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10-20 12:08 发表
战国前 1/2 最打酱油的是秦国(战国:前 475 - 前 221,1/2 的位置正好是前 348)。
秦可不算打酱油,那时候一直和魏国死斗,一开始秦不是魏的对手。公元前419年,晋(魏)在河西修筑少梁城,打算以此为据点向河西推进,秦军立刻前来争夺。魏军击败秦军后继续修筑城池,秦国也相应地修筑防御工事。公元前413年,魏军大举西向大败秦军。此后又经过一系列的作战,在公元前408年攻克洛阴(如今陕西大荔西南)合阳(今陕西合阳东南)等要地,河西的土地完全归魏国所有。
秦献公于公元前384年即位后,立刻进行了一系列的富国强兵政策。这时候魏国已经有内讧,令“秦人不敢东向”的名将吴起已经于公元前387年南走楚国。此后公元前382年,秦反攻魏,在洛阴击败韩魏联军。公元前380年,秦献公亲率主力攻入魏国河东腹心地区,在石门(如今山西运城附近)大败魏军,歼灭六万。天下无敌的魏国在本土遭受如此惨败,诸侯震动,周显王也派使者前往祝贺。从此秦魏之间攻守逆转。公元前362年, 秦趁魏和韩赵交战之机再度发难并在少梁大败魏军。此后不但河西难保,连魏国的都城安邑都受到威胁,魏惠王被迫于第二年东逃几百里迁都大梁成了"梁惠王",并在河西修筑长城防止秦国进一步的进犯。而孙膑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和马陵大战(公元前341年)都是此后十几年的事情了。说起来孙膑这两次,多少还有点落井下石的味道。趁魏国再败于齐,秦于公元前352年包围魏故都安邑并迫降守军。前350年,秦迁都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