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新开一贴,与燕兄万兄切磋, 长安可下否?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9-3 20: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9-03, 12:35:40发表
有谁告诉你不是的呢?您怎么不负责提出你的证据呢?哦~ 你脑子里生成的,我都说过了,有什么不是你脑子里生成的疑问呢?

马谡失败的原因在敌,我双方记载里有着明确的表示:“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

很明显,蜀方指出马谡违节度,举动失宜即使是笼统说法,那么,不听劝柬舍水上山,依阻南山,不下据城不是举动失宜了?这至少比您老人家用脑子去说马谡失败是诸葛亮责任要好很多。


喔~`  袁子?那么诸葛亮战士不满5万可从来没听您老提过,还一下子挂掉三万,张合还真没必要怕这无险可首的街亭呢~` 直接冲过去砍掉诸葛亮得了,还用疑而不前?

咦?某些人怎么没回答我的问题,诸葛亮就在5里而且是策应王平,收拾散军的怎么却成了王平?由王平坚而不动,直至收拢诸营遗并可知方徐徐退还可知,诸葛亮大军在近的说法简直就是经不起推敲。

而王平千余兵能借着挡下张合等到诸葛亮来,马谡为啥还不得不上南山阻敌?这是哪个傻瓜的理论来的?谁说无险可守?王平不就办到了?可见某人说兵败责任不在马谡,他老人家自己的观点都把自己打倒了。

也是,某些人平常嘴里常常说的军事常识到这回诸葛亮就在5里外看着前军溃败自己不帮助一下却不见说“奇”也实在难得,更难得的是前军诸营遗并全都是王平收拢的,大概那散卒只得见王平,没看见王平附近的诸葛亮,都去跟王平混了。


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
至于某人说的诸葛亮在前军大破时是在走来的路上,很明显,这里记载可跟您老的说法出入很大。这里说的是诸葛亮在马谡败时就已在街亭了。

某些人就是无脑!!!
总想把部下的建议和敌人的评论都加到诸葛亮的命令中,可笑,可叹!又出来一个写演义的高手,可以轻易地把别人的功劳都算在自己喜欢的人头上。
历史明明写的很清楚:
——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这要是诸葛亮的命令,那马谡(本就是把诸葛亮奉若神明的家伙),还用王平苦谏?动脑子想想。
——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这更是敌人观察出来的马谡败因,关诸葛丞相什么事情?
请注意一点,马谡的败因,并不是诸葛亮的命令,至于诸葛亮的命令是什么,蜀汉历史不愿说,后人也没办法。不要有点好的就往诸葛亮头上按。
什么叫举动失宜?前面说的是部署失当,举动失宜其实是指的后来马谡看到战场局势不利,不知道该怎么处置,只好丢弃部队逃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9-3 21: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相比袁子的兵力说法,我以为汉晋春秋的记载更可信、合理。连战后哭马谡都有10万战士,怎么战前到只有5万了?难道马谡在街亭打了大胜仗?
2、这个问题太简单,有点头脑就会明白。
——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
诸葛亮不前往救援,那王平只能自己来收拢一些散兵。哈,你也终于看到这句了,那我就不用费力解释啦。
3、晕,马谡上山是在战败前,王平据守是在战败后,这里有一个时间差,你老兄看不到吗?马谡是前军,他要比诸葛亮大军提前2天左右(估计),那么他必须要考虑在诸葛亮大军来到前挡住张合。而王平据守时,已经战败,也就是大致2天后,此时诸葛亮中军已经接近战场。
4、诸葛亮军是否收留若干溃军,没有记载。这个有什么好记载的呢?大败之后收几个散兵,也要当功劳记载一番不成?而王平就不同了,他是马谡军里唯一没有溃败的部队,而且还能镇静地收一些散兵,自然要记载一番。不过诸葛亮却不见得没有收容散兵。
5、看清楚,是先记载大破,后记载屯在数里外。并不是什么早就在那里屯住的意思。要是诸葛亮早就屯住在5里外,还看这马谡舍水上山?这不是谋害吗?自己想想吧,你的观点奇怪又可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9-3 21: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那就看看马谡自己说的:
——襄阳记曰: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原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於此,谡虽死无恨於黄壤也。”——就差喊老爸了,还要怎样才算呀?
拜托,那王平说的建议和张合方面的看法,并不代表诸葛亮就是这样部署的。
我一直不相信诸葛亮会部署在街亭这样的地形打阻击,因为此前很多战例都证明阻击在陇坻进行,那里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如果有人坚持诸葛亮安排马谡在街亭阻击,我以为是对诸葛亮的贬低,极大的贬低。这种人连基本的军事常识都没有。
我以为,诸葛亮应命令马谡占领陇坻险要阻击魏军,自己率中军随后接应。但是蜀军徐行,被张合抢先占领陇坻险要。
要是有人以为诸葛亮在安排马谡去抢占陇坻险要时,就知道他不能及时赶到,会在街亭打仗,那才叫一个可笑呢。所以,所谓诸葛亮已经部署好马谡在街亭怎么作战,可以说是不懂军事的文学家编出来的。老兄受演义影响太深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9-3 21: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三万是我说的?我的观点是1~2万之间。
2、哈哈,某些人又打算开始力吹王平了。你以为收拢诸营遗并是代表把诸营的溃并都给收拢了?太好笑了,那是告诉你王平收拢的散兵,各个营的兵都有。
3、不是告诉你马谡会纸上谈兵吗?要是你拿名将的才能来分析马谡的战术思想,那必然晕菜!那马谡自然认为居高临下冲击敌军,是最有力量的,比据城有冲击力。要是马谡能向你这样或王平那样考虑,刘备也不会给他那种评价啦。
4、这个前面说过。
5、那诸葛亮杀马谡就太差劲了,自己就在那里,看这马谡进死地也不管?回来还说他违令,把他喀嚓了?你把诸葛亮说的人品太差了吧?我都看不过去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13: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75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