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青蓝于2005-04-26, 15:26:15发表
不知道晋书是否与魏延有仇呢?晋书所记是如何呢?
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按找你引的那一段“敌方资料”,我们来看看:
——魏略曰: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先不说什么,延本传里,魏延与杨仪各自俱告发对方造反,而且缴文是同时送到成都的,怎么可能魏延任由杨仪攻击单单“本无此心”就“不战军走”?,更为奇闻的是身为摄行军事,又善养士卒的将军魏延,居然给杨仪给击而走,走而杀之。再没政治素质的魏延都该懂军事规则得抓拿动摇军心者,斩之吧?怎么可能魏延要不战军走?又怎么可能是杨仪追斩魏延?
这就在你眼里的正常?俺很难想象得出魏延按魏略所言身为“摄行军事”,又无犯过错,杨仪是怎么样击杀魏延的,起码魏延本部人马就不可能毫无损失地让魏延给杀了。可事实上呢?-------汉中连魏延本部人马都没丢过,而是全由马岱给接管了,这说得过去吗?难道魏延的人马跟着魏延却不知道杨仪率先打魏延??
至于所谓大片面之词,真不知道谁在听信片面之词,汉晋,蜀正史,晋书都记载了最后蜀军主导权在杨仪手中,蜀史,汉晋你可以说那是偏听偏信,但是晋书作为司马家的史书,怎么会暗同蜀史呢?
更何况按魏略说的魏延死得更是莫名其妙。当权者封得了“正史”,封得了悠悠众口?斐,陈二人都没经过仔细考察就单信一史?你老燕也太把你自己当回事了。
这个怀疑,请看另一战例:善于用兵的曹操是怎么被张绣突袭的呢?如果能明白刚投降的张绣能够偷袭老练的曹操的手,那么杨仪要想偷袭魏延实在不是什么难事。难道会有人问:曹操的本部兵哪里去了?曹操不是统帅吗?至于怎么追斩,看看曹操,要不是曹昂把马给了曹操,大概曹操已经被追斩了吧?
哪里有记载马岱接管魏延全部人马?或者是在马岱斩杀魏延之后进行的?
兄大概以为魏延的士兵一定都与魏延住一个军帐之中?如果杨仪偷袭,那么魏延必然只来得及带领亲兵逃走,大队人马分住各地,怎么知道?等马岱回来,追击已经结束,还有人敢说什么吗?
晋书有说杨仪有蜀军的主导权?疑惑中。杨仪在晋书记载中,更像是一个断后的脚色,而不是什么全军指挥员。
不要以为还是演义那种武功制胜论,作为主帅,带领的是中军指挥机关,是不能用来断后的,一旦作战失利,岂不是中军首脑机关就完蛋了?看来还需要增加一些军事常识。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看看这段,中军杨仪至少是在魏延断后军、姜维之前撤退的。也就是说,如果杨仪是主将,他就不可能自己断后,而会派魏延或姜维断后。
裴、陈当然伟大,但是也有不少错误,难道能盲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