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请问下街亭之战双方的实际参战兵力?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9-10-2 19: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人中兄,和这几位吵,你能争论出什么结果呢?

1、马谡是孤军前往街亭吗?答案是:否!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马谡传)
显然,马谡是先锋。一个基本常识:有先锋,则还有中军,还有后卫,如果是孤军,则一般记载为别军。马谡做了先锋,那么中军是谁?显然,这个先锋,大家都认为或者是魏延和吴壹。以魏延当时的地位和职务,他可以担任何人的先锋官呢?显然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诸葛亮。

2、马谡去街亭,诸葛亮在何处?答案是:就跟在马谡的先锋后面。
——《诸葛亮传》裴注《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亮之行军,安静而坚重;安静则易动,坚重则可以进退。
显然,马谡带领的前军,大致提前诸葛亮中军二天路程到达街亭,当马谡被打败时,诸葛亮的中军主力也刚好赶到战场附近(数里)。但是,诸葛亮观察了战场局势后,认为前军已经惨败,中军匆忙投入作战不利,因此并未率军反击张郃。

3、有人以为诸葛亮一直在西县攻城,而不在街亭。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基本常识问题。陇右魏军略无预备,各城除了少量地方部队外,并无主力,因此才会有蜀军一出现在祁山,就有三郡部分地区响应投靠。
因此,对于蜀军夺取陇右,威胁最大的不是陇右当地的守军,而是来自东面的援军。这个问题连魏国的陇西太守游楚都看的十分清楚,诸葛亮能不明白吗?
——《张既传》裴注《魏略》曰:楚为人慷慨,历位宰守,所在以恩德为治,不好刑杀。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吏民骚动。……楚闻贼到,乃遣长史马颙出门设陈,而自於城上晓谓蜀帅,言:“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使颙鸣鼓击之,蜀人乃去。后十馀日,诸军上陇,诸葛亮破走。
当时的局势,只要蜀军能够挡住魏国援军不上陇,则陇右各地将不攻自破。如果某些人以为诸葛亮不亲自去对付威胁最大的援军,却在西县攻打一个小城,实在是对诸葛亮智慧的侮辱。

4、诸葛亮的作战方针是什么?
由于阻击魏国援军是本次战役的关键所在,所以做事亲力亲为的诸葛亮,必然亲自负责。但是魏国援军走那条路线来增援,是一个未知数。当时,魏军最有可能走三条路线:
a、陈仓渭水道,可沿着陈仓西面的渭河峡谷进入陇右。里程最近,比较艰难,容易防御;
b、陇坻道,当时最常走的大道,在今天张家川县东。
c、番须道,东汉以后已经不常用的道路,在今天庄浪县东。
诸葛亮的作战方针是,将主力集结在上邽一带,等侦查清楚魏军援军的进攻路线后,再赶往阻击。上邽是一个中心点,到这三条路线的陇山山口,距离都比较接近。有人一定要说,你这个说法没有根据。请看:
清朝末年,在西安城附近出土了一块曹真残碑,其中有这样的内容:
——蜀贼诸葛亮称兵上邽公拜大将军授(残)/援于贼公斩其造意显有忠义原有脅(残)/
这是第一手资料,证明当时诸葛亮确实率兵屯驻在上邽一带。随后如《袁子》记载所言,跟随在马谡先锋军之后,赶往了街亭,去阻击魏国援军。

因此,各位要争论街亭之战的兵力,请先搞清楚双方的作战行动。
其实,即使张郃带领的有5万人马,在与马谡交锋时,也不可能5万全投入战斗,理由很简单:
魏军也是翻越陇山,急行军而来,这五万人马,加上辎重等,在狭窄的山路上是一个很细长的队伍。因此,魏军到达街亭的部队,只能是张郃的前军,与蜀军一样(蜀军也是前军马谡赶到,而中军主力还在后面)。
因此,街亭之战,应当是诸葛亮的前军马谡军,与张郃的前军发生的激战,双方兵力大体相当。双方不同点在于:
——魏国援军主帅张郃,就在前军中,属于靠前指挥,而蜀军主帅诸葛亮不在前军中;
——交战双方同为前军,但指挥员,一面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张郃,一面是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

有人以为王平以千人,就吓退了张郃五万人马?完全错误,
首先,诸葛亮的中军主力已经赶到,就在数里之外,张郃是发现蜀军主力赶到,才不再追赶王平的。
其次,张郃在街亭战场的部队,也不是五万都到达,而也是只有前军部队,而后续部队正在逐渐赶到。
不要把王平吹上天了。

[ 本帖最后由 燕京晓林 于 2009-10-2 19:1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9-10-2 23: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剑仙兄:继续探讨。

1、马谡统大众在前不错,这只是表明,马谡的兵力是不少的,但是我们不能否定一点:马谡只是一个先锋,而不是中军主力。所以,马谡的兵力虽然不少,但是应当没有诸葛亮随后的中军兵力多。

2、个人传记多数有抬高主人的倾向。我们要注意:陈寿在做《三国志》时,不知什么原因,是隐藏了诸葛亮主力也到达街亭战场这个情况的。如果不考虑诸葛亮主力的来到,那么张郃的停止追击,就只能归功在王平的徐徐撤退上了。但是,事实是诸葛亮的中军来到了战场,距离只有数里,我们假设这个数里为5里,汉代一里只有414米,也就是2公里左右,这样的距离,张郃如果不能发现大批蜀军的到来,就太不正常了吧?
因此,我以为,由于《三国志蜀书》隐藏了诸葛亮主力赶到街亭的事实,则只能把张郃不敢追击的原因,归功于王平的不乱。
我们思考一下:是否敌人一定要混乱了,才能进攻?才能追击?显然不是。如果张郃有十倍的优势兵力对付王平,而且有骑兵,那么王平的一千步兵能有多少威胁呢?你即使不乱,魏军照样可以消灭你的。
再来说埋伏论:如果蜀军在附近早就埋伏着强大的兵力,他们可能看着马谡被打得惨败,却还在那里坚持着埋伏不出马吗?显然不可能。
所以,王平不乱说、担心埋伏说其实是不成立的。张郃停止追击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诸葛亮主力赶到了战场。

3、从史料记载看,应当是马谡比张郃早一些到达街亭的。
——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於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张郃传)
张郃认为马谡没有据守街亭城,则表明马谡是有时间,有权利据守街亭城的,则证明马谡是先到的街亭。
马谡到达街亭,马谡的前哨必然也发现张张郃的部队已经越过了陇山,占据了山口,正向街亭开来,因此马谡决定在街亭迎战张郃,并争取时间,等诸葛亮主力赶到。
街亭距离陇山只有几十里,如果张郃的军队已经越过了陇山,他怎么可能还在街亭以东,还没有到达街亭?这涉及一个军队展开的问题。如果你有五万大军,你可能在他们都过了陇山后,却都停留在陇山到街亭之间几十里的山谷里,挤成一团吗?显然不可能。
所以,如果张郃的五万大军都已经过了陇山,那么其前锋早就不会在街亭一线了,而应当继续前出上百里。而如果张郃的前锋还没有到达街亭,则表明其中军部队还在后面上百里的陇山山路上呢。

张郃先观察了马谡的部署情况,随后就部署自己的攻击,一支部队切断水源,再派部队围攻马谡南山上的部队。这样的攻击部署,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两个时辰就足够了。

[ 本帖最后由 燕京晓林 于 2009-10-2 23:5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9-10-2 23: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是呀,老兄也是大话的老人啦?可惜了大话,当时的文风多好呀!!!真是很怀念。

现在有个别人文风很差劲,不是专心讨论问题,总是搞人身攻击,太没意思了,所以我也不常来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9-10-3 01: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naniwa 于 2009-10-2 23:58 发表



压缩魏军兵力,吹大蜀军兵力,这是燕大的老战术了,如果张合五万人还要压缩,除去运辎重的、没赶到的,那马谡军也可以这么减,诸葛亮军也可以这么减,要是较起真来还真是没底了。总之张合军参战其兵力肯定 ...

盲目歌颂战败的蜀军,也是蜀粉们最喜欢的战术之一。

我只想请问:如果是你,会把5万大军龟缩在陇山以西,街亭以东几十里的狭长山谷里吗?要知道,魏国援军是快速增援而来,根本没有把5万大军龟缩在这个小山谷里,而不继续前进的道理。
我们再看看,哪个记载中,有马谡以少敌多,以寡敌众的记载?没有吧。

道理很简单:马谡和对面的魏军,都是前锋军而已,所以兵力大体相当,所以没有记载谁是以寡敌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9-10-3 01: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剑仙兄:
1、马谡是先锋,这个还要存疑?我无语了!难道马谡传是不作数的吗?再引用一下: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马谡传)
——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王平传)
既然是先锋,不是孤军,则必然还有中军主力。如果老兄连先锋和中军主力,哪个兵力多都要存疑,我也无语了。

2、抬高和隐晦,作用是一样的。而王平传说张郃怀疑有埋伏,这本身就不是历史事实,而是一种推测,推测张郃不追击的理由。这并不是什么捏造证据。试问:张郃当时是怎么想的,陈寿知道吗?王平知道吗?显然不能知道。
而蜀书在这里都隐藏了诸葛亮中军赶到的事实,确实真实的。
如果你是张郃,我给你两个不追击的理由,请你选择:
其一是王平带着一千步兵正在徐徐撤退,他刚刚还一起作战的其他大部分兄弟部队已经被打得四散溃逃了。你看到王平没有乱,就认为可能有埋伏?马谡的溃败也是假的?是诱敌之计?
其二是你看到数里之外,突然赶到了大批的蜀军主力,威胁到正在四散追击溃军的魏军部队,你是迅速收拢部队,准备迎战蜀军主力,还是继续散开部队追击马谡?

3、如果老兄认为数里假设为5里不合理,可以,请你告诉我,按照多少计算比较合理?一般而言,数里,数万,就是2-5里,或2-5万之意。我假设5里,已经是最大的上限了,如果假设3里,张郃看到的可能性则更大。
说到战场一片混乱,那是对于惨败的马谡而言,而张郃的魏军并不混乱,没看到,张郃以决定不追击,马上就停止追击了吗?而且,很可能整合打跑了马谡,他自己就上了南山,居高临下,对于整个战场形势,看的就更清楚了。

4、马谡的部队可能翻身杀回吗?这要看你的战败时真的,还是装的。
——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王平传)
——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马谡传)
——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赵云传裴注云别传)
这表明一点,马谡的战败,是兵和将四散奔逃,是众尽星散。如果不对是在将领带领下,沿着一个方向败退,你说的这种可能性有。如果兵和将都分离了,是四散逃命,这样的部队,是不可能如你所言那样反攻的。

5、犯主管错误的是你老兄呀。
你主观地认为,既然张郃到了街亭,那么自然应当是张郃全军(至少是主力)也到了街亭。
问题就在这里了。你听说过指挥官靠前指挥吗?拿现代的例子来说:就是师长亲自带领前卫团,而前卫团长亲自带领前卫营,营长则下到前卫连,依此类推。解放战争时期,在遇到战况复杂的战斗任务时,解放军经常会这样进行靠前指挥,其目的就在于方便指挥员及时掌握前方情况,随时处置,而避免上报耽误时间。
这里,张郃应当是随前军行动,而诸葛亮没有。
我给你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晋书宣帝纪)
——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诸葛亮传裴注汉晋春秋)
这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的情况记载。司马懿是全军出动,迎击诸葛亮,兵力不会少于第一次北伐时张郃的五万,但是司马懿说二日时间即可赶到战场,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里所谓二日赶到,就是指前锋而言。再看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兼程赶到后,不敢与蜀军交战,只是敛兵依险,为何?因为蜀军早已到达,是全部兵力,而司马懿赶到的只是前锋军,兵力少还疲惫,自然不敢交战。

6、你认为绝马谡汲道需要很多时间吗?
你大概还不清楚街亭城并不靠近河流吧?这里的水源,其实就是城里的那个街泉。所以,只要魏军占据街亭城并守住,马谡的汲道就被切断了。
马谡没有据城,则表明城里无人防守,则魏军只要开进去即可,这需要多少时间?一个时辰够了吧?
一个人多少时间不喝水就坚持不住呢?如果还要打仗,估计一天就坚持不住了。如果你不打仗,不喝水三天会死,打仗的话这个时间要显著减少。
因此,张郃绝马谡汲道,蜀军坚持不住崩溃,时间在1-2天。
没有水,蜀军靠什么与魏军对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9-10-3 02: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可爱的小马,你确实不可爱。

你们蜀粉不是最喜欢替诸葛亮指挥吗?你们最好向写演义的那位先生学习学习,这样诸葛亮就更加伟大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4 01:5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22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