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古代有没有造假钱的?, 如何防伪?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10-7-6 00: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造假钱的有,多少不知道但也从来没断过。而且不象现在的必要性这么大。中国古代货币大都是重金属,本身有价值,如果铸造的利润超过币值本身,就会被迅速化掉铸造,同样获取大利。唐朝安史之乱后实行两税法,因为当时铸造更有利,有获利三倍半以上的记载,流通的铜钱迅速消失,还因此引发了社会问题,可见一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10-7-9 03: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Ros_Nun 于 2010-7-5 15:22 发表

不太理解哎

如果私铸钱和官钱明显不同,那私铸钱还能流通吗?一看就是假的,还用得出去嘛?

铜本身就是重金属,有价值,和如今的伪钞废纸一张不一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10-7-13 23: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3 sos2290 的帖子

汉朝初年很困难,铸钱这种需要一定成本的东西一下子不能搞起来,所以允许民间铸造流通。随着国力恢复,迟早要把铸币权拿回来。当时私铸钱币混乱,标准一枚铜钱应该重3克左右,有些私铸钱币不到0.7克。同样的铜可以变成四五倍的铜钱,也是一种滥发钞票,通货膨胀。而且不少受工艺所限,杂质多易磨损不便携带流通,实际上成了废品。五铢钱出现以后,货币体系才稳定了下来。五铢钱的制造工艺很不错,而且历代都根据当时的铸造水平有所提高,例如魏晋的五铢钱比汉代就多了些金属边缘,坚固耐用,仿造也并不容易。从此成为主流流通货币,一直到唐朝七百多年不曾更改。唐宋时期的确出现了铜供应不足,铜钱流通不够的情况,首先唐朝的钱就比五铢钱轻了一半,实际上等于同样的铜发钞规模增加了一倍。即使如此,还是出现了铁钱(原则上就没断过)和交子等纸币。铁钱和铜钱相比,容易生锈腐蚀,因此没有大规模流行开来。白银又不曾普及,导致纸币滥发。南宋一年财政收入不过一亿左右,纸币发行却曾经达到一年六亿的规模。忽必烈当政时元朝的纸币(中统钞)发行很有节制,比南宋受欢迎,他死后也不行了,也很快成了法币。明朝初年朱元璋改税收为实物税,实际上就是纸币容易滥发,铜钱流通不足的无奈之举。这个问题一直到明朝中叶,白银大规模流入中国后才得以解决。而纸币真正意义上立足,更要等到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了。

顺便说一句,元朝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以纸币为主要货币的朝代。哪位感兴趣不妨看看其货币财政政策,很有意思。

[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10-7-13 23:1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10-7-14 10: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吴元叹 于 2010-7-14 10:00 发表
南京政府,北京政府,其实又好到哪里去,当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时候,通胀,无疑是最简单的方式

这个倒是很现代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14 22: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13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