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7-3-9 21:22 发表
我的反复无常是跟在反叛的后面,我想说的是反叛不是小人的充分条件,而反复无常的反叛才是证明小人的充分条件。
杨仪的小人举动有:获得魏延的首级扔在地上踩,并说:庸奴还敢造反么?这明显是小人出气才会敢的,正常的人都会尊重对手,魏延与杨仪又没有杀父夺妻之仇,何必如此呢?看看人品不怎么样的位列《奸臣传》的朱泚是如何对待反对他篡位并暴打他的段秀实的,就可以知道杨仪的行径实在是小人了点。而且痛斥昔日同朝为臣的对方为奴,绝对是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小人举动还有:自己失去权位后的行径(这个很多人评论了,就不说了),而且诸葛亮对杨仪有性狷狭的评价,这绝对是小人的典型特征。
至于孙权大醉后的话,实在当不得真,他大醉后故意当着祎诋毁蜀汉方的人物,这是很常见的外交手段。 ...
杨仪是小人这点前面没有否认过,可以不必再举例子。
再看看魏延怎么对待自己同僚的:
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
十二年,亮卒於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
魏延与杨仪本来是私人恩怨,但是魏延为了报私仇,公然起兵作乱。
魏延与杨仪的私人恩怨本来应该私下解决,退一步说,至少应该在部队安全退却回汉中后再解决。但是魏延在此之前就开始火拼了,他又置十多万士兵的性命于何顾?
“魏延与杨仪又没有杀父夺妻之仇,何必如此呢?”————是啊,十多万士兵跟魏延更加无仇,那么为何魏延自私到这种地步?
孙权当时的话的确是真话,这从后来费祎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了。
何况当时汉吴关系不错,如果孙权公开诋毁盟国官员可谓损人不利己,孙权也不会这么干。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3-10 01:1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