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羽和黄忠
性别:未知-离线 云飞羽--亮亮

Rank: 5Rank: 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0
功绩 51
帖子 142
编号 37817
注册 2005-4-29


发表于 2005-5-26 16: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黄忠传:“(建安二十四年219)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
    费诗传:“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遂即受拜。”
    而《三国演义》中又略有差别。
    第七十三回:“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哪五虎将?”诗曰:“关、张、马、赵、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
    其后费诗的一段说辞与志中所载大同小异,只是行文更为通俗易懂而已。这里仅将志中所封前、左、右、后四将军改为了“五虎大将”。然此一差别却又造成了某些人对关羽不肯受印的不理解,亦将其当作体现关羽骄傲自负的铁证。却不知关羽不肯受印非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他人叫起屈来。
    其实关羽于此以前就已和张飞、黄忠、赵云三人同列。仅马超官职稍高。
    关羽传:“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
    张飞传:“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
    黄忠传:“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
    四人官位皆为五品杂号将军。差别只在封官时间先后,关、张二人在建安十三年(208),而黄、赵二人则在建安十九年(214)。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既然之前已与其同列,为何后来又引以为耻?
    关羽如此排斥黄忠,会不会是因为他心中另有人选呢?其实演义中已现出端倪,既关羽只是不愿与黄忠同列,而对张飞、马超、赵云没有什么意见。
    从当时的官位来看,黄忠和赵云皆是“后将军”的待定人选。而从其它方面来看,赵云和刘备等人于初平二年(191)之前便在公孙瓒处共事,从建安五年(200)便开始追随刘备。而黄忠从刘备于建安十三年(208)。其间相差十几年。可以说赵云和关羽、张飞同为蜀汉政权的超级元老。另在志中亦找到另一个三人的相同点。
    关羽传:“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
    能和刘备同床的,除了他八位以上的夫人外,便止有此三人了。可见其情份。
    从关羽传载可知,当时关、张二人随刘备之初还担当着保护其安全的重责。而赵云于刘备危难之际来投,其时刘备孤身寄于袁绍阵营,关、张皆不在旁,于是这个责任便落在了赵云身上。而其后显然关、张二人对赵云保护刘备的安全亦极其放心,并无异议。(赵云当时任何职、张飞在不在刘备身旁等问题与本文主题无关,就不多做考证了。)
    这份责任对赵云来说或多或少还是一种牺牲,因为他等于放弃了很多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机会,必须以保护刘备为主。所以,我们甚少发现赵云上战场的记载。仅在刘备征益州时,因孙夫人的问题将赵云留在了荆州。而当诸葛亮西征时,孙夫人已回吴,他便又跟随诸葛亮,担当起保护这位当时最重要的人的任务。
    在关羽看来,赵云和张飞的差别不算太大,所以他心中后将军的人选当取赵云无疑。他非是耻于与黄忠同列,而是不满黄忠位居赵云之上。而据黄忠传的记载来看,诸葛亮亦发现了其中的不妥之处。证明刘备此一安排亦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则其时诸葛亮也有心目中的人选。殊不知此乃刘备的刻意安排。此事在马超的问题中略有论及,而不升赵云亦为堵众人之口。试想赵云跟了刘备几十年仍只捞到个五品官,他们这些后来者还有什么好说的。赵云也是少有的具备政治头脑的武将,只怕让黄忠先于己而升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因其先他已数次回绝了对自己的奖励(见赵云传),凡事皆从国家的利益出发。
    而费诗那篇说辞从黄忠传看来显然是刘备教给他的,明里是说关羽,其实是说赵云,即使官位在他人之下,可他们之间的情份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当时陪着赵云没有升官的还有诸葛亮)
    另外,从诸葛亮的话中我们还应该看到一点,“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如果说当初留在荆州的是张飞,那么有可能会变成“张遥闻之,恐必不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云飞羽--亮亮

Rank: 5Rank: 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0
功绩 51
帖子 142
编号 37817
注册 2005-4-29


发表于 2005-5-27 16: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看了搂主的所有大作,明白了一件事情,楼主是关羽崇拜者”,这个......以后再论。

马超一事,可参考俺的[关羽和马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云飞羽--亮亮

Rank: 5Rank: 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0
功绩 51
帖子 142
编号 37817
注册 2005-4-29


发表于 2005-5-30 17: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东海兄:“其实楼主分析了这么一大堆,不如三国志原文关羽的一句话:“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这句话其实就足以说明关羽不悦的原因”,那又如何解释“关羽此前已与黄忠同列”的问题。另,如若“关羽只是单纯的针对黄忠”,那么,在刘备入川时、封黄忠为征西将军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不满,他又有么?
    “粗通春秋大义的关”,何以见得。
    “看不起老兵出身名望素非关、马之伦的黄”。好像只有小马的出身较好吧。
    “陈寿的评价不可能是对于他某一件事情的评价,而是终生的评价。陈寿是西蜀旧臣,肯定听过许多故老遗传的逸闻,而三国志以简略为宗,肯定不会都写进去的,而这些逸闻,就概括在这一句评语里。”兄也说了,陈寿也只是“听过”,这既是先由“诉说者”加过一道工,再由陈寿结合[志]中种种,经由自己的主观判断,所下的结论。可惜陈寿亦只是凡人。
    “楼主的什么替赵云抱不平云云,有相当大的臆测成分,而我们所有的推测,都不能离开三志的原文。以上我的观点”。
    是有臆测成分(似乎有很多人对“臆测”相当不满)。可俺自然不会随便去想像什么“张飞是张辽的亲兄弟”啥啥的,前提是有能支撑此臆测的疑点和根据。
    关羽不肯与黄忠同列,如若刘备支持关羽的意见,其结果会是由别人来出任(当然,也有空着“后将军”的可能。至于哪种可能性较大,则由各位的主观意识所决定)。即“关羽不肯与黄忠同列”(因),而导致“某人”上位(果)。从另一方面看,即是关羽为某人争位。而俺更加入关羽的情感因素,以及[志]中“关张马黄赵”的排序,进一步将这个“某人”推断为赵云。仅此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云飞羽--亮亮

Rank: 5Rank: 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0
功绩 51
帖子 142
编号 37817
注册 2005-4-29


发表于 2005-5-30 17: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仇兄:“为什么是关张马黄赵?而不是关张赵马黄呢?”,这由陈寿决定。

    回实干兄:“所谓“他心中后将军的人选当取赵云无疑”不成立,又是一篇臆断文章”,可参考俺回东海麋子仲兄的帖。

    回逐鹿兄:“这几句话能说明说什么?说这话的证据在哪?”嘿嘿,的确本质作用不大,看看就算。
    “在关羽看来,赵云和张飞的差别不算太大,所以他心中后将军的人选当取赵云无疑。还有这句??”可参考俺回东海麋子仲兄的帖。

    回潇香兄:“不会是当年长沙大战,黄忠射了关羽一箭,使其大丢面子,而记恨于心吧。纯属猜测!!!” 多谢为俺举出“胡思乱想”和俺的这些东东的区别。

    回客上天然居和dollbean兄:“封官主要还是靠战功”是刘备身为大老板的做法(政治因素)。何况赵云之功不见得就比黄忠少,只是大和小的问题。却不等同于关羽看问题的角度(情感因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云飞羽--亮亮

Rank: 5Rank: 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0
功绩 51
帖子 142
编号 37817
注册 2005-4-29


发表于 2005-5-31 17: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何谓“粗通”?

    “马出身好,关名气大,“蜀小国,名将唯羽”。(刘晔传)”,那小张呢?

    “不错,陈寿凡人,可是陈寿毕竟是离关的时代不远,他的话虽然未必完全可信,但是绝对不会是完全无根据,他知道的事实情况,应该比两千年后的我们知道的多的多”。
    俺在[论关羽之傲]系列中共发表四篇,即[黄忠、马超、孙吴、同僚]。正是因为这方面的资料多。而[志]上所载的这些资料,已足可使陈寿下此论断。

    “陈寿三国志的简洁文风,是众所周知的,我觉得大部分的原因不是资料的多少问题,而是其有严格的取舍标准,不是说知道的事情都要上历史,所以说后边的这个总的评语就显得格外重要。”
    然其蜀汉的资料最少,删减、选择的程度应为最低。仅限于与事实明显不符、错漏者,如[献帝传]中所载“关羽和曹操争女人”的问题。

    “或许关要想做更高的官职也说不定”,是有此可能,但不大。“前后左右”将军已是二品(连升三级),刘备也还只是“汉中王”,能否封其手下屈指可数的更高品级还是个问题。且统一天下大业才刚刚起步,这便会置关羽于一种升无可升的地步。
    “或者干脆关本身就瞧不上黄,只是觉得自己与黄同列有点憋屈而已”,文中已说,关羽早已有过与黄忠同列的事实。
    “当然,都是臆测,因为关并没有指明道姓说为谁谁谁抱怨”,“并没有指明”也不能抹杀“为谁谁谁抱怨”的可能性。
    “似乎兄的根据不能够确切的证明就是这样,因而猜测永远是猜测”,当然,俺只是说明在此问题上的另一个可能性,而不是定论。实际上每个看了俺东东的人,也只是会认为“原来还有这样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就从心理上“推翻了原来的认识”。俺只是希望看可俺东东的人,能够在以后对待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不要那么屈从于表面上的绝对,甚而多做些深层次的探讨。
    “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前,我们还是不要随便推翻陈寿本身的观点好些。兄以为呢?”嘿嘿,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前,无人能推翻前人的观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云飞羽--亮亮

Rank: 5Rank: 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0
功绩 51
帖子 142
编号 37817
注册 2005-4-29


发表于 2005-6-2 17: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粗通”,嘿嘿,如果说“通”指的是大儒的话,倒也能这样说。

    “小张”,是罗,俺的观点是:小赵仅次于张。

    “资料的多少”,就不说了吧。也没啥作用。关键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资料亦可使大家产生对关羽的不良印象。当然,亦可使陈寿产生对关羽的不良印象。  

    嘿嘿,至于“征西将军”,俺觉得还有很多疑虑,俺的观点是此前脱一“领”或“行”字。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4 05: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91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