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许储裸衣斗马超还有一个因素--孤狼在途看看
性别:男-离线 原氏公子
(北方边城的刀声)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89
编号 37177
注册 2005-4-20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6-11-21 01:5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于许储裸衣斗马超还有一个因素--孤狼在途看看

马超为父报仇,不知有没有穿孝服,所以没脱--如果穿了,那是无论如何不会脱的,古人讲究忠孝,更何况此次挥师打的为父报仇的旗号.
不代表大战许储230合,马超不热--而是不能脱.

再说马超强于张飞---
未必.
(以下引用轩辕春秋论坛马岱文章)
关于张马大战的结果,从当事四人的态度来看就知道了:  
刘备:  
刘备为什么只是第一次恐张飞有失而收兵,第二次两个精神倍加,也就是斗得更激烈的时候反而不恐张飞有失了,而是“玄德教鸣金收军”?说明其第一次关心的是张飞,第二次关心的未必就是张飞,不然两人斗得更激烈刘备只会更恐更急关注张飞安危,可惜他这次不恐也不急。而从后文以张飞的个性居然是说"捉"而不是说“杀”马超以及后文刘备说爱惜马超看来,此次是为马超鸣金收兵。后面刘备还说不趁势赶马超。  

从刘备一战恐张飞有失收兵,二战不恐不急叫收兵,三战说不趁势赶马超的态度变化来看,明显是由关心张飞到关心马超。如果张飞打不过马超,一直在劣势的话,以刘备与张飞的关系只会关注张飞而不会替马超着想。而他的态度变化说明了一件事:马超不如张飞,所以刘备才由关注张飞转到关注马超。  

诸葛亮:  
诸葛亮也说了“孟起世之虎将,若与益德死战,必有一伤。”这话明确表示了,张飞是有优势的,是可胜马超的,如果是张飞不如马超的话,就应该是“孟起世之虎将,若益德与之死战,必有一伤。”而原文说的是马超与张飞死战的话,必有一伤,而不是张飞与马超死战的话,必有一伤,虽然只是顺序不一样,个中含义却不同,前者是说张飞有逼得马超死战的实力,后者是马超可以逼得张飞死战的地步。照道理来说,诸葛亮夸了马超世之虎将,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说他怎样厉害,比如可以逼得张飞死战,即“若益德与之死战”,可是他却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折,可见其认为马不如张。  

张飞:  
一开始看诸葛亮说马超说得那么厉害,他说的是:“我只今便去;如胜不得马超,甘当军令!”只是说“胜”,而在打过之后,说出“捉”的话来,这是怎样一个心理变化?这说明张飞一开始不知道马超虚实,又看诸葛亮说得那么厉害,所以立下军令状说要“胜”马超,等到后来交过手了,知道马超的实力,而且明白刘备的意思了,所以就想要“捉”马超。  

马超:  
一开始说“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可见很看不起张飞,可是后来被“村野匹夫”在两军阵前扬言要“捉”他,一军之帅受此奇耻大辱,以马超的个性,必定会反唇相讥,说要“捉”张飞,可惜他没有,只说“胜”,可见其没信心赢张飞,毕竟面对被其尊称为“虎候”的许褚的时候还敢说“杀”,现在面对自己看不起的“村野匹夫”居然“杀”都不敢说。而文中张飞败马岱,第二天天明马超就来挑战了,而在马超退兵之后第二天,只有“张飞又欲下关战马超”却没有“关下鼓声大震,马超兵到”了。照一脚踹死十个的说法,“马超是攻方,张飞是守方,所以守方平也是赢,所以攻方的马超久攻不下才用暗器”这样的攻守方来看的话,大战过后攻方反而不来攻,反而是守方反攻,这不很奇怪么?如果马超胜了的话,第二天只会趁胜追击,不会变成守方反攻的局面,而且,前面也说了“孟达、霍峻守葭萌关,今被东川张鲁遣马超与杨柏、马岱领兵攻打甚急”,怎么前面"攻打甚急”,到现在反而不急着攻关了?如果马超单挑胜了的话,马超会不继续“攻打甚急”么?

1、关于“锦马超”。你一直说的刘备说锦马超,名不虚传说的就是马超武艺厉害,可惜,一个“锦”字只是跟马超的外貌穿着有关(不信可以看字典),与武力沾不上边,其实这个答案书里早就有了:一来结束非凡,二者人才出众。玄德叹曰:“人言锦马超,名不虚传!”刘备叹锦马超,只不过因其结束非凡,人才出众罢了,与武力根本无关,就类似于现在说:人言马超英俊帅气,果然名不虚传罢了。而你偏要一再说刘备叹锦马超就是叹其武力。  

2、关于“锐气”,前面也早就说烂了,刘备是在看了马超阵容和马超出场之后才说且休出战。先当避其锐气,注意,这里说的是先当避其锐气而不是先当避超锐气,而根据字典,其可以是他,也可以是他们,是他的话就是避马超锐气,是他们的话刘备要避的就是马超铁骑锐气至于刘备关注的是马超状态还是马超军状态,也就是说“其”是指什么,下文有分晓:玄德望见马超阵上人马皆倦,刘备望见的是马超“阵上”人马皆倦而不是马超人马皆倦,可见刘备关注的是马超铁骑的状态——毕竟曹操曾在马超铁骑下吃过大亏,许褚也被马超铁骑所伤,刘备不能不忌惮。如果刘备是避马超锐气,作者不会不点明,而是用含糊其词的“其”,而且下文也没必要加个“阵上”两字,可见刘备避的主要是马超铁骑的锐气。只再重申这一次,超迷再有说避的是马超锐气,请把原文“阵上”两字去掉变成“玄德望见马超人马皆倦”再说。  

3、关于“人马皆倦”,前面已经说得太多了,毕竟这里只是刘备望见的而已,究竟马超军有没有真的人马皆倦,不清楚,因为马超曾有假装人马困乏引曹洪出来大败之的先例,这里也难说不是引诱敌人出来单挑的计策,而从后来马超招手马超军即退这么训练有素,以及后来马超与张飞斗了百余合才同时换马来看,没见有人马皆倦的迹象,而书中同样说是人马皆倦的夏侯渊却是被黄忠冲下关来砍了,两者相较有天渊之别。如果书中说的是“看看午后,马超阵上人马皆倦”的话,偶肯定认为马超军是实打实的人马皆倦,而加了个“玄德望见”,就要打个疑问了,毕竟马超军是有先例的,而从后文也未看出马超军有疲倦的迹象。注意,偶这里没否认马超没有人马皆倦,只是说马超和马超军也有假装疲倦引诱敌人出来的可能,所以说马超人马皆倦无法作为张马大战马超发挥不正常的有力证据。再者,里面说的是“阵上”,按照一般理解的话,阵上包括的范围就是阵中,阵前和阵后不在此范围,所以,如果马超在阵中的话,那他也就人马皆倦,他在阵前(阵后不大可能)的话,人马皆倦的就是马超军。所以,关于“玄德望见马超阵上人马皆倦”这句有只是刘备看到的表象实际是马超军假装的可能,也有马超不在阵上的可能,就请超迷不要那么片面地一口咬定马超疲乏,而张飞状态很好行么?
4、关于张飞“以逸待劳”的问题,逸就是安闲的意思,请问超迷,书中哪里说了张飞“安闲”,偶只看到“关上张飞恨不得平吞马超,三五番皆被玄德当住”,“恨不得平吞”“三番五次”要下来都被挡住,这也叫安闲的话,那你们的理解能力实在是太强了!张飞在关上明明就是怒气冲天的状态,却被人说成是以逸待劳或者养精蓄锐之类,那好吧,以后看到怒火、大怒之类的描写请超迷们一律理解成某某以逸待劳、好整以暇之类好了.

5、关于“赢不得”问题,同样是百余合单挑,吕张、许马、关庞、关黄却从来没有一个用了某某“赢(胜)不得”的,要么就是直接说某某诈败用其他计策而已,没有一个用赢不得来形容的。而赢不得的意思不是小于就是等于,不会再有其他。如果超迷要说马超是因为久战不下或者其他原因才用暗算的话,请把“原来马超见赢不得张飞”改成“原来马超见久战不下张飞”再说。  

6、关于天时地利人和问题。超迷说的天时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地利是孙权占了长江之险,人和是刘备深得民心,所以张马大战张飞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也还打不过马超,真不知道这些和张马单挑有什么关系?是说大势所趋吗?所以后来刘备说的“我不趁势赶你”是指这个“大势”而不是马超的“败势”?这叫人怎么说呢,人和就是人心所向,难道说马超军兵士的心都向着刘备,所以马超才退军,而刘备却不愿意趁这“大势”落井下石?未免荒谬。马超军人心向着刘备的话,根本就不用打了。而至于具体的天时地利,前面已经说的够清楚了:  
请问天时体现在哪里?书中说了当时的天气了吗?而且,马超是攻打葭萌关有一段时间了,而张飞是初来救援,要论适应当地气候,应该是先来的马超适应吧?好吧,就算当时的天气是烈日当空,偶不觉得马超会傻到敌人不出来还在那里晒半天,明智的做法是搦战一阵不出,回去休息一下再来。除非你认为马超傻,那就另当别论了。  
地利又体现在哪里?文中都说了,马超攻打有一段时间了,而张飞初来乍到,先适应地形的是马超吧 ?

[ 本帖最后由 原氏公子 于 2006-11-21 02:06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2 04: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57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