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宋帝国元丰五路西征始末, 转个帖兼讨论
性别:未知-离线 756159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34743
注册 2005-3-16


发表于 2006-11-12 08: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1-11 15:46 发表

永乐依山傍水本来是没什么问题,但是那里是黄土高原,缺乏地下水,一旦河水被截断就完蛋了。这种情况种谔对徐禧提过,但是徐禧不听。没有地下水的城池是不能坚守的,徐禧非要坚守,怨不得老天。

沈括当时不 ...

的却,永乐城建的非常仓促,高永能的弟弟高永亨就说,永乐城刚建完,城体还没风干,很危险!结果徐禧听了大怒,当即就把高永亨下了大牢
其次徐禧严格说根本算不上文人!他并不是进士科班出身!而是一个布衣,因为当时没有互联网,否则的话估计就是某军事论坛的版主之类!总之有一腔热血,平时没事常常拿着剑刺来刺去嘴里还念叨“我这么一刺,准保撂倒好几个西夏人”,其实最初的宋军李宪,种鄂,沈括都提出了合理的修城计划,比如修筑乌延城,但徐禧却他提出了一个完全令武官们不能接受的计划!
种鄂在fu延是除了沈括之外的二把手竟然也被徐禧羞辱了一番,沈括最初是支持徐禧的,但后来沈括修正了自己的看法,提出放弃永乐,把它留给西夏人,宋军实施反包围,让永乐成为西夏人的墓地!
但徐禧根本听不进去,本来沈括是要和他一块去永乐的,他居然还认为沈括会抢他的功劳,就一个人去,而且非常仓促以才带了2万5千战斗部队,加上永乐l驻军不过3万人,结果一去野战失败,被三十万人包围,其他各路宋军远道来救远水难解近渴而且还被西夏人阻击!
本路的种鄂,沈括对这个钦差大臣早就一肚子火了也不卖力!
加之当时绥德有羌人勾结西夏企图叛乱,沈括认为永乐丢了无伤大雅,绥德丢了河东不保,所以!种鄂据他自己说手里当时只有老弱兵2千,当然这基本是在胡说八道!徐禧做得太过火,把同僚们全惹毛了,所以所有人都在看他笑话!
实际宋朝的文人很会打仗的,比如王韶,章质夫,蔡挺,张亢干的都比武官出色,宋朝文人知识面广,他们数学,天文,军事都喜欢有所涉及!
宋朝在真宗以前严格的说文人不准带兵的,要带兵就要“转武”就像著名的柳开哪样,所谓转武就要接受武官的头衔,从为武人,宋朝武人地位稍低,但是宋朝的文人仍然不计个人得失很多都转武了!
不过到了范仲淹那会,老范拒绝转武,后来朝廷不了了之,文人就正式开始直接带兵了!
当然老范作为文官带兵功绩实际远谈不上北宋第一,前10也难,最好的当属王韶,开熙和路拓地千里!其次是章质夫平夏大捷,奔袭天都
扭转乾坤!还有老范时代的张亢对西夏战争功绩也是非常显赫,同时代的狄青也比不上!
我们说的沈括在永乐之战前就指挥了一场葭芦寨之战打得非常漂亮声东击西,侧后掩护!
还有永乐城战后的卢秉也是文人,在永乐战后2年,一举击毙西夏头号名将永乐战役指挥官仁多伶仃,大破西夏军。替徐禧和永乐将士们报了仇!
不过徐禧永乐之战虽然愚蠢,但还是很勇猛,亲自上城头厮杀!最后不知所往!
应该说文人指挥不差,不过战斗经验就差了,永乐城破文官们都往城门跑,结果城门口都是人敌我混杂,结果统统死于乱军之中,武官像曲珍,吕整就有经验,知道这时候要从城头爬下去,因为这时候敌人势必都往城门口冲。结果逃脱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756159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34743
注册 2005-3-16


发表于 2006-11-12 12: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江城子 于 2006-11-12 09:13 发表
兄台好文,看到兄台也是05年注册的老人了。如若不弃,还望兄台多发妙文,以餮我等!

其实在古代,由于没有专门的武官学校,所以知识分子都延续着学习军事和技击的传统。所以其实古代文人当统帅的例子 ...

宋朝除了武举,针对文人还设立“武足安边和运筹决胜两个军事科目,”但文人们一般看不起这两科,甚至有近代学者认为这两科有名无实,但新的研究表明并非如此。
另外就是武举,很多文人为了做官,也会去考,比如元丰西征一文中的郭景修,少年时代就刻苦用功,企图考文科,但宋朝才子太多,任你苦读还是屡试不第!没办法改靠武举结果塌上了仕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756159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34743
注册 2005-3-16


发表于 2006-11-12 12: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6-11-12 10:34 发表

其实作为西北统帅的范仲淹和韩琦,夏竦,没有他们许多名将是不可能脱颖而出的,因此于国家之军事功勋,这两人是相当大的

况且有羌人谓龙图老子,夏人称小范老子,可见范仲淹威名之盛,不下实战将领

范,韩,夏本身战绩并不算出从,但在战略上,人才培养,士兵训练上的却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西夏人虽能数胜,却不能占一州之地。地盘不能扩大,自然得不偿失,越战越弱。最后连元昊自己也坚持不下去了!最后称臣了事!
此外范仲淹,韩琦非常重视军官们的军事理论学习,宋朝兵书一类属于“内参”中低级军官是没有资格看的!韩琦,范仲淹却不这样做,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另外范仲淹的民族政策,联合各个被西夏压迫的部落联合对抗,也很有效!
说了这么多好话,但实事求是地讲,单范仲淹西北的军事战绩而言只能算宋朝文官中一般。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756159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34743
注册 2005-3-16


发表于 2006-11-13 22: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江城子 于 2006-11-12 22:43 发表


元昊和宋军开战,几乎每战必胜。只是西夏和游牧民族还不太一样,长期以来和汉人打交道已经养成了他们依赖汉人贸易获取生活必需品的习惯。宋夏一开战,不仅宋朝停止了对西夏的各种岁赐,而且关闭了边境贸易, ...

其实每战必胜也谈不上,输掉的战役也有一些,特别是两次兔毛川之战一次输给了王凯死了好几千,甚至司马温公这个向来夸大失败的反战人士也承认王凯的兔毛川大胜为第一大捷,认为西夏人至少死了一万!
而麟府战役中第二次兔毛川之战西夏军再败于张亢,宋方的记录是斩首2千级,如果真的是斩首数,那已经是个很可观的数字了。
此外定川寨之战元昊的另一路人马伏击宋军景泰未果也死伤惨重,被斩首近千级。
当然总体而言西夏当时还是胜多败少,打了不少胜仗,但始终没有一场决定性的歼灭战,三川口之战根本不能算像样的胜仗,攻打延州失败,不过“击溃”一只8千到1万的援军!
好水川战果很是丰硕,但自己死伤也很惨重,而宋军也不过是个2万人的军团。 定川寨是最漂亮的,不过消灭了宋朝的部分突围部队万人,其余没突围的完好无损!所以元昊始终没有真正打一场诸如萨尔浒,松山,或者君子馆那样的主力军团级别的歼灭战,而李元昊在战略上缺乏头脑,竟然挑完了宋又去和辽干,未免过于疯狂,有学者统计和辽的战争西夏至少损失了25%的畜牧业,可谓一场的惨痛的胜利!一个不太完美的优秀的军事家,一个极为蹩脚的战略家,一个三流的政治家!注定了李元昊悲剧的收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756159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34743
注册 2005-3-16


发表于 2006-11-20 17: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江城子 于 2006-11-12 09:13 发表
兄台好文,看到兄台也是05年注册的老人了。如若不弃,还望兄台多发妙文,以餮我等!

其实在古代,由于没有专门的武官学校,所以知识分子都延续着学习军事和技击的传统。所以其实古代文人当统帅的例子 ...

其实我写的元丰西征还是有不少不如意之处,总之还是希望抛砖引玉。文中还是有些不妥之处,比如过高夸大了郭景修的作用,后来仔细考虑,郭景修不过是个左侍禁的低级武官,很可能墓志对其作用加以了夸大!总之大家还是要批判的看!
近来写了裴村战役大约万字,总之又臭又长,试图对这一战役作些新的诠释!希望共同进步!
该文可见我的博客http://www.blogcn.com/user51/f22raptor/index.html当然也可到友情网站军事历史论坛去看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8 21:3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42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