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夷陵之战论述和军事辨析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4 11: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国兄的文章不错!
1、关于兵力,我一直认为双方是大体相当的,从三国志记载看,没有任何一方说敌众我寡之类的话。而陆逊的兵力有记载,是5万,因此刘备的兵力大致也在5万多,也就是4.3万主力,加上后来的刘备禁卫军。
2、其实刘备早在221年7月就开始了进攻,但是在顺利夺取巫、秭归等地后,并没有趁机(此时陆逊大军还没有西进)继续攻占夷陵、宜都等战略要地,而是刘备自己返回了后方。这里面的原因,文章没有注意到。
3、多处记载都证明刘备从马鞍山突围后是仅以身免,因此,不可能还有3万部队一起突围。如果加上沿途收容的连营部队和散兵,能有近万人就很不错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4 14: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国兄:
1、其实如果明白了第二个问题,就会清楚第一个问题。
刘备为何在打下巫、秭归后停止进攻,返回后方?我认为主要就在于刘备打这一仗的真实目的:既不是夺取荆州、更不是消灭孙权,而仅仅是小打一下孙权,挽回自己的威望。
因此,当他打下巫、秭归、击败李异、刘阿之后,此目的已经达到。如果孙权方面就此承认这个结果,可以说夷陵之战已经结束了。
因此,我们要明确一点:刘备不是要和孙权决战,而是要打败孙权,让孙权服软。因此,刘备是不会倾巢出动和孙权拼命的。
2、黄权的兵力其实是包括在所谓支党中的:——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於夷陵道。(先主传)这说明刘备未来到夷陵之前,黄权也是支党的督。当刘备来到后,才把黄权派到更北的地方去防备魏国,这时黄权已经不可能与吴军相拒了。
关于连营的兵力,我有过一文分析,认为在7000左右。
双方大体都有人在武陵:步陟对马良;都有人在夷都相持:孙桓对刘备偏军;刘备方面多用的兵力就是黄权防备魏国的兵力和连营兵力。
3、李异、刘阿率部追击到白帝后,很多大将要求围攻消灭刘备,但是被陆逊否决,这证明刘备在白帝的兵力不很强大,否则以孤军远出怎敢言消灭刘备?
——又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硃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讬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陆逊传)
——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於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传)
——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吴主传)
孙权为何求和?不是因为刘备强大,而是九月魏国开始全面进攻,陆逊之所以不同意追歼刘备,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兄以为如何?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4 14: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因此,我认为刘备出动的兵力在6万多。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5 10: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国兄:继续探讨:
一、兵力问题,
1、总兵力。兄认为刘备中军在2万以上,我赞同,因此刘备参战总兵力我以为是65000人左右。但是由于700里连营用掉7000人,黄权去北部防备魏国至少5000人,这样就只剩下53000人来对付陆逊的5万人了,所以在夷陵战场,双方兵力大体相当。
而刘备在夷陵战败后,沿陆路逃跑,必然沿途收拢700里连营的7000人马一起撤,黄权的5000则投降了魏国,因此说孙权杀刘备8万完全不可能。
2、黄权问题,请兄注意两个不同:
——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於夷陵道。(先主传)
——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黄权传)
这里的江北诸军和江北军其实是不同的概念,前面的江北诸军是指在长江以北的各军,是对抗吴军的大部队;而后面的江北军则单指分出来北上防备魏国的一支偏军。因为基本一点,防备魏师的江北军不可能再“与吴军相拒於夷陵道”。因此黄权督江北诸军时期,应是刘备还没有从后面赶上来的时期,等刘备亲自到达前线后,自然是刘备自己督军,而把黄权派到更北面的地方去了。
3、“秋八月,收兵还巫。”的理解。
——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先主传)
这里的收兵还巫其实说的是李异、刘阿军,而不是刘备。
因为刘备此时已经逃跑到永安,而巫在永安东面,刘备不可能先逃跑到西面的永安,再往东面敌人的方向收兵。这里实际是说:李异、刘阿一直追击到了永安附近的南山,直到8月才收兵返回了巫。试想,如果刘备兵力强大,那么李异、刘阿一支偏军怎么敢在永安附近驻扎1个多月?

二、态度问题
1、为什么当初赵云和秦宓劝他他不听?
赵云和秦宓可能是担心事态扩大,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但是刘备自认为只打孙权不重要的地区,不会扩大战局。因此不听。
2、为什么孙权请降他一口回绝?
如果孙权没有实际的利益让步,只是口头要求刘备看在一起对抗曹魏的情况下停止进攻,你说刘备能同意吗?看看诸葛瑾的信内容就知道了。
3、如果刘备取下秭归就算完成任务,那他意义何在?
打下巫、秭归,教训了孙权的军队,这样就证明刘备有能力对荆州事件讨说法。如果孙权就此打住,承认刘备的这个战果,那么刘备就不仅挽回了威信,也不会彻底破坏两国的关系。就比如中苏两国为一个小小的珍宝岛大打出手,道理一样。不打说明你软弱,大规模打则有战争升级的危险。小打最好!
4、战役开始时间
——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先主传)
可见刘备军221年7月就开始进攻,并打败李异、刘阿,占领了吴国的巫、秭归地区。
——八月,城武昌,……自魏文帝践阼,权使命称籓,及遣于禁等还。十一月,策命权曰:……。权以陆逊为督,督硃然、潘璋等以拒之。(吴主传)
证明221年8月孙权就开始向曹丕投降,为何?因为7月刘备的进攻。
其实道理较简单:如果曹丕不接受投降,孙权就会认可刘备对巫、秭归的占领,而全力对付曹丕;但是曹丕接受了投降,此后,孙权才开始调集兵力西进反击刘备。请注意,曹丕的接受投降的使者在221年11月才到吴国,随后孙权马上命陆逊组织兵力西进。就是这个道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5 10: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国兄:
刘备的水军过于弱小,这一点大概没有人否认吧?那么要真的到荆州大打,势必需要依靠强大的水军,因此刘备缺乏在荆州大打的基本条件,曹操就因为水军不行在赤壁吃了大亏,刘备不会不清楚这一点。
如果说一个战役开始之后,再中途停止下来训练水军,造船,是完全不现实的。至于说粮食问题,刘备大军进入吴国当时并不深远,仅仅到了秭归一带,相比后来一直打到宜都而言,只是刚进入吴国的大门,不可能就要为粮食问题停留5个月。
其实,刘备分析,曹丕很大的可能不会接受孙权的假投降,而会趁机全线大举进攻。这样一来,孙权势必全力应付曹丕这个大敌,而会承认刘备在秭归的这个战果。其实后人不也大多批评曹丕很笨上了孙权的当,也有不少大臣建议曹丕不接受孙权投降而趁机进攻吗?
可见,这其实是一场三个主角之间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只不过最终的结果,竟然是对刘备最不利的那一种!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0 22: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59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