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萁谷之失”的分析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8-4-3 06: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箕谷失利可不是小事。下面是《赵云传》对此的记载,

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注意出兵在斜谷,失利在箕谷。找张当时的地图看就知道了,实际上斜谷箕谷是一条道的北南两个出口,北边斜谷,南边箕谷。箕谷后面就是汉中平原,已经无险可守。要是按照这个记载,赵云所部在曹真的压迫下步步后撤,在无法再撤的地方打了一仗,失利但是守住了最后的底线。从这个角度而言,防御本身并不能算是失败的,但蜀汉面临的压力也显而易见。我一直有点好奇的是,街亭打了败仗蜀军前功尽弃,但按照这个态势,街亭即使守住了诸葛亮能不能安心在那里不回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8-4-5 03: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贴一张地图,大家不妨看看箕谷在什么地方

在那个地方打了败仗,总没有安心的道理。阳平关不过是入汉中道路之一,可并不意味着入汉中一定要经过阳平关。更加东边的子午谷骆谷等入汉中的路,明摆着没必要走阳平关。



[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8-4-5 03:1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8-4-16 22: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8-4-16 17:28 发表
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认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在那个地方打了败仗,总没有安心的道理。阳平关不过是入汉中道路之一,可并不意味着入汉中一定要经过阳平关。更加东边的子午谷骆谷等入汉中的路,明摆着没必要 ...

汉中争夺战,有几点可以明确的吧。

1 刘备猛攻阳平关定军山等地,斩夏侯渊后魏军撤退到汉水北岸,双方对峙。估测一下子蜀军进攻线路,走的是剑阁-白水-阳平这条路,猛攻阳平关试图夺取汉中。
2 魏军撤退到汉水北岸后,曹操从长安入汉中,走的是斜谷。看看地图,很正常吧。
3 此时阳平关已经在蜀汉手里,曹操反过来争夺。赵云的那一仗,“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注意魏军败退时落入汉水,什么意思呢,当然是魏军又渡过了汉水进行反击,试图争夺。
4 刘备估计曹操自己来也没用了,“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此时蜀军尚未渡过汉水,“险”当然不是北边的那些险要,而是阳平关等。《武帝纪》中记载,“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说的是双方在阳平关下对峙。
5 曹操撤退放弃汉中,刘备进占。
6 入汉中的数条路,陈仓斜谷子午谷等都是从北面的雍凉入汉中的路线,而不是南边的成都入汉中的路线。

这么看来,汉中争夺战的脉络大概是,

1 刘备从南向北,经过剑阁-白水-阳平线路攻击阳平关,双方较量。
2 夏侯渊兵败被杀,魏军无法支撑,被迫退到汉水北岸。
3 曹操从斜谷入汉中,得到增援的魏军渡过汉水反击。
4 刘备判断曹操无法持久,适当收缩,并派奇兵去抄曹操后路。双方又在阳平关下面较量了一番。不过攻守逆转。
5 曹操虽然付出了相当损失,也无法攻克阳平关。大军又不能在汉中拖延。留下单薄的兵力无法抵抗随时可能从阳平关进行攻击的蜀军,前思后想干脆放弃。

这里面要注意的是魏蜀攻守地位的变化。汉中争夺战的时候,魏领有汉中,要阻止的是蜀军入汉中。蜀军从剑阁-白水-阳平这条路来,大家当然在阳平关死拼。倒过来蜀汉领有汉中时,曹魏进攻,要注意的自然是北面各道路。北方也不是没有从阳平关入汉中的路线。曹操征张鲁,走的是散关南下的路线,阳平关是这条线的入口。到了邓艾钟会灭蜀的时候,钟会从骆谷入川,阳平关已经是汉中出口,进一步进攻四川的入口了。

反过来,诸葛亮历次北伐都是从汉中出兵的,他和曾每次都走阳平关?说明从汉中向北的道路,并非都要经过阳平关吧。路线在那里,魏蜀都走得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8-4-18 00: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8-4-17 08:28 发表

我不过是用曹操争汉中的经历告诉所谓过了斜谷汉中就无险可守的逻辑有多无力. 诸葛亮北伐走的不是阳平关的道路. 那是有好几次都是北上阴平, 建威去北伐. 你说的可是从斜谷进入汉中, 攻取汉中不需要理会阳平关哦 ...

注意曹操的目的是攻取,也就是全部占有汉中,而不是简单的攻。攻取,全部占领汉中,抵挡住蜀汉可能的攻击,当然是要把四周的险要都据为己有才可以。赵云那次,曹真胃口再大其意图也不至于“攻取”汉中。其意图顶多是攻破箕谷折腾一番,或者折腾到诸葛亮在前线受不了不得不回师,或者劫掠破坏一番为北边的损失“出气”,目的已经达到了。曹真的目的比曹操的简单得多,踏入汉中平原即可达到意图,当然没必要打到阳平关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2 15: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7641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