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李渊是志愿当太上皇吗?, 有人说被李世民赶下来的
性别:未知-离线 旁观者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99
编号 35657
注册 2005-3-31


发表于 2005-4-8 18: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上好凶狠的说……不敢不回。李渊难道会不识时务,看他造反前的装模作样,受贿,汹酒骗过了杨广,在天下大乱时先用小皇帝作保护伞吸引旧王朝势力,后来又抢先自立为皇,吸引新的人才。绝对的识时务者。当时他应该是主动让位的,大势已去了。不让位也必定是个傀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旁观者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99
编号 35657
注册 2005-3-31


发表于 2005-4-10 15: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政治斗争还是不要讲正义,那个圈子里容不得那东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旁观者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99
编号 35657
注册 2005-3-31


发表于 2005-4-17 17: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觉得李渊本来他是想搞二面均衡,让二个儿子不要太作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一开始是想降李建成为蜀王,一会儿又开天策府,让李世民分主洛阳,建天子礼仪。后来又是靠拢李建成。来来去去的,结果反而让二派的矛盾激化了。要是一开始就定下李建成为接班人,并且大力培养其个人功绩,控制李世民的势力。不定不会搞到这种地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旁观者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99
编号 35657
注册 2005-3-31


发表于 2005-4-23 18: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kevinco于2005-04-23, 17:09:14发表
唐太宗适合当皇帝。但为天下所以必需杀兄弑弟,起情可憫。

他杀兄弑弟时会想到天下吗?对此深表怀疑,他应该是满脑子求生罢。关于政治斗争就是这种东西,不进则退。关系最高权位的争斗更是非生即死,人性被压抑到了最低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旁观者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99
编号 35657
注册 2005-3-31


发表于 2005-4-23 22:0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kevinco于2005-04-23, 18:56:28发表
如果只是满脑子求生,后来又怎么会有空前盛世。不可能有人可如此转变的吧!!

是指事变当时啦。你不会认为李世民一边策划事变一边还想着天下百姓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旁观者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99
编号 35657
注册 2005-3-31


发表于 2005-4-27 21: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瑶姬小公主于2005-04-27, 16:10:22发表
我说句公道话,李渊是真不愿意让位于唐太宗
但我要说,唐太宗杀兄弟杀的好……
元吉他能当上好皇帝吗?建成有大功劳吗?
哼,没有唐太宗,怎么有贞观之治?一个兄弟,一个天下百姓,你们说,那个重要?
我要是李世民,也为以天下为公

唐太宗那时应该计划事变就用光脑细胞了,那还有空想这个?百姓?兄弟?应该是思考自己的性命更重要吧。就算喜欢太宗也没必要把他捧的那么高吧。至于元吉和建成,死人是没有功劳和能力可言的,尤其是在权利斗争中失败的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旁观者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99
编号 35657
注册 2005-3-31


发表于 2005-4-27 21:4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4-24, 18:32:33发表
酿成玄武门之变的根源还是在高祖。
在开国帝王中,唐高祖虽然老成持重,但毕竟是靠儿子打江山,在唐王朝统一战争中,三个儿子的势力急剧膨胀,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高祖的地位一直是比较脆弱与尴尬的,尤其是秦王府更是集中了唐王朝的精兵良将且自成一体,不仅是对建成太子地位威胁最大,同时对李渊的皇帝之位也构成一定威胁。
 
在玄武门事变之前,李渊对秦王越发不满,这并非仅仅是来源于妃子的幕后挑拨。唐廷内部权力斗争白热化,实际上形成了高祖、太子、齐王VS秦王的一种政治格局。太子建成是李渊立的合法皇位继承人,保父皇就是保自己,李渊力挺太子建成也是稳固自身地位,这种权力结合是很自然的事。

高祖在三个儿子中搞平衡,无非是利用太子与齐王制横秦王急剧膨胀的势力。可见李渊的皇帝之位来源于力量平衡,但玄武门之变实际上打破了这种力量平衡。太子与齐王被杀,李渊作为皇帝的权利基础被瓦解了。但是当了皇帝的人,没有一个是想主动退位的,李渊退位的最大原因是自身权力基础不复存在(连最亲近的大臣裴寂都被秦王勒令回原籍)高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朝中大势已去。

但我不赞成高祖不退位,李世民就要对自己的父亲下黑手的说法。李世民还不至如此,李渊退不退位无关大局,太子与齐王全家被杀,没有任何人可以同李世民竞争皇位,连皇太孙的可能性都不存在,李世民自身地位几经确定无疑了,继承皇位是早晚的事。李世民轼父不可能也不必要,高祖不退位,秦王照旧发号施令是事实上的皇帝;高祖退位,秦王是名与实归,是名正言顺的真皇帝,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李世民即使等不及了想当皇帝,也不会傻到自己向李渊说的地步,由自己直接逼宫,父子之间未免尴尬,秦王旧臣自然会出面对李渊旁敲侧击,高祖原本就是隋朝官场的老滑头,还是懂得时务的。

高祖那时已经没有真正可倚靠的臣子了,本来依靠儿子比依靠外人来说是个较好的选择,但是儿子太厉害,老父亲能力压不住就变成了惨剧了。说起来还是李渊能力不足啊。要是自己完全掌控军队就没有这种事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6 21:3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23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