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请教吴蜀荆州最早的归属问题!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7 16: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军阀混战时期,是没有什么继承的,谁的实力强,地盘就是谁的。
这样就又回到在夺回荆州的关键战役:赤壁之战中谁出了大力?
实际情况是:周瑜的部队,而刘备的部队基本没有参战,刘备本人跟着周瑜参加了。因此,赤壁战后,孙权方面很自然的人为荆州是己方从曹操手中夺取的。刘备其实也承认这一点。
关于此问题,鄙人写有专文论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8 15: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实际上,刘备只是在得到孙权同意的情况下,帮助孙权去收复了南方四郡。否则在刘备的四郡里,怎么可能孙权住兵、派太守和打叛匪?
——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黄盖传)
——荆州平定,将兵屯岑。(周泰传)岑:属于武陵郡。
——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黄盖传)
因此,在三国志里,刘备虽然收复了南方四郡,但是此时期并没有派出太守。
而且,在刘备收复四郡之地后,反而以地盘小为由,要求周瑜分南郡南岸地给其驻军。这里就有问题:如果四郡属于刘备,比起南岸地不知要大多少倍,以这个理由向周瑜要地盘,是完全说不通的。所以只能有一个解释:刘备虽然帮助孙权收复了南方四郡,但是没有所有权。所有权归孙权。
因此,结论就是:刘备不仅借了南郡,也借了南方四郡。
至于江夏郡,赤壁战前,就已经被三分北部被曹军占领,江南被孙权夺取,刘琦不过只控制着夏口一带的一小块地盘而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8 23: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便君于2004-12-08, 13:52:55发表
江夏南被孙权占领北被曹操占领是谁告诉你的?

刘备征荆南,四郡太守都是投降的,刘备自然用不着再重新委派太守,这是战时的通例

那就请解释一下黄盖传记载的事情吧?
至于江夏郡的事情,请仔细看三国志。
——复别击荆州,定江夏诸县,还屯临颍,封都亭侯。(张辽传)——这是魏军占领江夏北部若干县的证据。
——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甘宁传)——根据三国志辞典,当口位于长江南岸,今湖北武昌一带。也就是说,孙权的那次西征,消灭了黄祖,攻占了夏口(沙羡县治)。但是由于该城在江北,孙权隔江不好防守,因此放弃,而留甘宁驻守南岸,这证明江夏南部在孙权控制之下。
而刘琦带兵过来仅仅重新占领了孙权放弃的夏口城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8 23: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桓大司马于2004-12-08, 14:33:30发表
刘备攻四郡总是征得了孙权的同意吧

刘备那时候还带点孙权手下的性质

桓兄所言极是。
要知道,后来孙权在借荆州给刘备前,还把长沙郡北部沿江一带分走数县,因为这里乃江夏郡的前沿,战略地位重要。如果南四郡早就是刘备的地盘,刘备能让孙权随便割走数县吗?
——十五年,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屯陆口。(吴主传)
——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馀人,奉邑四县,皆属焉。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馀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鲁肃传)结合鲁肃传来看,孙权是在借荆州之前一点,把长沙分出了汉昌郡的。

如果真的南方四郡早已是刘备的天下,那么就无法解释:
为何孙权会任命黄盖担任武陵郡太守?
为何周泰带兵驻扎武陵郡?
为何黄盖能随便带兵跑到长沙郡去打叛匪?
为何孙权能随便从长沙郡割出来个汉昌郡?
当然其他郡没有相关记载,但是这四个证据,就完全可以证明,在孙权借荆州给刘备以前,这些地方是属于孙权的,孙权有权利进行处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9 07: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於汉帝曰……(先主传)。大便君是否不看三国志呀?

——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先主传)——知道沛属于哪个州吗?
何况黄盖不是遥领之类,而是实授,并且有带兵在郡内作战的纪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9 08: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凌云茶兄分析的很细致。再讨论:
1、黄盖担任武陵太守的时间,可以证明应在赤壁战后,借荆州以前这段时间。因为从借荆州开始,直到建安24年孙权袭占荆州,这段时间内武陵都在刘备控制之下。而黄盖死于建安20年以前。因此黄盖担任武陵太守只能是借荆州之前的事情。这个在别的帖子里已经证明。

2、清人的这个观点,我不赞同。虽然荆州以前是刘表的,但是很清楚,刘琮已经投降曹操,荆州基本已经入了曹操手。是孙权冒着巨大风险与曹操决战,才击败不可一世的曹操,夺回荆州。这一点不应否认。
如果按照清人这个说法,孙权所占领的任何一块土地,刘备都可以去拿走,因为那以前都是汉朝的。

3、——亮又曰"将军能与豫州同心破操,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这里的荆吴之势是指联军一方,与曹操形成鼎足之势,而不是三分鼎足。在向孙权求救的关键时刻,诸葛亮怎么会提出胜利后三分鼎足呢?
其实,刘备自己也承认借荆州,只是说晚一些归还而已。并不如清人所言只是后来孙权方面的一面之词。
4、最后一段的观点,我也有不同意见。
首先,在周瑜在世时,并不肯借荆州给刘备,因此此时的东吴并不存在想要也要不了的情况。不仅要这里,周瑜还要出兵去攻打益州,可见周瑜认为动物兵力占据荆州绰绰有余。
试想,如果周瑜想让刘备上前抵挡曹军,应把靠近襄阳的地盘分给刘备才对。可实际上,周瑜分给刘备的是郡的长江南岸地,并不与曹军接火。
因此兄这个论点不正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9 08: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刘备自己当然不会承认是孙权的手下。但是孙权方面其实就是这样看的:
——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周瑜传)
这里面用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和“终非池中物”以及“广揽英雄”。都证明了这种看法。
当然,名义上,刘备乃左将军、荆州牧,孙权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差不多平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26 10: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4-12-25, 12:15:42发表
对燕京兄的观点,我觉得非常的深入,但还是冒昧研究一下
1、我觉得黄盖带部分兵参加了对荆州南部的行动占领了部分地盘是正常的,但刘备也在荆南开始行动,双方暗地较劲,一个郡大家都占领了部分的话刘备和孙权各自任命自己的手下为太守也不奇怪,一般的记载上,荆州南四郡的太守不是被刘备招降就是被刘备杀死.而且"借荆州前"东吴的记载也就任命黄盖为南四郡地方中的郡守,而刘备的部下却是对几个郡都有任命.从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的记载看,这和孙权占有武陵的部分和大部是不矛盾的,但也说明,这三个郡是刘备完全控制的(若存在东吴分长沙数县为他郡,则不属于长沙的事情了).
2、我举清人的观点,是说孙权和刘备对荆州都应该是有平等争夺的权力.不是说刘备对荆州有继承权,但不同意整个荆州都是刘备向孙权借的说法.如前一点所说,荆州有部分是刘备自己抢到了,后来又要走了孙权抢到的部分.
吴人为什么说整个荆州都是他们的,是因为他们觉得打败曹操是东吴出力最大.因此得出整个荆州应该都是东吴的,但这种观点我不能赞同.曹操的地盘在那里放着,孙权来不及抢到手.刘备机灵先下手为强有什么不对,莫说刘备在打败曹操的过程中出了力气(哪怕是次要的),就算刘备是局外人,来抢果子,也不能说刘备抢的果子是借的.莫不成刘备应该站在一边不抢地盘,或者抢了地盘交给孙权才符合道理吗.孙权是自己抢的不快却怪刘备抢.
3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燕京兄说这里的荆吴之势是指联军一方,与曹操形成鼎足之势,而不是三分鼎足。----------不过好像没有两脚鼎吧.就算诸葛亮说三分,也是外交词令,除非孙权坚持要刘备称臣,名义上不能平等,否则他都不能反驳诸葛亮.最后刘备说得了涼州就尽把荆州给吴,也没有承认借荆州一说.孙权自己说借,那是吴国自己的观点.
4、周瑜的军事统帅,而孙权是领导人,孙权的着眼点就要全面很多.从形势上看,刘备占有了荆州南四郡的大部分,孙权只派兵占了小部分.从地图上看刘备的地盘和曹操不接壤,周瑜占领北方的南郡是和曹操的主要战场.一般来说.前线的一个郡是不可能以自己的力量做防御的,需要中央调动后方的力量支持,南郡就没有荆州南部做后方,要靠东吴腹地扬州支持,如果曹操在东边合肥取得进展,立刻就威胁东吴心脏,如果在西边取得进展,又会切断周瑜和扬州的联系.东吴实力不如曹操,却要在扬州和荆州同时进攻.这是东吴感到吃力的原因.
于是东吴把荆州北部借给刘备,和战国时候韩送上党给赵国的意思有些类似,就是不让你刘备躲在后面舒服.迫使刘备为了北部而把南部的实力调上来牵制曹操,东吴就可以把一只拳头抽回东边合肥一线(周瑜的部队可是吴军精锐).后来合肥一线不利,可就不是事先预测得到了.
因此吴国借出荆州北部,是有其苦衷的.孙权从全局着眼,比周瑜的想法无疑要高明.
至于周瑜想取蜀地,是否可行,也有大侠详细研讨.我个人觉得是过于冒险.后陆议打败刘备,尚且顾虑魏军而不入川.周瑜想入川,只怕孙权更不能答应.

凌云茶兄:不必客气,讨论会使思路更清晰。兄的分析也很有见地!继续:

1、我们知道,由于历史记载的简略,并不可能把荆州南部四郡的太守都记载下来。但是从目前仅有的记载看:孙权派了武陵太守,还有随意分割长沙郡的权力。至少证明这两个郡是孙权控制的。
注意,为什么单单记载: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如果这三个郡都是刘备任命的太守,则根本不用诸葛亮去督,他们也必然把赋税交给刘备以充军实。所以,这句话的意思表明:刘备实际没有控制这三个郡,由于没有地盘,孙权同意把这三个郡的赋税由刘备方面调走,因此刘备派诸葛亮负责此事。
我们要看到:刘备方面没有人在此期间被任命为这里的太守:关羽被任命为还在敌人手里的襄阳太守,张飞直到借得荆州后才担任宜都太守。
另外,孙权分割长沙时鲁肃还在世,如果孙权硬要动刘备的地盘,鲁肃也会劝阻的。可是鲁肃竟然担任了这个分割出来的汉昌太守。证明这长沙确实不属于刘备吧。

2、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抗战结束时八路军的说法:蒋介石从峨嵋山上下来摘果子。要说蒋军抗战没有出力是完全错误的,但是面对老蒋来抢果子,八路军的反应是:反击!
如果孙权要抢南方四郡,其实也不是难事,只要派个将军带领数千人,即可招降。因为这四郡都已经被长江割断了与北方的联系,根本不用打。刘备跑去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在赤壁之战中出了决定性力气的孙权,怎么可能轻易让别人抢走如此大的地盘?

3、这一点说得好,确实没有两脚鼎。不过我以为这里说鼎足之势,并不一定非要强调三足还是四足,而是表示双方抗衡的局面。注意诸葛亮话:豫州遁逃至此。都已经逃跑到人家地盘并求救,还有什么资本大谈三足鼎立呢?
话是没有如此明确说,但是在军阀割据时期,地盘就是生命,如果刘备没有借荆州,凭什么等答应拿下凉州就把荆州都给孙权?要知道,此时刘备已经拿下益州,而益州此时与曹操并不接壤,因此刘备根本不用害怕孙权。

4、这一点,其实已经被后来的历史证明:在孙权夺回荆州后,依然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防御整个长江防线,还可以不停的进攻魏国。此时,周瑜、鲁肃、吕蒙等均已经去世。
因此,在东吴内部,除鲁肃外,其他大将均认为以自己的力量就可以防御整个长江防线。
孙权其实在鲁肃死后评价时,是否定这个借荆州的正确性的:
——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鲁肃传)——因为要不是关羽犯下大错,孙权方面可能永远都要不回战略重地荆州了。
兄以为如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26 11: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4-12-25, 12:17:15发表
刘备没说自己是借了孙权的荆州啊.诸葛谨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
这里刘备没有承认是借的荆州.东吴为什么用"求"呢又为什么只置南三郡长吏而不是连南郡等地一起呢,后来出兵也是明确记载,争南三郡.这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有人说,刘备答应夺了益州就把荆州给孙权.但是周瑜死前想入蜀.刘备很摆了嘴脸反对,公元213年刘备入蜀,也是摆了帮刘璋打张鲁的名义,214年才翻脸打刘璋,这个阶段是不可能说什么俺刘备要夺益州的说话的.如果这话存在,只能是刘备翻脸打刘璋后,诸葛亮等入蜀,孙权趁刘备前方打的不可开交威胁他要夺荆州,刘备不得不服软搪塞(如要争汉中时候不得不和孙权分荆州),可史书不载,不能证实,只好存疑了.

凌云茶兄:

1、这个求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毕竟是盟友,还是亲刘派鲁肃出面,自然客客气气的。再说借钱的可是大爷呀!!
刘备为何会答应把荆州在拿下凉州后都给孙权?要知道地盘在军阀眼里比性命还宝贵。此时刘备已经占据益州,并不担心孙权进攻(这从后来亲自带5万人来争荆州就可以证明)。
所以,很明显:刘备是承认借荆州的,只是想拖延不还。

2、为何只要三郡?其实史书已经说得很清楚:
——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鲁肃传)
表明:孙权先让鲁肃要求刘备还荆州,刘备不肯;没办法,退而求其次,要求先归还三个郡,结果还是不答应。这才逼的孙权自己采取行动了。

3、兄有一个小误解:周瑜死前,刘备并没有反对——因为此时刘备没有实力反对;因为沿江各要点都在周瑜自己控制之下,刘备也不可能截江不让过。只有后来借到荆州(主要是南郡到手)后,刘备才有资格反对。
后来刘备自己入川,孙权虽然骂他,但是并没有反对,估计可能相信刘备得到益州,就会把荆州归还的缘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27 08: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马岱兄:
但是要考虑到这些太守现在等于是无主之人(如果不算前面投降曹操的话)。自然是都在观望风景,看谁的实力在这里强大,就投降谁家,这一点相信兄一定赞同吧?
这些人说是刘表的老部下不假,但是很可能也是刘琮的支持者,因此对刘琦或刘备不见得更有好感;同时这些人在南方与孙权并无愁怨,不像黄祖等就是杀害孙坚的凶手,故也不会对孙权有多少更大的敌意呀。

长沙被刘备攻打下来并无记载。最后,我举八路军的例子,是想说明,孙权不会放任刘备随便抢走赤壁之战的胜利果实之一——南方四郡。
因为关羽的话已经说明:刘备只身参加赤壁之战,其部队实际没有参战,出力太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27 09: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国志的记载表明:南方四郡确实是刘备去收复的,而不是孙权的部将。

但是我们争论的不是这一点,而是认为:刘备是在孙权同意的情况下,替孙权收复了四郡。因为我在另一文中已经论证: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已经逃到孙权的地盘樊口,并向孙权求救。等于是投奔孙权。

因此,刘备在收复四郡后,并没有任意处分的权力,而孙权反而有。根据记载:我们已经能证明,孙权至少有处分武陵和长沙的大权。
而刘备据说唯一攻打过的武陵,竟然太守是孙权任命的亲信大将黄盖,这不能不说刘备在这个问题上实在是没有发言权。否则自己好不容易攻打下来的武陵怎么就让孙权管理?
目前,主要是大家总站在刘备是单独一方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所以才会有一些误解。其实在这个阶段,表面上是孙刘联盟,其实是刘备投靠孙权。
只是大家的刘备情结和诸葛亮情结过重,不肯承认这一点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29 07: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4-12-27, 2:10:50发表
刘综刘琦并没有形成实际的党争(象袁谭和袁尚那样),刘综又投降了,所以刘琮的支持者之说显然不能成立。

孙权总体实力强是不假,不过主力并没有来攻这里,周瑜正打江陵,孙权正打合肥呢。对地方军阀来说,军队和地盘是命根子,没理由人家还没打过来,就投降吧。

孙权当然不希望刘备拿走南方四郡了,不过关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赤壁战后孙权的主要目标是西线的江陵和东线的合肥,江陵城都打了一年,如果还有富余的机动兵力早投入战斗了,对于孙吴来说,那里才是急所,如果江陵拿不下来,即使拿了四郡,也很不好守,东吴的压力和危险并没有解除,所以东吴的战略形势决定了只能先全力攻江陵,有机会再打四郡。刘备就不同了,刘备连根据地都没有,刘备也有两个任务,一是夺取江陵,摆脱曹操的威胁,能自己占当然最好,不过显然没这个实力,给孙权占也不错,二是找一块根据地,四郡是当然的选择了。能够两样走实现当然好,如果只能实现一个,刘备可能还会考虑后者,不管怎样有块地方先呆着,如果江陵四郡都被孙权拿走了,刘备还是没有前途。所以刘备必定是明里援助周瑜打江陵,眼揪着机会去夺取四郡,周瑜短时间不能拿下江陵正好给了刘备这么一个机会。

关键点在于孙权的实力还不够强,不得不借助刘备的力量,所以不仅给刘备捞取了四郡,最后刘备要江陵时,最后也答应了。

马岱兄:

1、其实要不是曹操来的太快,两兄弟真的可能已经开打了。
——表卒琮竟嗣立,以侯印与琦。琦怒而投之,伪辞赴丧,有讨瑁、允之意。会王师已临其郊,琮举州请罪,琦遂奔于江南。(见《襄阳耆旧记》蔡瑁传)
而刘表身边多是支持刘琮的人,比如蔡瑁、张允等,这样看来,刘琮的支持者自然比刘琦的支持者可能性更大吧?

2、确实如此。不过南方四郡也不是必须在一个月内收复,晚一个月有什么关系呢?江陵还搞了一年才到手的。
注意:孙权带领数万大军(估计)攻打合肥只有月余就回军了,因此,如果孙权想自己收复四郡,完全可以在建安十四年正月派人马去完成。
当然不会,但是我最前面说的是孙权派个数千人过去,即可收复。不是不去人。

3、我已经证明:孙权打合肥是为了救刘备,分散曹操在赤壁方面的兵力,减轻周瑜的压力。因此,曹操所谓的援兵一到(数千人号称四万),孙权立即就撤军了。因此孙权完全可以把这些兵力转移到四郡方面来。

至于说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是因为实力不足,我不赞同。
周瑜在时,不仅兵力足够防御长江从夷陵到下游,而且竟然还能抽调兵力去夺取蜀地。可见孙权方面并不是因为兵力不足以防御才这样做的。
这样做的关键是鲁肃。孙权比较听信鲁肃的意见。而这次恰恰是鲁肃犯了错误而已。这一点孙权后来是有定论的。
兄以为如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29 07: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4-12-27, 11:00:04发表
昨晚写了些文字,在回帖前30秒被供电局捣乱,扑街供电.
1.刘备是否名为联盟,实为孙权附庸.
这个我前面说了,无论从人财物权各个方面,刘备都是独立的,不能以他相对弱小就认为他是附庸.刘备首先是会合刘琦,不是投奔孙权,吴国自己都没有刘备投靠一说.
2.刘备以刘琦为荆州牧,并且南攻4郡,太守都降,也有一说是3郡降,武陵太守为刘备军攻杀.这是史书明记,不是刘备只对武陵一个郡才采取行动.而燕京兄也指出,吴军有在武陵和长沙部分地区行动的记载和权力.对此我觉得不能说刘备是为孙权去占四郡,再交给孙权,刘备没有这么笨.我认为两样记载不矛盾,毕竟一个郡那么多县,各占部分是正常的,史书记载说谁占某郡有可能是占有大部分而已.刘备的目的是打刘琦的政治旗号发展自己.孙权是和刘备一起抢果实,所以在部分地区有军事行动,并把自己控制的部分地区划分新郡或者任命郡守--其实孙权有什么权任命太守啊.以谁谁为太守,不过和刘备一样,占了就是大王.刘备则调发自己控制区域的赋税.不能把诸葛亮督三郡调赋税(诸葛专干足食足兵的活)理解为诸葛亮负责监督孙权承诺的三个郡的赋税上交刘备使用事宜(孙权不会派自己的人和诸葛对口交割么).
3.正如马岱将军所说,孙权一派当时腾不出主力来对南部下手,这样刘备在南四郡就形成局部优势,他有什么理由听命孙权去为孙权占地盘.如果他是孙权的手下还可以说的过去.但他不是,理由前面的帖子已经说过了.表面上没有显示他是孙权半个部下,他是孙权的盟友,并且和刘琦一路.实际上他也是完全独立的.连饭都没吃孙权一口.史书记载刘备,附公孙,奔陶谦,向吕布低头,靠曹操,投袁绍,依刘表.都是明确他是一个附庸或者部下.独独对孙权和刘璋的交往不是.

凌云茶兄:

1、是否投奔孙权,看历史记载:
——太祖征荆州,刘备奔吴。论者以为孙权必杀备,昱料之曰:“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三国志程昱传)——刘备已经奔吴,而且大家都以为孙权会杀掉刘备。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诸葛亮传)——这是诸葛亮当面对孙权说的,既然已经遁逃至此,还不证明投奔?
——江表传明确记载刘备进入孙权地盘樊口,这里就不引用原文了。
——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周瑜传),这就是同盟的实际看法:刘备不过是:必非久屈为人用者/终非池中物。如果是独立的,不会这样说吧?

2、如果明白了前面刘备确实投奔了孙权,这个问题也就清楚了。难道投奔曹操的刘备还能真的要求曹操与其平等,并且独立?他要想抢地盘,只有与曹操翻脸,结果是被消灭。

我理解各位对刘备的爱戴,不愿承认刘备曾经投奔了孙权。不过这实在是真实的。

3、兵力问题我在答复马岱兄时已经解释。请看一下。结论是并不是孙权没有能力自己派兵收复四郡。
不过很佩服兄论述的严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29 10: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马岱兄:

以我的愚见:
1、我的意思是说这些原来南方四郡的人,估计也是亲刘琮的势力在投降前安排的,而不会是亲刘琦的人。
2、没有发生并不代表孙权兵力不足以去夺取。只不过在孙权看来,刘备已经投奔自己,派刘备去取,也就是自己的。
合肥的重要性是很高,但是终孙权一生,也没有占领合肥,而江陵则是拼命也要打下来的。可见在孙权眼里,江陵比合肥重要的多。
3、这个问题,以前大家多迷信孙盛的评论,才有此错误,我在赤壁之战实际发生的事件一文中已经充分证明,孙盛这个评论是错误的。
4、周瑜在世时,根本不可能把南郡给刘备,尤其是江陵。刘备虽然提出了都督荆州的要求,但是孙权因周瑜反对,并没有答应。只是到了周瑜去世,鲁肃接任后,才有此事发生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29 23: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马岱兄:
1、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些是刘表死后才安排的。由于刘表手下包括其小老婆多倾向刘琮,因此在这些地方官员任命上自然有这种倾向,总比有亲刘琦的倾向大得多吧?
2、孙权为了自己江东的战略利益,救援刘备于危难之中,说是活雷锋也可以。至少冒着3万大军牺牲的危险性。取四郡不是什么雷锋,借荆州才是雷锋精神。孙权实在对刘备不错,最后刘备不还荆州,连老实的亲刘派鲁肃都急眼啦。
同样活雷锋的还有刘璋,由此可见刘备的骗人本事实在很高明。
3、
4、周瑜不仅不用刘备来帮助守荆州,还建议孙权搞掉刘备,这个兄一定记得吧?如果没有充足实力,或者说缺少刘备的支援就危险,那周瑜又要分兵攻蜀,又要干掉刘备,是否解释不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29 23: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凌云茶兄:
1、多数学者说得也不一定就正确。学术界里有很多问题。关键是我们有很有力的证据表明这些学者的老观点是错误的。而武帝纪并没有错。
2、对了,我其实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马岱兄说刘备去收复比孙权去更好,我则以为不一定,而是谁家势力大,这些家伙就跟谁。
3、此时的刘备并没有不听调不听宣,而是很听孙权的安排。如不同意,请给个此时期刘备不听命令的例子看看?
孙权怎么用刘备: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要广揽英雄的。何况孙权的才能自然比刘表高,认为可以驾驭刘备。不过后来还是失策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31 06: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4-12-30, 2:22:42发表

1、我认为在这方面纠缠毫无意义,刘琦刘综再怎么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吧,跟孙权可是世仇。

2、我认为在政治领域活雷锋是不存在的,中国志愿军去抗美援朝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刘璋本意也是想借助刘备的力量,结果引狼入室,难道刘璋想当活雷锋吗?同样更英明的孙权就更不可能了,除非孙权象刘璋一样笨。

4、周瑜本来也没准备要刘备的支援啊,因为周瑜提出攻蜀的目的就是要作为留住江陵的理由。
周瑜提出的方案也是囚禁刘备,周瑜还想要关羽和张飞呢。

马岱兄:
1、赞同。刘表与孙权世仇,不过刘表死了,这四郡与孙权可没有什么世仇吧?

2、同意。这个活雷锋的比喻乃兄提出。我只是说结果像活雷锋。尽管都是被刘备的伪善所欺骗。

3、我以为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周瑜在世,孙权并没有打算借荆州给刘备,虽然刘备亲自来求。因此所谓为了不把江陵给刘备而借口打益州没有依据。
试想,如果周瑜真的兵力不足,要带主力去打益州,荆州谁来防守?这样不是更有理由让刘备接管江陵?
——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周瑜传)
这说明周瑜就是想趁曹操新败之后,无暇南下之际,抽调兵力干掉刘璋。孙权也是这样。

这样的熊虎大将谁人不想要。曹操想要关羽,可并不是因为兵力不足吧?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12-31 06: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4-12-30, 10:47:58发表
此时的刘备并没有不听调不听宣,而是很听孙权的安排。如不同意,请给个此时期刘备不听命令的例子看看?
那给个刘备听调听宣的例子啊.南征四郡可不是什么例子.
不听调不听宣是指刘备有选择权.部下则是无条件执行.
前些日子不是说刘备在赤壁出力少吗,是孙家部将还由的他不出死力.

凌云茶兄:

听调听宣乃正常行为,历史自然不用一一记载。何况此时期刘备除了南征四郡也没有干什么大事。
而如果不听调不听宣,则势必引发一些事端,这样历史就有的记载了。比如l:
刘备借的荆州后,立即就有不听调不听宣的行动,那就是反对孙权的连兵进攻益州。
在赤壁时当然不敢明目张胆地不出兵,这个有记载,兄是否没有注意?
——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江表传)
刘备是听命的,只不过安排关张故意拖在后面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 10: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马岱兄:

1、世仇其实局限在较小的范围里,主要是刘表和黄祖。要知道当时可是孙坚去攻打刘表的,刘表反抗也是自然。而与荆州其他地方并没有多少关系吧?

2、这个责任大体在鲁肃。孙权后来在评价时说到过。而周瑜死后孙权在这方面比较听信鲁肃的意见。

3、周瑜提出软禁刘备,并不是因为刘备提出督荆州(注意不是督江陵呀)。二是因为刘备为了这个目的亲自冒险去见孙权,这样的机会不多。
刘备投靠孙权的情况与当年投靠曹操有所不同:当年是基本没有部队去投靠曹操,只能任由曹操安排住在许都,生命随时处于危险之中,所以才有假装种菜的表演;而投奔孙权时手里毕竟还有若干兵马,因此刘备一直没有去见孙权,而孙权也无法很直接的控制。
此时,机会来了,刘备终于亲自来到这里,脱离了自己的部队,因此,周瑜希望此时软禁他。
要知道,周瑜的取蜀不是借口,因为孙权已经批准,部队已经开始调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 12: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马岱兄误解了:
这个无法控制,是指相对当年刘备投奔曹操而言,当年刘备被打得一个兵也没有投奔曹操,自然被曹操牢牢控制在许都;而此前刘备一直不敢亲自见孙权,而是带领自己的残余部队在外面,自然不好控制(指软禁、夺兵权之类的控制)。
其实,刘备投靠孙权后开始阶段是很听话的,以防止孙权有怀疑。就如同在曹操那里种菜一个道理。
比如听命去收复四郡;比如收复后让孙权派太守并随意分割;比如冒险去见孙权。
注意:求都督荆州,也是下级向上级要求担任某地大官的口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2-23 15: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1-01, 7:26:07发表
晕, 请燕京好好看清楚孙权意欲取蜀的时候是怎么样跟刘备商量, 刘备又是怎么样回应的吧.
周瑜之所以建议取蜀又是为了什么? 种种迹象看, 南取四郡不会是孙权的命令.

晕,请先搞清楚事情的先后次序。
第一次孙权打算取蜀,此时周瑜还未死,根本没有刘备什么事情;
第二次孙权打算取蜀,是在周瑜死后,已经把荆州借给刘备的情况下,由于孙瑜带领的部队(本打算与周瑜会合一起取蜀的)已经到达夏口,因此孙权才打算与刘备一起取蜀,因为此时江陵、夷陵等长江要害已被刘备控制。

如果不搞清这个差别,自然要有误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2-24 07: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x兄:
前一个问题前面讨论过,刘琦与刘表手下当权人物多有矛盾,因此,刘琦对南方四郡的领导不见得有什么影响。还是谁家势力大就跟谁的关系。这些郡本来已经跟随刘琮投降曹操,曹操被孙权打跑,四郡又被周瑜隔离在江南与曹操断绝了联系,因此望风投靠孙权才是正理。

曹操和陶谦的问题,完全不同:
孙坚与刘表开战,是孙坚主动打刘表,结果被刘表部下射死;
陶谦与曹操开战,先有陶谦主动进攻曹操在前,后又安排部将带领骑兵奔袭曹操老父(当然陶谦不肯承认),您说曹操能不记仇报复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2-24 13: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是说过吗?这些家伙就是谁家势力大,就投奔谁。比如曹操与刘表也不是打一两年了,多次发生战事,不是照样投靠?
再者说南方四郡关黄祖什么事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2-24 13: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好像没仔细看三国志?仔细查查在刘琮投降前,与曹操发生过多少次作战。

再问一次,有证据表明南方四郡与黄祖相关吗?孙权杀黄祖,黄祖还杀孙坚呢!后来孙权占据荆州,没有什么当地反对的记载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2-26 15: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那就麻烦自己仔细读读三国志的相关篇章。比如武帝纪、曹洪传、张辽传等等。
怎么又把民族问题与内战联系在一起了?拜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3-1 00: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哈哈,连书也不会看?那没救了。
我猜测一下:老弟是否在上初中?我知道香港的得意孔明老弟只是初一,现在可能初二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3-1 08: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的了,给你列出:
——公之自舞阴还也,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公遣曹洪击之,不利,还屯叶,数为绣、表所侵。冬十一月,公自南征,至宛。表将邓济据湖阳。攻拔之,生擒济,湖阳降。攻舞阴,下之。(武帝纪)
——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於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武帝纪)
——八月,公征刘表,军西平。(武帝纪)
——别征刘表,破表别将於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曹洪传)
——复别击荆州,定江夏诸县,还屯临颍,封都亭侯。(张辽传)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李典传)——这也是刘表派遣的一次对战。

不知看明白了没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3-7 10: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然,由于荆州在吴国手里,因此在正常条件下,魏国难以消灭江东。
而如果没有荆州,那江东可就危险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3-15 03: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arrowblue于2005-03-08, 10:24:20发表
一派胡言

打下了荆南四郡以后,以诸葛亮为军事中郎将都三郡,赵云当了桂阳太守,怎么没有当桂阳太守?

刘备和孙权借地,以地少为理由,这里的地盘少是相对于来投奔他的刘表旧将来说的,刘表旧将多来投于刘备,使得只有四郡的刘备当然觉得地盘少了

而且,江陵是军事重地,要想打入西川,只有从这里通过,刘备如果不借江陵

怎么入川?

细看你的文章,漏洞甚多,实在难以恭维。

不要如此肯定。
说赵云担任桂阳太守的证据:
——云别传曰: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
不仅正史没有记载,就是这个云别传,也并没有说明赵云领太守的准确时间。如果是在刘备借到荆州之后,那还是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而诸葛亮: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如果这三郡都是刘备的地盘,都是自己人做太守,自然赋税都由刘备支配,还用专门派诸葛亮去调?

你不觉得自己说的漏洞百出吗?自己感觉四个郡地盘小,要借半个郡?孙权能信吗?你手里拿着4000万,告诉人家你没钱,要求再借500万?

这最后一条,还算正确,借荆州确实包含着这层企图。

以你的水平,也用不着来恭维我,受不起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3-15 03: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孤星月于2005-03-07, 7:56:05发表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3-07, 10:17:34发表
不然,由于荆州在吴国手里,因此在正常条件下,魏国难以消灭江东。
而如果没有荆州,那江东可就危险了。

在下不这么认为:
看三国的历史,都是蜀汉与魏国的战斗多,荆州在蜀汉政权的手中也可以帮东吴分担一部分来自曹魏的压力。可以说的是:蜀汉有了荆州其实成了东吴的防线!东吴就可腾出手来去解决南方那些不服管制的地方势力。

哈哈,不知仔细看过三国没有?吴国多次在正面战场发动多路进攻,蜀汉除了诸葛亮发动3次较大规模进攻外,姜维等只能在偏远地区搞搞,根本不能威胁魏国。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5 02:0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47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