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别 | 羽林都尉 |
级别 | 卫将军 |
功绩 | 140 |
帖子 | 6013 |
编号 | 36319 |
注册 | 2005-4-8 |
| |
| | |
|
|
|
空洞地谈忠诚没有什么意义.就拿争议最大的曹操为例,征讨董卓时他还奋不顾身.曹操的第一个争议事件是杀董承一家.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后,先任大将军,后来因为安抚袁绍而让出大将军职位,退任司空代理车骑将军.而曹操杀董承时董承是什么?正是半年前以韂将军晋升车骑将军.董承原来是董卓女婿牛辅手下,李郭祸乱长安时跟随了汉献帝.从他的官职看,突然以杂号将军被提拔为车骑将军,很明显是汉献帝试图剥夺至少是削弱曹操军权的措施.曹操诛杀董氏,应属于权力斗争.同为外戚,当时任辅国将军的伏完就没有牵扯进来.而且毕竟汉献帝下密诏杀曹操在先,总不能要曹操等着送死.汉灵帝死后何进专权,政敌董太后董重等都死得不明不白,也没人说何进谋反,顶多说他跋扈.如果曹操杀董氏后也立刻死了,那么他多半也是和何进一个评价罢了.虽然"以魏武之宏志",这个时候确实已经不能算"衰汉之纯臣".
后来他什么时候有了以魏代汉的念头,这里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有不臣的心思;第二,明确把这个心思表露出来.两点中,第二点其实是重要的.要么有人会说王莽要是早死了肯定是个好名声呢.曹操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念头先不管,明确把它表露给天下还是晋爵魏公受九锡时候的事情.前后董昭等人劝进的具体言辞,和一直为曹操器重荀郁恰在这个时候和曹操产生矛盾,并不偶然.后来蜀魏两国中诸葛亮司马懿的实际权势都不亚于当年的曹操,但是也停留在侯爵,对晋爵王公九锡通通退避,一个把李严"臭骂"一通,一个踌躇"天下将怎么看我?".司马懿死后追赠相国郡公,他弟弟司马孚也仅接受了相国而推辞了郡公.这一点上看,真正意义上以魏代汉的决心应该定在魏公.
至于诸侯们,(东)汉魏的政治经济制度十分不一样.在对待地方豪强政策上,东汉宽容乃至纵容,而曹操则"屡重豪强兼并之法".这方面牵扯各地诸侯豪强的切身利益,传统豪强在汉魏间当然倾向于汉.但是这算不算"忠诚",回顾一下东汉的历史就知道了.请大家参考下面的连接以及相关讨论.
http://www.cchere.net/cbbs/Ps/RA2.asp?AID=211567
或许我们也可以说,"以豪强之胡来,岂东汉之纯臣"吧.实际上,无论谁主政,只要他们也实行类似政策同样会引发"忠臣"们的反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