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魏延想杀杨仪算不算背叛?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8-5-15 22: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个问题,本人是写过论证文章的:证明魏延不可能烧绝了栈道。
道理很简单,在那种地理环境下,如果烧绝栈道,蜀汉十万大军临时劈山开道,是根本不可能安全地全军撤回的。看看历史:刘邦就是烧毁栈道,向项羽表明自己完全没有出汉中的意思,试问,如果栈道烧毁了大军照样可以劈山开道走过秦岭,那项羽能相信刘邦烧栈道的表示吗?再有,赵云在第一次北伐时,为了阻挡曹魏追击,也曾烧毁身后的栈道,试问,如果曹军可以劈山开道继续追击,那赵云烧栈道干吗呢?
所以,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在那种必须修栈道的险要峡谷中,一旦栈道被烧毁,是根本不可能再通过大军的。
而魏延传即编造了魏延抢先烧绝了栈道,又记载杨仪带领全军(十万呀)和大批自重安全地回到了汉中,可见必有一个是谎言。蜀军都安全返回是真实的,那只能是魏延烧绝栈道是谎言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8-5-15 23: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说得简单一些:现在汶川正好大地震了,通向汶川的公路,就大致相当于当时的栈道,一面是悬崖,一面是70度以上的陡山,如果破坏了公路,你认为十万大军带着大批辎重,能够从成都走到汶川吗?显然是不能的。
现在有如此先进的工程机械,打通汶川公路依然是艰难无比,试问在1700多年前,杨仪是靠什么在短时间内打通的栈道呢?
在政治斗争中,自己一派编写的史书,通常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写的,不过这个谎言编的实在是比较低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8-5-15 23: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周郎兄:

本人也写过论证你这个问题的文章。这里可以先说一点。
其实,你要仔细研究、分析,就可以发现,实际上,诸葛亮安排的负责全军撤退的人,一定不是杨仪,而是魏延!!!
第一,主帅阵前死亡,乃兵家大忌!因为两军对垒,危机四伏。主帅突然死亡,不仅自己内部可能产生严重混乱,而且一旦敌人知道,必然全线反击。因此,在这种局面下,必须有一个军事高手负责,才能安全地带领全军撤退。那么诸葛亮会选择谁呢?首先,魏延就是因为军事才能高,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才被诸葛亮重用,而不是因为其他。而杨仪呢,不过一个文职人员,从没有单独带兵打仗,估计独立带兵的能力与马谡有一拼。试问,在这种危机局势下,诸葛亮为了确保蜀汉十万大军的安全,能把军权交给一个从没带兵打过仗的文官吗?难道他忘记了马谡的教训?显然不能。所以,诸葛亮从蜀汉大局考虑,必然是把带领全军撤退的大权交给魏延,而不是杨仪。
其次,当时,魏延职位是凉州刺史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是蜀汉方面军职的最高者,最关键的是魏延是假节的,也就是有权杀违反军令的人。这是单独负责的一个基本信号。而杨仪呢?不过是丞相长史,加绥军将军,也即是一个杂号将军级别的丞相手下的秘书处长。我们可以看一下,市长的后任会是谁?显然是副市长,而不会是市长的秘书处长,因为那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再看蜀汉以后的权力交接,从没有一把手把权力移交给自己长史的,只有杨仪是个特例。这说明杨仪的接任是不符合汉代基本规则的,也是不符合常识的。
第三,诸葛亮身前曾安排后任,是蒋琬和费祎,而没有杨仪。如果诸葛亮曾经指派杨仪全权负责十万大军,那么杨仪事后必然拿这个作为砝码,但是我们看: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杨仪传),可见杨仪认为自己应当接任诸葛亮的理由,只有领军还,又诛讨延,而没有诸葛亮的指派。要知道,在当时,诸葛亮的指派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蒋琬之所以能够顺利接任,正是得益于诸葛亮的安排。所以,所谓诸葛亮安排杨仪负全责,是编造的谎言。
其实,对于这种政治斗争,由于蜀汉许多人都身陷其中,因此你想从蜀书中看到真实情况是很难的,而与此事无关的敌国记载,反而可能是真正的历史:
——《魏略》曰: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虽然裴松之不认同这个记载,但是我们仔细分析,请不要带偏见,就可发现:这个敌国史书记载的,才是符合当时情况的。
首先,该记载没有说魏延烧绝栈道,而是说双方是在撤退回到褒口以后,才发生冲突的。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我们知道,在面对强敌时,杨仪和魏延是不可能考虑自相攻击的,因为那样可能使曹军得利,自己都完蛋。所以,即使两人有冲突,一定是在部队撤退到安全地带后才会发生;
其次,该记载说诸葛亮是安排魏延接任自己掌管全军,负责安全撤退。这也是符合基本军事常识的,因为魏延是当时危机局势下,最适合的人选;
第三,该记载说是杨仪原本与魏延有矛盾,看到魏延掌权,担心对自己不利,所以先下手政变,造谣说魏延企图向北投奔魏国,而突然袭击魏延。魏延本没有准备,也不打算与杨仪打,只好向南跑,结果被追击干掉。
其实,有点常识救可以发现:杨仪编造了多个谎言,而且都很低级,但是史学家都相信了。杨仪说魏延要北走投奔魏国,显然如果魏延想投魏,就不可能南向走到汉中来。一个人要投魏,不在关中五丈原,不在斜谷半路,而要在跑到蜀汉内地汉中以后,多么可笑的谎言!
再有:两人之中,魏延是假节的,也就是说有权杀违反军令的人;而杨仪是没有假节的。也就是说,从权力上看,如果魏延要干掉杨仪,只要编造个理由,就可以把杨仪的手下都杀掉,再处理杨仪,都是在其权力范围内的。而杨仪不仅没有权力杀魏延,连魏延的手下也没有权力杀。所以,这个气急败坏搞政变,突袭杀人的家伙,只能是杨仪了。

总之,楼主提出的问题,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不是魏延想杀杨仪,而是杨仪想杀魏延。杨仪杀魏延,他必须编造魏延反叛的谎言,而魏延如果想杀杨仪,是不用编造借口的,行使权力即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8-5-15 23: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看三国志是否良史,是要全面地看。
陈寿也是人,三国志必然也有错误,但是总体来看,三国志还是很准确的。历代都认为是良史。我也是同样意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8-5-16 00: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08-5-16 00:00 发表

是这样的吗?也许是吧!不过为什么费祎、姜维都不听魏延呢?他们都跟着杨仪走啊!蒋琬、董允都站在杨仪这边说话,这到底为什么?连王平、马岱也一路劫杀魏延,这又是怎么解释?好像一刻之间所有人都站到杨仪这 ...

我下面的说法,可能得罪诸葛亮的粉丝。

为什么费祎、姜维、蒋琬、董允、王平、马岱都支持杨仪?我以为有两个主要理由:
1、集团不同。你可以仔细看看,魏延是哪里上来的?是刘备一手提拔上来的,后来虽然诸葛亮也比较重用魏延,但是显然他与诸葛亮的手下处的很不好,因此,魏延并不是诸葛亮小集团的嫡系。你再看其它人:蒋琬是丞相留府长史、费祎是丞相司马,杨仪是丞相随军长史、董允是诸葛亮亲信的留守皇宫的人、姜维、王平则是诸葛亮一手快速提拔起来的高级将领,至于马岱吗,不过是杨仪的一个部下,自然听命于主人。总体而言,这些人,都是诸葛亮丞相府的重臣、或者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亲信,也就是说他们在政治斗争中,是一致对外的。后主吗,当时还没有亲政,一切都是由这些人说了算的。
2、权力分配。首先要把权力留在自己政治集团里,以后怎么分都好说,这是政治斗争基本规律。因此,面对不是集团内部的魏延,大家自然是异口同声支持杨仪,因为他是丞相府的人。等把魏延搞掉了,蒋再想办法干掉杨仪,权力就稳定地落在自己人手里了。
唉,其实魏延并不是个政客,他并没有大权独揽的野心,其最大目标,就是能带着蜀汉军队,好好地北伐一次,真正发挥一下自己的军事才能。可惜被政客们干掉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8-5-16 10: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因苏阿 于 2008-5-16 08:09 发表
“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
自己扇自己耳光的感觉很爽么?

哈哈,自己书都看不明白,也要来扯?

我在前文已经说的很清楚,魏延不是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的,是刘备慧眼提拔的魏延,所以,魏延不属于诸葛亮政治小集团,看清楚!但是诸葛亮也是比较重用魏延的,这是因为蜀汉真正能打仗的人很少,包括你们几个无限崇拜的诸葛亮。
——亮深惜仪之才幹,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杨仪传)
诸葛亮看中的就是魏延的能打仗,所以没有偏废魏延,虽然魏延对诸葛亮的长史很不礼貌。但是这并不证明魏延是丞相府的嫡系。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魏延传)
杨仪是诸葛亮的嫡系,而魏延居然与嫡系有如水火,你难道还不明白个中道理!!!
真该好好学习了呀,小朋友。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6 07:2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68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