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引的是萨苏的文章吗?但是这些论点也是有问题的。我们一个个分析:
引用——一.长安易攻难守,蜀军守卫长安,其补给线要经秦岭跨陇西学习大熊猫爬山越岭,显然太长了,处处都是街亭.在长安地区如果兵少,守不住,如果增兵,就很象马超之败的翻版.放弃长安,则 -- 何必去攻它呢?
我们早说过,蜀军不是要在长安与魏军决战,而是要依托关中的四塞之地,依靠四周的险要地形战胜魏军。因此,这一点是根本不存在的。
引用——二.蜀军战略重心东移,长安以西的魏军力量尚雄厚,如果东进,蜀军面临两面夹攻.对比一下,诸葛亮从比较西面的祁山出击,目标是陇西.占据陇西以后,西面残存的魏军力量薄弱,自顾不暇,大可传檄而定,东面守住街亭山地魏军就难以西侵,可以很好的消化凉州了.
这个观点其实自相矛盾:前面说长安以西的魏军力量尚雄厚,后面又说占据陇西以后如何。试问,如果长安以西的魏军力量尚雄厚,蜀军怎能保证在魏军增援到来前就占据陇西呢?因此,如果长安以西的魏军力量尚雄厚前提成立,那么诸葛亮长途进攻陇西就是错误的;如果长安以西的魏军力量不强,那么也就不存在什么蜀军面临两面夹攻的问题了。因此,这个论点也不成立。
引用——三.诸葛亮并不想一开始就引起魏国的绝对重视,理想的局面是攻占陇西后魏国才如梦方醒,再调动人马,就来不及阻止诸葛亮经营陇右了.实战基本也是如此发展的 -- 当然,赵云的疑兵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如果一开始就先声夺人,直取长安,无非惊醒这个"沉睡的巨人".换句话说,诸葛亮要打的是一场局部战争,而魏延想像的是一场全面战争.
魏延计划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一开始不引起魏国重视,所以偷袭。但是问题在于,诸葛亮计划和魏延计划都存在一点:即一但你实现计划(不论是占领潼关还是陇西),魏国都会全力反扑的。而并不存在魏国会等你经营陇西。因此,不论是哪个计划,只要你攻占了魏国地盘,则必然是全面战争。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当诸葛亮还没有完全占据陇西时,魏国连皇帝都开到长安了,战争的规模就不用废话了吧?
因此,这个论点也是错误的一相情愿。
而实际上,两个计划相比,魏延计划的优势更加明显,只不过多年来,没有人敢于批评诸葛亮的计划而已。诸葛亮计划的问题我将专文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