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时间是可以测量的吗?, 请教
性别:男-离线 tobywhcheng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2
编号 36985
注册 2005-4-17


发表于 2005-4-24 15: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我一直在想……究竟有没有时间这种东西……



QUOTE:
生物感受到的时间流逝是基于热力学原理,熵的单向增加,使得时间有了箭头。
一共应该有十一维空间,一维是有极性的,其中三维是展开的,六维是捆卷状态。



QUOTE:
据说现在还有说不止11维的学说,还是没有定论的东西

如果超弦理論,M理論,P-11維膜等我也不太清楚是甚麼的東東
被證明了是對的,那時間只不過是一些東西在低速世界的近似值,
好像就是這樣.....

QUOTE:
這個的問題的實質是,究竟時間是什麼??

簡單點說,是一個不知是否符合客觀現實的概念

QUOTE:
时间的确只能跟时间比较,所以我们哪时钟转动花的时间比,来测量时间,比如和秒钟转一圈花同样时间的时间称为“一分钟”,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与它相等的都是一分钟。
例如楼主所说的“当下一分钟”和“刚才一分钟”……这当下和刚才,不又是一种时间的表达方法么?

不太明白,看得偶都昏了,
當下是一個無限短的一剎那間,怎有現在,當下的一分鐘

QUOTE:
我以为按照大爆炸说来说的话时间启始于大爆炸而终结于一个质量无限大的奇点
那么我认为时间是无法衡量的

因为按照相对论(我刚高中,不知道是不是相对论说的)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越快(接近光速)那么对于它的时间会相对“变慢”
所以时间不能相比

好象那个谁说过“一个人不能同时走进同一条河”差不多把

不是質量無限大,是密度無限大
沒有所謂的絕對速度,規範點說「速度越快」不嚴密
只要兩人之間的相對速度為零,相對時間就相同

但是一個電子可以同時穿過兩條狹縫,所以理論上.....
從波粒二象性,一個人同時進兩條河未必不可能
只是機會率非常小......

QUOTE:
不知道楼主问的是哲学问题还是物理问题。如果是后者的话,我的答案很肯定:用原子衰变。



QUOTE:
不是原子衰变,应该是电子跃迁。

原子衰變是隨機過程,沒有一定周期

QUOTE:
而且如果爆炸说成立的话,总有一天世界会塌缩成一个引力无限大的奇点,我们知道,像这类类似于黑洞的东西中时间是不存在的,而这个过程中的时间空间都会被扭曲
所以拿两段时间来比是行不通的



QUOTE:
时间也是宇宙大爆炸的产物,自然和宇宙一样是有始有终的,无始无终的观点恐怕是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很多人片面的理解宇宙大爆炸只是物质和能量的爆炸,其实包括时间和空间也是这个爆炸的产物,也就是说,所谓的爆炸不是在一个空屋子里点燃一个爆竹,而是在一个没有充气的气球中点燃一个爆竹,空间是在爆炸中产生的,同时时间也就开始了,如果一定要测量的话,由于开始的时候物质运动的速度很快,时间流逝相对缓慢,随着膨胀速度的放慢,时间流逝速度相对变快,直到收缩的速度加快,时间流逝又将变慢,逐渐走向终点,直到下次爆炸。当然从咱们这些观察者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极长的过程,而对于宇宙这个过程是一瞬也好100亿年也好又有什么区别呢?时间其实很简单,就像一个秒表,不过你跑多久,始终是要清零的。当一切重头开始的时候,难道时间不能重头开始嘛?



QUOTE:
迦莫夫的大爆炸理论后来经迪克和皮布尔斯等人的完善,已经被公认为最能解释各种观测资料的宇宙学理论。而哈勃常数几经修改,已经确定为50--100公里/秒,由此可以估算出宇宙的年龄大约在100亿至200亿年之间,这与最古老的天体的寿命大致是吻合的。
  大爆炸理论给我们描述的世界是:
  大约200亿年以前,整个宇宙是一个密度极高的原始原子(想象一下整个宇宙的质量都集中在那里!),温度也是极高,大约是一万亿度,在某一瞬间爆炸突然发生了,早期弥散在空间的主要是光子,正负μ介子,正负电子,中微子,少量的质子和中子等等。
  当温度降到一千亿度之后,正负μ介子开始湮灭,中子也开始衰变为质子,但这只是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完成的。
  在爆炸30分钟后,温度降低到十亿度左右,此时的质子和中子便可以"安静"下来合成氢氦之类的轻元素了,在此温度之上所有的粒子都是无法靠近在一起的。

現在認為宇宙是在加速膨脹,不會反過來塌縮
那麼時間就是有始無終的,
批評大爆炸論的學者對宇宙誕生的奇點有疑惑,
因為它成了絕對時間的起始點,違反了相對論

最新哈勃常數確定為71公里/秒/百萬秒差距,上面的單位給錯了
宇宙年齡為137億年,誤差不超過百分之一

但宇宙開始時,應該沒有中子和質子吧,有的都是夸克電漿,
3分鐘內都形成了氫,氘,氚,氦的原子核了,那時宇宙已有太陽系的大小,
再往後宇宙密度再降,不可能形成更重的原子核

QUOTE:
似乎不存在比 10-44 秒更短的时间,因为在这时间之内来不及发生除了宇宙诞生之外的任何事件,也就是说任何事件的发生,比如基本粒子的运动,都比这个时间要长,因而也就无法测量和描述,至少在我们的宇宙里不行。

不太清楚也不太明白,那麼光在10-44秒內就不移動了嗎?
從宇宙誕生到誕生後10-44秒,目前沒有任何理論可以解釋當中發生了甚麼事

QUOTE:
另外,我记得现在“米”的定义是按某种光的多少个波长来定的,我不用时钟,数数有几个波长行不?

米是按光在真空中 1/299792458秒中所走的距離定義的

QUOTE:
现在很多物理学研究都是,一些人提出理论,然后一些人以实验证明,然后大家一起获得诺贝尔奖金。因为全才太难的了,光是理论物理学家,都不很难兼物理和数学之所长,爱因斯坦也是在他的好朋友数学教授格罗斯曼的帮助下,才推导出广义相对论的方程式。
所以,像牛顿一样集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发明家于一身的人,能发明一套数学理论来解决物理问题,还能自己设计实验器材来验证自己理论的牛人(人家本来就姓牛嘛),人类历史上只有一个。

牛頓是姓,名是艾薩克
牛頓年代教育不普及,知識少,所以很多學者一人身兼多學
現在資訊爆炸,知識不斷細分,分工,要能再有人兼精多學,基本不可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tobywhcheng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2
编号 36985
注册 2005-4-17


发表于 2005-4-24 16:1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TOP于2005-03-23, 12:50:45发表
另有一个著名的时间谬论,是这样的。

假设有两个碗,一个黑碗,一个白碗。黑碗里有一颗玻璃珠。现在这个玻璃珠跳到了白碗里。1分钟后它又从白碗跳回黑碗(1分钟刚好结束的时候,它出现在黑碗里,这1分钟的时间包含它离开和到达所需的时间,后同),半分钟后再回白碗,4分之1分钟后又跳回去……它就这样跳来跳去,每次间隔的时间是上一次的一半。我们可以想象那个玻璃珠越跳越快,最后非常非常快。那么……问题是,当2分钟刚好到的那一瞬间,这个玻璃珠在黑碗里还是白碗里?

我可以肯定,這個理想實驗做不了
兩碗之間有一定距離,但後來到達無限短時間,波子的速度就要變為無限大

就算不到無限大,速度快,波子的衝量這麼大,
不到兩秒鐘,不是碗碎了便是波子碎了

挑刺的癮又來
不過可以用一個較好的形式表達這個實驗

時間從一開始就被定義為連續體,時間停頓基本不存在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4 20: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74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