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论朱然、徐盛不服周泰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13-12-18 22: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徐盛此时不服可真是脸皮厚。
身为孙权禁卫军五校的都督,在合肥城下孙权遇险的危急时刻,却自顾逃命了,连军旗都丢了。从这一点比较,和周泰的差距很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14-3-12 22: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4 暴民 的帖子

周泰留督濡须,个人以为时间应当是建安二十二年,而非前面那两次。
理由是,周泰为濡须督,朱然等人不服,此时孙权不在濡须,是专门案行来到濡须坞,调解此事。
考察曹操三次攻打濡须坞,前两次(十八年和十九年),孙权都亲自在濡须坞指挥,只有建安二十二年这次,孙权没亲自来,因此周泰留督濡须,孙权不在濡须,只能是建安二十二年这次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14-3-14 23: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7 暴民 的帖子

并非此意。
所谓留督濡须,只是表示周泰是参加了这次濡须之战的。战后其他参战部队就会各自回防,而周泰留下来担任了濡须督。这证明这次濡须之战时,周泰并非濡须督,否则就不用记载这条了,因为如果战役前就是濡须督,那么战后还是这个职务是不需要单独记载的。
看《朱桓传》:“后代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可知朱桓黄武元年前是接替周泰担任濡须督的。
再看《周泰传》:“曹公退,留督濡须,拜平虏将军。……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可知周泰某次如需之战后被留在濡须担任了濡须督,随后在干掉关羽后的建安二十五年左右,离任濡须督改任汉中太守。此时朱桓接任濡须督。
因此,周泰必然是建安二十二年那次濡须之战后,担任的濡须督?
对不?暴民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14-3-14 23: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7 暴民 的帖子

另外,你要是仔细看《吕蒙传》:“还,遂征合肥,既彻兵,为张辽等所袭,蒙与凌统以死扞卫。后曹公又大出濡须,权以蒙为督,据前所立坞,置强弩万张於其上,以拒曹公。”
不难发现,建安二十二年那次濡须之战中的濡须督是吕蒙。此战后,吕蒙因功晋升为左护军、虎威将军,空出濡须督给了也参战的周泰。
如果周泰在前面担任濡须督,则中间必然插入了吕蒙或者其他人,则后来朱桓就不可能接替周泰为濡须督了。这个逻辑关系还清楚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5 14:3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52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