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项羽坑杀秦降将兵20余万, 非要出此下策吗?
性别:未知-离线 天山一剑仙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好贴 3
功绩 47
帖子 187
编号 36308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6-1-17 13: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首先是诸侯联军的军纪问题,项羽连自己联军都不能严格控制,更无论有安抚人心的智慧了。

刘秀河北大破铜马后,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刘秀怎么做,轻装简从遍访铜马营地,安抚数十万降众,铜马将士悦服,大受感动,纷纷说: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从此还留下推心置腹的成语。于是刘秀拆散铜马原来的编制,将人马分配给诸将统领,实力大增,以至于当时人称刘秀为“铜马帝”。

我认为不是客观条件决定二十万秦军非杀不可,而是项羽的智慧/能力决定了他只会做出这样愚蠢并导致他大失人心的错误决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山一剑仙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好贴 3
功绩 47
帖子 187
编号 36308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6-1-17 19: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刘秀只是一个类似的例子而已,既然还不够,那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罢:

项羽率诸侯联军四十万,对二十万降兵尚且不放心。那么刘邦有十万兵,深入秦国大本营,关中何止秦人百万,如果真是战国之人国家观念足够那么强的话,刘邦岂不是深陷绝地么,又何来秦民“唯恐沛公不王关中”之说呢。

或许有人认为关中秦人虽多,都是百姓,没有组织不足以危及刘邦。而实际上秦降兵二十万主要也是临时拼凑的一支队伍,以“骊山徒、人奴产子”为主的一群乌合之众,章邯为首的秦军将领并未有背叛项羽之计,否则项羽也不会留下他们并封王三秦了。失去领导的一支队伍不过是一盘散沙罢了,虽然有可能是个威胁,他们和铜马军差不多。有兄弟提到秦军会比铜马多了国家观念,下面说。

其实这种潜在的威胁也是可以化解的,秦军的成分已经说明,以受秦政府奴役的徒、奴为主,这样的群众对秦国本身更无什么好感,说不定还会感激诸侯军消灭暴政之秦。秦军不是有计议这么说么:“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竟然认为破秦为大善之举,又何曾有什么国家观念。国家兴衰肉食者谋之,普通百姓只要谁对他好他便跟谁罢......

至此已可见,无论秦民还是秦军都并不因亡国而有痛心疾首之憾,反而灭了秦的刘邦,因除秦苛法而大受欢迎,被项羽受降的秦军也认为事已至此,入关破秦为大善之举。可见事之成败唯在政之善否,秦以暴政失民心,项羽以暴易暴,再失民心。

只有刘邦能审时度势,约法三章,自己以身作则,严明军纪,令秦人喜悦。可是项羽残暴,后来入关更是烧杀掳掠,令秦人“大失望”,最后项羽又觉得危险,可是又杀不尽百万秦人,不说自己无法立足,而美其名曰衣锦还乡去了。


当初,项羽如果能妥善处理,严明军纪,善待秦军,以破秦为大善的秦军岂不是反成了秦国的威胁。当然,要求项羽有如此见识的确是难为他了。如何对待秦国降兵何必探讨二千年而不知其解,与项羽同时的刘邦就是个最好的榜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山一剑仙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好贴 3
功绩 47
帖子 187
编号 36308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6-1-17 19: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是呀,同一件事换了人做就不一样了。^_^

另粮食不是问题,秦军投降之后,对项羽的军粮危机不但没有加深反而为之缓和。因为秦军自己有粮食,就在此前,章邯主持的秦军大营为了给围攻巨鹿的前线秦军提供粮草,还专门修了很长的“甬道”。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3 20:2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37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