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请教前辈:可否介绍新京剧和中乐交响化
性别:男-离线 navis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0
帖子 477
编号 37435
注册 2005-4-23


发表于 2006-3-24 01: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觉得lz不要对这种趋势太乐观的好。
民乐西化的问题,在音乐界好像已经讨论很久了。我记得我小时在学院的时候就有人说。现在,民乐西化的已经够严重的了。在学民族乐器的人,很多(应该是大多)都在使用五线谱。搞创作的也不例外。当然,五线谱有它自身的优势,但是,它本是有很强的西方特点。中国的音乐,我认为是不可能在五线谱的基础上延续的。这就是西化的一种体现。
lz说了,芬兰颂一听就有北欧民族的风格,阿拉伯一听就是法国的浪漫,肖斯塔克维奇的第八交响带着俄国式的悲壮。所以,话说回来每个民族有自己的特色,无论音乐的形势如何。但是,很多人以找市场,救民乐为旗号搞西化,本是目的和动机其实就不好说了。民乐交响化,目的就不纯。
民乐之所以走到今天这步田地,我觉得是中国社会和文化市场造成的。


PS:民乐世界化和民乐的保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一种文化的盛行,和一个国家的实力密切相关。美国、英国强大,强大的媒体可以席卷世界,西方文化可以影响我们这么深,整整几代人。但是,在西方有很多人甚至都不了解中国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在意识形态不同的前提下,怎么让世界接受我们的东西?西化?这样的话,即使它们接受了,也不是接受我们的音乐,不是接受我们的文化,而是另外的东西,比如张艺谋的图兰朵,看过普契尼的有什么感觉,简直就是两种东西。
我们唐朝的时候,世界在学我们,那是因为我们强大。如果我们连自己的东西都没有了,又何谈强大呢?
所以,我认为与其让我们的东西变洋味了,还不如不搞国际化。小日本就做的很好。钱也赚到了,东西也留得住。
民乐的问题还是在市场运作的不好,不在本身的形式。



对不起,跑题了。但是我真的不希望民乐被西化,而且真的对现在的情况很无奈,发发牢骚。

[ 本帖最后由 navis 于 2006-3-24 01:1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navis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0
帖子 477
编号 37435
注册 2005-4-23


发表于 2006-4-11 03: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前几天拖校庆的福,听了郑小英的厦门爱乐眼演出的<<土楼回响>>交响诗,是很好的民族音乐交响化的例子.lz有兴趣应该听一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navis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0
帖子 477
编号 37435
注册 2005-4-23


发表于 2006-4-19 22: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没有唱片我就不知道了。这是近年来比较不错的交响诗作品,应该有唱片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11:3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47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