙刘联军不到五万,曹军二十余万。

4,同样,周渝攻樊城之战,刘备也是亲临战阵,还派关羽去断曹仁后方,可谓功莫大焉。

My God


刘备断曹仁后路的任务根本没有完成

至于大耳是名义上的联军主帅,更是搞笑

都“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还联军主帅呢

丧家之犬还差不多  

没完成?  真不清楚您“完成”的标准是啥,莫非您是想要刘备直接端了曹仁老巢?  虽然具体完成的咋样不清楚,但关二被派去截了曹仁粮道,又脱住了乐进的军队,怎么说也是有些功劳的。

剩下那个搞笑的俺就不说了,兄台看看我上面的回复吧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化甲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7
编号 39386
注册 2005-5-22


发表于 2005-7-17 12:5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樊城重镇都交给刘备了,兵力船只自也不会缺到哪里,再说刘备走时荆州人士追随者甚众,有个几万人没啥不可能。
孙权知道也不会提出?  诸葛为什么要给碧眼儿数兵力啊?还不是因为孙权说刘备屡屡战败,余力不足,这话都说的出来,指出兵力有什么不可?
蒙冲咋了?黄祖还在上面大会宾客呢,它再怎么也比我举的能放50人的中型船只更能装人。
江夏是什么地界?会没兵?蔡氏不想给就没有了,您把蔡家想的太伟大点了吧,兄台也不想想江夏处在什么地界。况且要没一定实力,刘琦也不会想在那里避祸。

兄台要是说刘军水分很大,那么请举出相关史料,不要总是空口说白话。


2,晕  兄台举的这句话能说明什么?


3,打仗不是做广播体操,数以万计的人就算全都毫无方向感的瞎撞,也能蒙回去一堆。


呵呵,我就不多说了,兄台继续添自己的大坑吧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化甲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7
编号 39386
注册 2005-5-22


发表于 2005-7-17 14: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实干司马于2005-07-17, 13:52:35发表
关羽水军南下东吴时一万人左右

刘备南逃到东吴,人数是不少,不过百姓多而兵少,被曹军冲击折腾几下,各自离散,逃到东吴的就没多少了,应该顶多一万人

逃到东吴?  大耳何时跑到碧眼儿那做客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化甲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7
编号 39386
注册 2005-5-22


发表于 2005-7-17 14: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岑平于2005-07-17, 13:59:30发表

QUOTE:
原帖由化甲驽于2005-07-17, 12:53:49发表
1,樊城重镇都交给刘备了,兵力船只自也不会缺到哪里,再说刘备走时荆州人士追随者甚众,有个几万人没啥不可能。
孙权知道也不会提出?  诸葛为什么要给碧眼儿数兵力啊?还不是因为孙权说刘备屡屡战败,余力不足,这话都说的出来,指出兵力有什么不可?
蒙冲咋了?黄祖还在上面大会宾客呢,它再怎么也比我举的能放50人的中型船只更能装人。
江夏是什么地界?会没兵?蔡氏不想给就没有了,您把蔡家想的太伟大点了吧,兄台也不想想江夏处在什么地界。况且要没一定实力,刘琦也不会想在那里避祸。

兄台要是说刘军水分很大,那么请举出相关史料,不要总是空口说白话。


2,晕  兄台举的这句话能说明什么?


3,打仗不是做广播体操,数以万计的人就算全都毫无方向感的瞎撞,也能蒙回去一堆。


呵呵,我就不多说了,兄台继续添自己的大坑吧  

1,跟随的是百姓而不是军队…………再说被曹军追击……怎么也散失大半……
孙权为什么要当面揭人老底?中国人相交相来都说留人脸面。……孙权既然知道,说与不说,有什么关系?诸葛为孙权虚报兵力是为了坚定其抗衡曹操的决心,也是为了顾全自家的脸面……外交,夸大是正常的……
蒙冲乃小型船只,冲击力很强,但是所载人员绝对不会多。史载刘表水军有数千艘蒙冲(具体出处忘记了)蒙冲是装甲皮艇~所载人员我看不多于三十人。再者关羽带这么多船只走不代表其就有相应的兵力阿……
江夏历经东吴进攻,是有相应的兵力,但是是不是就会过万?诸葛亮说过万就过万?兄弟也同意其中有水分吧……
刘琦选择在那里避难,一方面孙氏宰杀了黄祖之后,未必会继续冲击,始终对刘表军还是有顾忌的~~ 蔡氏当时在荆州可是掌了不少军权的……~不然刘琦也不用跑,刘表也不会保不了儿子阿~

2,进退之计~证明刘备在必要时还是准备先退的……应该是见机行事之策~

3,失去了领导,能否凝聚起来还是一件事。战国时赵国还不是因为赵括而丧40万军队?其中会不会有逃兵,顺势回家乡避战呢?


汗……有意见我还是希望兄弟能提出
交流么~
:)……

1,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百姓是有,不过士人也多的是,保不齐有些士人就带着上百数千的部曲。况且就只算大耳的原班人马,也不是能小视的。
晕  咋没关系?之前的鲁肃和周愉已分别从义理和胜败上给孙权做了分析,孙权早已坚定了决心。诸葛亮要做的,是为孙权析联结刘备的必要性。因此孙权为了争取在联军中的地位,只会大大的挑诸葛的刺,何况他还对是否联合刘备持有疑心。江夏挨着东吴,有多少底,孙权能不清楚?诸葛亮就真能苯到对着孙权撒这个简陋的谎。这难道不会更让孙权不放心?再说,以孙权的性格,能明知而不说?刘备当时可谓一个“惨”字,孙权有何必要跟一个对自己没有威协的人耍这种外交?
蒙冲“外狭而长”,装个50人左右也没什么不可。再说一遍,黄祖都能在上面大会宾客,可见船的容量是不小的。船是那么好开的?  兄台的意思难道是一人配一船?  大耳当时都什么情况了,还有心让关羽开空船玩?速度便是一切。船只可能不够,而不会多余。
奥,那句话是主降派说的,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其实刘琦的兵力陈寿记载的很清楚了,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这可不是诸葛说的,不存在修辞效果。


2,这个解释太强了  兄台竟能从中看出大耳的计划,PFPF,我只能望风逃遁的  


3,刘邦彭城之战,数十万军队完全溃散,刘邦丢妻弃子逃回荣阳,还不立马又收回散卒,击退项羽。为啥刘邦的散卒就能迅速跑回主子身旁,刘备的散卒就必需不辩东西的乱蹿?
对了,您还真别小瞧赵括,虽然他这仗到底怎么打的记载不清,但总之是拖的秦国国力大衰,秦兵损失也将近一半,纸上谈兵的功夫也不是人人都有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化甲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7
编号 39386
注册 2005-5-22


发表于 2005-7-17 15: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再说一遍,希望岑兄能拿出确凿史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不要一味臆测揣摸,否则在下就无法奉陪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化甲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7
编号 39386
注册 2005-5-22


发表于 2005-7-19 17: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呵呵,所以俺就不说了,省的让兄弟文章的主题越偏越远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26 18: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84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