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曹操年轻的时候真的想匡扶汉室,爱民如子
性别:未知-离线 正阳真人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8
编号 365345
注册 2010-3-15


发表于 2012-2-16 10:5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7 Jaguar 的帖子

关于《让县自明本志令》,这么重要的文献,《三国志》、《典略》、《魏书》居然没有记载!正是让人诧异。
更让人诧异的是,这篇重要的文献居然是出自一本叫《魏武故事》的书,而且这本书现在已经亡佚了,连作者是谁、成书年代都不清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正阳真人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8
编号 365345
注册 2010-3-15


发表于 2012-2-16 10:5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引用“ suketheyoung ”先生的博文

奸雄的黑色幽默——《让县自明本志令》读感

  《让县自明本志令》(下文简称“《让》”)这个题目也许有些陌生,毕竟这篇文章连《魏志·武帝纪》的原文都没进,而是被收录在了一本叫做什么《魏武故事》的可疑的书里。但不论是说三国,还是上大学学中国古代文选,这篇文章绝对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文中曹操本人的口气有些难以把握。他似乎想说些“狠话”,但只“狠”成了两次;他似乎想主要表达自己遵循天道,但话里有话,让人听起来颇有些别扭。总之,我在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跳:变态啊,曹操一定是因为在赤壁受了刺激而变态了。可转念一想,这篇文章写得真是“事出于深思,义归乎翰藻”,情深意切,为什么就没有被收录进《文选》呢?后来再琢磨起它来,突然发觉其中的“奸雄意味”——曹操生命的最后十年,也就借这篇文章定调了。

  说他写得变态其实不算太夸张。早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吟唱《短歌行》时,曹操的思维就已经有些向“那样的”方向发展了:先是借儿女情长来表达自己渴求贤才(这么理解固然没错,但很难说曹操当时有没有胡思乱想),到了最后一句突然180度转到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让》的先兆吗?实在不好说。

  前半部分先叙述自己的“功绩”,情绪倒还算平和,然后突然一转,喊出了“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倒让我联想到了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同样喋喋不休地向人们传达对方显然已经知道的事情。没有人会否认曹操写这篇“令”的目的是压服朝野,但他的动机有些不纯:说狠话好像并不过瘾,旁敲侧击地讽刺一下这帮“汉朝大臣”才令人舒心。事实的确如此。曹操并非只讲了自己的功绩,而是连着自己野心的发展经历一起吐了出来。这就明白了,曹操的意思是:我今天权势熏天炙手可热,都是你们这群所谓的“汉朝忠臣”干出来的好事。要是没有我,你们的皇上这会儿还不知在那条沟里呢!你们这群大臣现在也不知在那个摊儿上卖烤地瓜呢!你们不感恩戴德,反而议论纷纷,简直就是恩将仇报。所以说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也就由不得你们了。

  曹操的这种论证思路实在令人叫绝,简直就是孟子“五十步笑百步”的翻版!也不要说他动机不纯了,或许曹操的本意根本就没有脱离他固有的那种黑色幽默,就是想用一种并不正式,甚至是嬉笑怒骂的口吻,来嘲笑那些不识时务的人。至于压服,曹操是丞相,又手握兵权,又掌握着皇帝,说什么话不都是压服,何必要用这么大的篇幅。曹操自己都说自己“性不信天命之事”,还不是因为他所处的位置极端尊贵与重要。如此,他还需要像中年妇女一样抖落陈芝麻烂谷子来为自己夺取天下而张本吗?当然不需要,而真正的张本也不可能依靠这些,于是曹操开始了下面的悲情议论。

  说是议论,其实还是“夹叙夹议,以叙为主”。一开始就说“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猜度,每用耿耿”,把自己置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实在令人好笑。刚刚说完“设使无有孤”这样的话,现在又怕人说闲话,这让“接收”这篇“命令”的人怎么相信?不过曹操不管这个,因为他很清楚,这道命令的存在压根就是不合情理的:谦让封地应该上表给皇帝,就算皇帝是个“壳”,意思意思也还是有必要的。可现在曹操忽悠起了自己的“下级”,而且还亮了底牌:我就是忽悠你,你想说什么!你还能说什么!鬼把戏耍到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地步,也就不是什么鬼把戏了,反而变成了一种真情实感。

  我甚至怀疑曹操是不是刚看完《报任少卿书》,一时心血来潮,写了这么一篇不合时宜的文章。反正我是写完了《〈报任少卿书〉读感》之后一下就想到了《让》。下面的内容开始展示曹操的“史学功底”了:齐桓、晋文的恭谦,乐毅的忠心,蒙恬的厄运,难道靠这些东西就能“压服”众臣?“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连妻妾们都被抬出来了,还没死就预备好让这些女人改嫁“传教”,难道靠这些东西也能“压服”众臣?

  当然不可能,这些不过是些铺垫而已,但真正的“压服”也着实强不到哪去。“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能在“紧要关头”用这等大实话来“让县自明本志”,真可谓古今绝唱了。但这不合规矩,总得有些“正议”吧!那好,说说介之推、申包胥吧,他们的“避封逃赏”可是千古传颂的了!可曹操依然没改他那“我就是忽悠你,你能怎样”的意气:让你们这些没事就乱嚼舌头的人好好看看,你们不是“仰慕”这些先贤吗?那就烦劳你们把我曹某人和这些先贤相提并论!实在又是一代绝响!

  《让》基本上就给两年半之后的《册魏公九赐文》确定了“写作方向”。然而令我深感不平的是,这样豪爽痛快的文章竟然没有进入《文选》,反而是《册》文进了,实在遗憾。我想,陈寿之所以不将这篇文章收录进《魏志》正文,可能就是已经看出它根本就没多少实际的政治意义,更多的是曹操作为一个奸雄宣泄自己激愤(“激愤”似乎不太恰当)的场所。可惜萧统他们似乎没有看出这一点,使它永远躺在了“《魏武故事》载公十二月己亥令曰”之后。



相关阅读

  《魏志·武帝纪》(注引《魏武故事》)

  《文选》卷三十五,潘元茂《册魏公九锡文》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7 11:4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03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