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求教高人:现代诗与古代诗的区别、特点与精髓, 偶打算开始研究研究文艺
性别:男-离线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基本上不尝试看懂所谓新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再来唠叨几句,权当胡扯
关于所谓新诗:旧诗(狭义的)包括近体和古体,近体格律谨严,古体则相对宽松,但是古体也有一定的规则在,押韵自然是不可或缺,在句式上也基本是以五言句和七言句为其主流(当然也有一句长达二三十字的,那是大家名家弄弄狡狯,只能当特例),这就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诗与文在形式上的区别。新诗既要打破旧诗无论近体古体的一切规则,又不能建立一种合适的新规则,那一些故弄玄虚的分行散文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就我个人的思维定式,还是只承认旧诗为“诗”,最多也只能认可那些没有抛弃押韵的新诗。
关于赋(看见泥鳅提到了,顺便啰唆几句,因为我自己也偏爱这种文体):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文之间的体裁,因此它左右逢源,既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大量散文句式,而不用担心受到“以文为诗”的指责,又可以通过押韵,来区别于文(即六朝人所说的“笔”,也就是不押韵的文章)。有人认为宋人文赋不再押韵,这是不对的,宋人作赋,即便散文化再严重,也还是或多或少押着韵。元人曾经指责宋人文赋说“只是一片之文,但押几个韵耳”,这也从反面证明宋人文赋并没有抛弃押韵。至于不押韵而自称为“赋”的,只有一些方士所写的介绍炼丹求仙的东西,不足为训。
关于乐府:狭义的乐府包括汉魏六朝的鼓吹、横吹、相和、清商等曲,广义的乐府则包括词和曲。《文心雕龙》的《乐府》篇说“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府可以被看成是介于诗歌与音乐之间的一种体裁,也正因为如此,它便经常象钟摆一样在二者之间摆动。当它摆向诗的时候,便出现所谓的“以诗为词”、“句读不葺之诗”;当它摆向音乐的时候,要么出现为演唱便利而添加的无意义字眼(如古乐府中的“妃呼狶”之类,没有任何实际含义,现在民歌中仍然有类似情形),要么在音律上精益求精(比如词中由分平仄,进而分四声,再分清浊)。就我个人的观点,如果不通音律的话,最好别去摆弄词曲之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宋人乐谱还有十几谱硕果仅存地保存在姜白石的词集里,大部分是白石的自度曲,包括名作《扬州慢》、《暗香》、《疏影》等。白石曾说过,自己经常纵笔随意写作长短句,成篇后再谱曲,因而这些乐谱能保存下来也不是偶然——他要不自己注明白,没人会唱他这些自创的词牌。今人要是能通音律,也大可把这十几调翻出来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白石诗词集》有全部,附录里还翻出了《扬州慢》的简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10-12 14:5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好象说了抱韵、交韵啥的,有日子不拜公冶长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10-18 17:0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入声不必死记,读他几十卷近体,自然就熟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10-18 17:1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飘渺孤鸿影 于 2007-10-18 16:50 发表
似乎没有人提到,我不知道在哪看见一个规律, 凡是以"b d g zh j z "为声母的2声字都是入声(鼻字除外). 余下的貌似平时多留意一下所剩也不多了.
希望对李老师有用.

这个吧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2903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9 17:3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56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