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真实三国之诸葛亮身后的世界, 连载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4-13 12: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4-10-31, 19:10:03发表
魏国内部大的动乱共有三次,而这三次也就要了三位司马的命。
  1:平王凌,平后司马懿死去。
  2:平毋丘俭、文钦,平后的路上司马师就死去了。好象是文钦的儿子极为勇敢,单枪匹马几乎冲进司马师的营帐,惊得司马师眼睛也掉了出来。
  3:平诸葛诞之乱,即寿春之战,平后不久司马昭也就见上帝了。诸葛诞是诸葛亮的远亲,他死时手下亲近的人没有一个投降,很象田横五百壮士的故事,说明诸葛诞并非是一个一勇之夫。

司马昭并不是死在淮南三叛后不久.淮南三叛平定于258年,司马昭死在264年.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4-15 14: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廖化将军于2004-11-22, 16:32:36发表
前文中不是说过蒋惋治军于涪,还觉得涪离汉中太远了
何以到了最后涪这里没有看出来有军备的样子呢?难道都是时间隔久,被阿斗黄皓给撤了?
或者,更战术一点的因素,廖化一干人,本来就是从涪出发赴汉中剑阁前线的?他们一着急,倾国而出了?
又:剑门关之险,不用太多兵的,多了也放不下;企图夺回汉中则可以理解,只是固守剑阁似乎更应留兵在家里。
如果都是数天内发生的事情,古代军事调动加信息传递会耽误时间,我不大清楚当时这些行动的时间。判断起来,邓艾偷渡,当不是10天可以完成的吧?这时候汉中已不可挽回(除非想反击击溃钟会大军并追击之趁势光复汉中),只是守剑阁的话,以蜀国全军,挤在那个小地方,而且不知道是多少天,他是什么意图?
应该是下一集的内容吧,提前问问。

这个好像不难推断.按照蜀汉投降后十万两千军队的记载,姜维带走主力,按照一半五万估算;汉中被围两城各五千;阳平关是汉中最重要关口,按照一万估算;南方还有一万蜀军,永安方面至少数千,加起来已经八万好几千了.其余地方蜀军不到两万,成都总要留一点(后来诸葛瞻的部队就是从成都派出),涪即使有一些蜀军也无足轻重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4-16 11: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4-11-14, 0:49:37发表
这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姜维不到汉中而到甘肃去屯田,是不是汉中这个地方仍然有黄皓的势力,使姜维害怕。这个时候汉中的守将应该是胡济等人,都是姜维的部下,应该不存在此问题。看来姜维这时仍然坚持他的敛兵聚谷的思路,虚空汉中引诱敌人来攻,等敌人疲惫再从沓中大举反攻,以获大利。呵呵。可问题是沓中离汉中也太远了,这个战略很象蒋琬当年驻大兵在涪一样,纵深得太厉害了。应该说是姜维的一个战略败笔,朋友你们认为呢?

沓中和涪可不一样.沓中最大的问题是来回只有阴平一条路.司马主政后就没有对蜀汉发动过主动进攻,而姜维到沓中后立刻就开始了灭蜀的倒计时,可见这个部署的不平衡足以勾引起魏晋的"贪得无厌".后来灭蜀进展也一样,因为诸葛续对阴平方向的威胁,原本打算驰援各地的廖化等援军被拖在了阴平.后来如果不是诸葛续有欠精明,姜维怎么撤回来还真是大问题.涪并没有这个缺陷.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4 04:3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51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