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置疑关羽为何坚守在麦城这个不知名的小城,三国史话,轩辕史话,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讨论】置疑关羽为何坚守在麦城这个不知名的小城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3-30 12: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廖化兄的分析很精辟,我补充一点:关于关羽为何南下打算返回江陵问题。

我以为,关羽低估了孙权消灭他的决心,以为孙权不过是想要回荆州而已,这样的话,他还可以带领部队通过三峡撤回蜀地。
——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
如果关羽打算开打,就不用连续多次派使者去见吕蒙了。此时关羽前后受敌,又没有了根据地,基本不具备反攻江陵的能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3-31 22: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也以为从上庸撤退是唯一办法,但那是在我们已经知道孙权要完全干掉关羽的前提之下得出的结论。
当时,如果关羽以为孙权只是要拿回荆州,并不打算消灭他的兵团,那么在这种前提下,还是走三峡撤军更合理。
原因如下:
1、走上庸,那里都是崎岖小路,并不很适合关羽的大兵团快速撤退;
2、旁边就是一直在激战中的魏军,这个敌人是再明显不过的,肯定要消灭关羽兵团,所以走上庸要冒被魏军侧击的危险;
3、回军长江一线,至少从迹象上看吴军对关羽后方很友好,这给了关羽一个假象:有可能和平地放弃荆州回益州;
我以为,这不属于军事问题,而是政治敏感性问题:也就是对孙权偷袭荆州最终目标的分析判断。这一点关羽错误地判断了孙权的决心。
赞同新武将的意见。对翼德张的疑问,我以为:
1、关于当年两家隔湘水分割荆州,其实很可能有附带条件:比如以后还是要归还剩下的三郡什么的(但是没有记载)。
我们来分析当时的局势:
当时吕蒙用计已经夺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关羽只有南郡和武陵二郡。此时虽然刘备带领主力前来争夺,但是孙权方面前来争夺的兵力也不弱;更何况突然有曹操占领汉中,很有可能乘虚南下占领益州,刘备只好主动求和以便立即返回益州抵抗曹操,保卫根据地。
在对孙权这么有利的条件下,最后达成的和平协定,竟然是孙权方面还要从已经占领的三郡中返回刘备一郡,这个就不可思议了。好像孙权又成了活雷锋?
所以,我认为,孙权肯定不是什么活雷锋,既然达成这样的和平协议,必然有其他附带条件。我以为就是以后归还这三郡。
所以,最后孙权偷袭关羽时,一点没有侵略别人的感觉,吕蒙也没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4-2 10: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益德张于2005-04-01, 5:33:01发表
2、从上庸撤退固然有不利,通过三峡撤回蜀地,蜀道之难也是众所周知吧,而且同样有被吴军侧击的危险。“如果关羽以为孙权只是要拿回荆州,并不打算消灭他的兵团,那么在这种前提下,还是走三峡撤军更合理”,但是“如果关羽以为”尚且有疑问,我认为还不能确定。

走三峡可能遭到吕蒙反击,但是也有不打的可能,而走上庸,魏军则必然打,这就是关羽的考虑。因此自然选择可能不挨打的路线,再加上多次通信联系,希望能够达成不交战和平撤军,而走上庸,这个希望是没有的吧?
关羽有水军,这是他既可以走上庸也可以走三峡的条件。但是我们都知道,上庸乃汉水上游,水路不仅非常狭窄,而且水量也越来越少,很可能走到半路就不得不抛弃船只,而走三峡则可以全师而退(当然前提是与吕蒙达成不交战协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4-2 11: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益德张于2005-04-01, 5:31:55发表
燕京晓林和新武将并没有解除我的疑惑啊。

1、失守战略要地是很严重的事情,即使刘备不治其罪,老关的政治生命也差不多结束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这样和孙权眉来眼去,岂能不被刘备怀疑?

不要忘记关羽与刘备的特殊关系呀。有人怀疑刘备此时已经开始猜忌关羽因而故意不出兵增援,这些其实根本无道理。
关羽是有个人英雄主义,也很爱面子,但是到了这等关头,乃生死问题,自然面子问题不能顾啦。
因此,我以为,只要关羽能全身而退,为蜀汉保留下军团,刘备是不会很处罚关羽的。
看看以前张飞丢了徐州,陷刘备于无根据地的绝境,刘备也没有任何的处罚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4-2 11: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益德张于2005-04-01, 5:40:32发表
孙权方一直用所谓“借荆州”掩盖其袭击盟友的丑行,要真有什么附带条件岂会不大书特书。如果孙权偷袭关羽时,一点没有侵略别人的感觉,吕蒙也没有;那他们最多只需让关羽兵团溃散掉就行了,这还说得通。杀掉关羽,只能解释成是做贼心虚。

那请问:刘备如果没借荆州,干嘛承诺攻占凉州后把荆州都给孙权?有毛病吗?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先主传)
——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吴主传)
两个记载大体相同,都是表明,刘备自己承诺以后把荆州都给孙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4-2 11: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益德张于2005-04-01, 5:41:21发表
另外,关羽在江陵经营多年,如果里应外合未必不能反攻,连续多次派使者可能就是想互通消息,只是吕蒙的怀柔政策使之未能奏效。 所以有“数使人与蒙相闻”这样的举动。而新武将并没有解释这条。

如果想联系旧部反攻,怎么能明目张胆地去见吕蒙,那还不被吕蒙所控制?因此要联系旧部,只能暗地里派奸细呀。
再者,关羽虽在荆州多年,但是对部将大多不好,他在这等危急关头,还想说服谁来做内应呢?需要考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4-2 11: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益德张于2005-04-01, 13:55:05发表
张飞丢徐州不会被怀疑和吕布眉来眼去吧,老关在失守战略要地这种情况下还这样和孙权眉来眼去,如果刘备怀疑他卖阵怎么办?当然,也可能刘备不会怎么样。
不过,老关现在年纪大了,不象张飞以前有机会翻本了。所以我推测,关羽是想赌一把里应外合进行反攻,所以连续多次派使者想互通消息,只是吕蒙的怀柔政策使之未能奏效。

老张:这种怀疑实在没道理。
与对方进行谈判乃正常举动,如果关羽后来投降,那这种所谓眉来眼去还有可能遭到批判,但是如果通过这种眉来眼去把蜀军都救出来了,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此前也有过关羽与鲁肃单刀赴会的谈判,也没有人怀疑关羽出卖三郡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4-2 11: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老兄:
水力资源丰富,并不代表水量大。水力资源乃水量和落差两个主要因素决定的。这个汉水上游到底在冬季水量如何呢?而且还有枯水期问题。
我们都知道下游水量一定比上游大许多,现在看一个历史记载:
——宣王治水军於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至荆州,会冬水浅,大船不得行,乃还屯方城。(张郃传)
在汉水下游到冬季都经常水浅不能通行大船,何况上庸这等上游地区?
而关羽被吕蒙袭击正是在冬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4-2 14: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仙兄:
这张照片反映的应还是汉水中游一带主干的宽度。而我们说如果关羽从襄阳奔上庸,则开始阶段走汉水中游的主干,而后在筑阳就要转入汉水的支流:筑水或者转入堵水,并沿着这条支流继续上行,到支流的上游才能到达上庸。
因此,我在前面说到:关羽将在半路可能就要丢弃船只,注意是半路而不是开始阶段。开始阶段走汉水主干线,自然没有问题,关键是进入汉水上游的支流的上游,势必水越走越少。
到上庸先要到房陵,也就是今天的房县。那里可没有通航的记载吧?
后来蒋琬想沿汉水主干造船东进,也由于水路艰难而取消。何况汉水支流的上游?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4-2 14: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过很羡慕老兄能驾车考察自己喜欢的三国地形!!1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4-2 15: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仙兄:
我疏忽了这一点:
看地图:在古代的堵水今堵河上确实修筑了黄龙滩水库,这就是为什么堵河如兄所言可以行船的原因了。由于水库大坝大大抬高了堵河水位,因此现代的堵河势必比三国时期即宽又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4-2 15: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老张:
并不矛盾,也没有什么自己证明自己的问题。
关羽是对孙权不礼貌,但是此前两家毕竟是同盟,这一点没有问题吧?
因此,关羽分析孙权袭占南郡的目的,很有可能就是想拿回他借给刘备的地盘。在此种情况下,可能双方还能保持同盟关系。因此关羽的想法也有一定道理。这里并不是亲热地问题,而是判断孙权是想拿回荆州还是要断绝同盟进入敌对的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4-2 15: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老张找的这个记载,证明当时确实有部分关羽部下不愿跟糜芳一起投降。但是势力不大,因为,只要吕蒙军队一进城,就没戏了。
何况吕蒙后面还有孙权亲自赶来,而关羽的后面只有魏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4-2 15: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益德张于2005-04-02, 7:13:51发表
问题是这两个记载都发生在以湘水为界之前吧。
假如按照燕京的分析:荆州是孙权的,关羽也以为孙权只是要拿回荆州,并不打算消灭他的兵团,那么按我先前说的,孙权最多只需让关羽兵团溃散掉就行了,关羽父子和几个骑兵回川已经没什么大不了,何必要杀关羽,断绝同盟进入敌对?毛宗岗就疑问过吴为何要杀关羽而后快。只能说是做贼心虚吧。

如果这样理解,问题就出现了。
智取三郡乃吕蒙的得意之作,孙权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与刘备讲和,不仅先把吕蒙已经夺去的一个郡送给刘备,更奇怪的是,此前刘备还答应得了凉州就把荆州都给孙权,怎么费了半天劲,最后的结果却是那三郡永远不用还了?
孙权会如此愚蠢?还是孙权真的学雷锋?两个都不可能吧?

我分析孙权的考虑是这样的:
孙权夺去荆州后,刘备一定不会甘心,由于此时刘备已经夺去汉中,有了秦岭的天然屏障,并不太担心曹操的进攻了,因此,下一步势必会全力来争夺荆州;
如果是这样的结果,那就不能让关羽的军团安全地撤回益州,否则转回头,这个军团可就是刘备大军的先锋了,势必对孙权守住荆州非常不利。
关羽的政治考虑不如孙权,就大致表现在这里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4-2 15: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02, 7:18:02发表
建安二十年,督孙茂等十将从取长沙三郡。又安成、攸、永新、茶陵四县吏共入阴山城,合众拒岱,岱攻围,即降,三郡克定。权留岱镇长沙。安成长吴砀及中郎将袁龙等首尾关羽,复为反乱。

关羽还是有民心的

这个时候与后来情况不同。
建安20年那次,虽然吕岱等先智取了三郡,但是很快刘备带领大军就前来争夺,双方很可能会展开大战,因此这些人是看到刘备大军来到,才又反叛。
可到了建安24年,局势完全不同,关羽被前后夹击,根据地全失,刘备也没有一个增援来到,夷陵峡口也被陆逊封锁,还会有反叛吗?很难说。大致可能性不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4-2 15: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瘦骨仙于2005-04-02, 7:18:09发表
汉代时期的水文资料我的确无法查到,但是开车经过的此地的时候我观察了公路边的山崖和地质,地质为远古的河床底部,多有泥沙和鹅卵石和胶泥形成了特殊的地貌。公路延伸很远都是此种类型。

仙兄:
还有一点,从三国时期的作战记载看,好像进兵上庸与进兵汉中,虽然都从襄阳出发,但是并不是一条路线。
——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三国志夏侯尚传)
——帝乃潛軍進討。諸將言達與二?\交構, 宜觀望而後動。帝曰:「 達無信義,此其相疑之時也,當及其未定促決之。」 乃倍道兼行,八日到 其城下。(晋书宣帝纪)
可见进兵上庸多走山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4-2 15: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老张说的有理。
大体以为关羽的战斗力太强的缘故,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呀,这样的武将,回头必然是东吴的威胁。说不定阵前就把哪个大将如颜良一般干掉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2 13:4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58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