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再谈“借荆州”, 继续炒冷饭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1-5 19: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7-1-5 15:45 发表
这几天正在构思后续,应该没人写过,预告一下《周瑜集团的解体》。风格一如既往,正合你砸砖的胃口。 ...

周瑜那军头也搞成集团?

不会是把那几个军头绑一起算个集团吧?如果是的话新意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1-7 21: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7 20:45 发表
黄盖任武陵太守,当在刘备东征之时。刘备煽动武陵蛮夷反乱是有明确记载的。

南飞就别抓马甲的小辫子了。既然马甲明说是杀关羽后,那就不是建安十九年,而是建安二十五年以后的事情了。抓这点漏洞有意思么?

《三国志—孙皎传》:代程普督夏口。黄盖及兄(孙)瑜卒,又并其军。…………建安二十四年卒。

《三国志—孙瑜传》:建安二十年卒。


所以黄盖任太守不会在建安二十五年以后。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1-8 01:0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1-7 21: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7 21:34 发表

黄盖为武陵太守,卒于官。孙皎督夏口,驻江夏,与武陵并不相邻。越江陵而并其军,并不容易。
且黄盖自有子,孙权即位时还赐其子关内侯,未见失宠,未必会夺其部曲。
以《三国志》中“及”字的用法来看,多作“等到”解,作“以及”者少。
此处黄盖二字恐为衍文。

《三国志—孙皎传》:代程普督夏口。及兄瑜卒,又并其军。
如此语句更为顺畅(否则当作“及黄盖及兄瑜卒”)。
兄终弟及,才是正常现场。...

发现你说话前后矛盾,前面你自己说作“以及”者少,后面又说当作及黄盖及兄瑜卒————自己后面的话已经承认了作为“以及”的用法了。


孙吴地区的军队合并与否取决于孙权,而不是地域。


孙权对部将后代的优惠 与 是否处理已故部将之部曲 没有必然关系,周瑜就是例子之一。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1-7 21:5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1-7 21: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7 21:39 发表
从另一角度来看,黄盖与韩当资历地位都大致相当。
韩当至吕蒙袭南郡后,才迁偏将军,领永昌太守。而黄盖卒前已经加至偏将军,黄盖死于建安二十四年前的可能性也不高。

黄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担任“武锋中郎将”,而韩当早在赤壁之战前就是“中郎将”。

黄盖的太守是实领,而韩当的永昌太守是遥领。

这你都能说成“资历地位都大致相当”?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1-7 23:3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7-1-7 22: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7 22:09 发表

不矛盾啊。作为以及的情况少,又不等于俺否认有作为以及的用法。

孙吴地区的军队取决于孙权?若黄盖负责驻守武陵,黄盖死,孙皎就并了他的军队。那不就是放弃武陵了?

韩当与黄盖的地位不相当么?孙坚时,二人并为别部司马;至于孙策,二人都迁为校尉。迁中郎将也不过一个赤壁战前一个战后而已。...

既然这么说,那么“黄盖兄(孙)瑜卒”的“及”自然当作“以及”解释。————所以以《三国志》中“及”字的用法来看,多作“等到”解,作“以及”者少。可以说是根本与原题无关。

孙吴地区的军队合并与否当然是取决于孙权。你有什么疑问吗?孙皎没有孙权的同意,你以为他敢擅自合并黄盖和孙瑜的部队?


谁跟你说过合并部曲等同于放弃原来地域的?照你的逻辑,孙权把成当、宋定、徐顾的部曲合并了,就等于把三人驻守的地方放弃掉了?


“至于孙策,二人都迁为校尉”————你倒是说说,黄盖当了哪门子校尉?

韩当早在赤壁之战前就是“中郎将”,而当时黄盖仍然是“丹杨都尉”,这叫什么地位相当?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0 05:1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86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