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兄:
我的证据其实应算充分呀!
1、——越、嵩及东曹掾傅巽等说琮归太祖,琮曰:“今与诸君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何为不可乎?”(刘表传)
虽然《傅子》记载说刘表囚禁韩嵩,但是显然到刘琮时已经又回到左右了,不然不能在刘琮左右进言劝降吧?
2、——表大将蒯越亦劝表,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刘表传)
虽然《傅子》记载说蒯越被朝廷任为章陵太守,但是显然他也是刘表的大将,是左右,你不会以为关羽、张飞担任了襄阳太守和宜都太守,就不是刘备的左右了吧?
3、——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众遂奉琮为嗣。(刘表传)
你看到否,其实刘琮上台,就是蔡瑁、张允的主谋,因为他们是刘琮母亲的亲戚呀!所以这样的人能不是刘琮的左右吗?
4、——《襄阳耆旧记蔡瑁传》:瑁,刘表时为江夏、南郡、章陵太守,镇南将军军师。遂为魏武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汉阳亭侯。
5、——《零陵先贤传》曰:先字始宗,博学强记,尤好黄老言,明习汉家典故。为刘表别驾,奉章诣许,见太祖。…太祖嘿然。拜先武陵太守。
你看明白否?刘表给刘先的官是荆州别驾,而曹操给封的是武陵太守。然而,刘先回到了刘表这里,是继续担任别驾还是去武陵上任?我以为刘先当然要继续做刘表给的官,那个太守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试问:在刘表治下的荆州,武陵不会没有太守吧?那刘表能听曹操摆布,更换太守吗?当然不会。所以对刘琮而言,此时的刘先,依然是荆州别驾。蒯越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如果有人想论证刘琮左右多归先主,最好还是拿出点实际人名出来,比较有说服力。
韩嵩没被放出来,事见《后汉书.刘表传》。至于"说",未必是要还在官位才能说,也未必这几个说的人都是一起结伴共说。
蒯越章陵太守乃刘表所表,刘先为曹操所表,但名义上,仍然都是皇帝名义,所以不存在真假问题。
诏书拜章陵太守,封樊亭侯。
拜先武陵太守。
韩嵩为零陵太守不是刘表罪之的原因,而是因其盛称曹公朝廷之德引得刘表不爽。
当然,你说的不是没有可能:刘表直接让刘先仍为别驾而史失记载。那么,同样,“琮左右多归备”也会因为记载的原因失去那群人的行事。
蔡瑁、张允并无主动投降曹操的行动,否则,以他们向刘琮进言,恐怕更为有效和合理。尽管,最后因为刘琮的投降他们也跟着投降了。
虽然蔡张不怵刘琦,但未必愿意投降曹操。
应该要清楚,主动投奔和投降完全是两回事。
碍于家业,当地方落入势力之手,如果不选择投降,那么就是举家跑路或者隐居。
那些投降的心思如何,已经无法猜测,但若因此断定投降便是主动、便是崇拜,也显得过于武断。
至于刘琮左右,过于限定州府官员的确不合理,但势必会因为此而将琮左右的范围扩大,如此大的范围,曹操方面也只寥寥记载三四人,刘备那边,一句“琮左右多归”,未必不可。
我的证据很简单,就是陈寿那句话,要说证明,只需燕京先生能够证伪,便说明陈寿记载错误。
证伪的话,是需要先生来列举投奔曹操的人中间饱含了所有的琮左右,如此而已。
虽然这显得我有些偷懒,但真的没办法,谁让先生你选择了一个本该付出更多的方向呢。
[ 本帖最后由 冒险王 于 2007-5-17 21:1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