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XM8 于 2006-11-11 15:46 发表
永乐依山傍水本来是没什么问题,但是那里是黄土高原,缺乏地下水,一旦河水被截断就完蛋了。这种情况种谔对徐禧提过,但是徐禧不听。没有地下水的城池是不能坚守的,徐禧非要坚守,怨不得老天。
沈括当时不 ...
的却,永乐城建的非常仓促,高永能的弟弟高永亨就说,永乐城刚建完,城体还没风干,很危险!结果徐禧听了大怒,当即就把高永亨下了大牢
其次徐禧严格说根本算不上文人!他并不是进士科班出身!而是一个布衣,因为当时没有互联网,否则的话估计就是某军事论坛的版主之类!总之有一腔热血,平时没事常常拿着剑刺来刺去嘴里还念叨“我这么一刺,准保撂倒好几个西夏人”,其实最初的宋军李宪,种鄂,沈括都提出了合理的修城计划,比如修筑乌延城,但徐禧却他提出了一个完全令武官们不能接受的计划!
种鄂在fu延是除了沈括之外的二把手竟然也被徐禧羞辱了一番,沈括最初是支持徐禧的,但后来沈括修正了自己的看法,提出放弃永乐,把它留给西夏人,宋军实施反包围,让永乐成为西夏人的墓地!
但徐禧根本听不进去,本来沈括是要和他一块去永乐的,他居然还认为沈括会抢他的功劳,就一个人去,而且非常仓促以才带了2万5千战斗部队,加上永乐l驻军不过3万人,结果一去野战失败,被三十万人包围,其他各路宋军远道来救远水难解近渴而且还被西夏人阻击!
本路的种鄂,沈括对这个钦差大臣早就一肚子火了也不卖力!
加之当时绥德有羌人勾结西夏企图叛乱,沈括认为永乐丢了无伤大雅,绥德丢了河东不保,所以!种鄂据他自己说手里当时只有老弱兵2千,当然这基本是在胡说八道!徐禧做得太过火,把同僚们全惹毛了,所以所有人都在看他笑话!
实际宋朝的文人很会打仗的,比如王韶,章质夫,蔡挺,张亢干的都比武官出色,宋朝文人知识面广,他们数学,天文,军事都喜欢有所涉及!
宋朝在真宗以前严格的说文人不准带兵的,要带兵就要“转武”就像著名的柳开哪样,所谓转武就要接受武官的头衔,从为武人,宋朝武人地位稍低,但是宋朝的文人仍然不计个人得失很多都转武了!
不过到了范仲淹那会,老范拒绝转武,后来朝廷不了了之,文人就正式开始直接带兵了!
当然老范作为文官带兵功绩实际远谈不上北宋第一,前10也难,最好的当属王韶,开熙和路拓地千里!其次是章质夫平夏大捷,奔袭天都
扭转乾坤!还有老范时代的张亢对西夏战争功绩也是非常显赫,同时代的狄青也比不上!
我们说的沈括在永乐之战前就指挥了一场葭芦寨之战打得非常漂亮声东击西,侧后掩护!
还有永乐城战后的卢秉也是文人,在永乐战后2年,一举击毙西夏头号名将永乐战役指挥官仁多伶仃,大破西夏军。替徐禧和永乐将士们报了仇!
不过徐禧永乐之战虽然愚蠢,但还是很勇猛,亲自上城头厮杀!最后不知所往!
应该说文人指挥不差,不过战斗经验就差了,永乐城破文官们都往城门跑,结果城门口都是人敌我混杂,结果统统死于乱军之中,武官像曲珍,吕整就有经验,知道这时候要从城头爬下去,因为这时候敌人势必都往城门口冲。结果逃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