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甲乙丙jyb 于 2010-3-17 08:12 发表
1、关羽自己已经立下了保证,“酒且斟下,某去便来”,通常看来,关羽需要短时间斩华雄。
关羽短时间诈败的战例是有的:关公大怒,纵马向前。王忠挺枪来迎。两马相交,关公拔马刺斜便走。嘉靖本是兄的强项,本以为不需要我举例。
2、马超和许褚、太史慈和孙策、姜维和邓忠都是武力接近的对手之间的挟枪,马超比邓忠、孙策强,相应的许褚也比太史慈、姜维强,兄片面强调马超有失偏颇。
3、我已经说的够清楚了,兄怎么还在问。我说毛本的许褚不如嘉靖本的许褚强,那是因为我倾向于毛本许褚是“想闪却来不及闪”。至于兄不同意,兄非要认为毛本许褚是“能闪故意不闪”那是兄的自由。
笑。关羽虽然是立下保证,但没有立下多少合内一定斩华雄的保证。关羽诈败王忠那出,是因为关羽想要生擒王忠,要留活口回来问话,所以只能用诈,总不能一刀劈了王忠吧?如果关羽斩华雄真的是用拖刀计,那将是整部三国里的第一个拖刀计战例,作者岂会省略不提??关羽一向自视甚高,除非是常规单挑奈何不了对手,否则他是不可能一上场就想用拖刀计的,甲兄能否找出关羽使用过拖刀计的先例?
即便许褚比太史慈、姜维强又怎样?太史慈、姜维好歹没有先弃枪吧?他们可有回防不及的狼狈?面对马超的进攻,许褚丢刀挟枪难道比太史慈姜维还从容?我看老兄又犯了选择性无视的毛病。
原文只有一个。如果你真的认为我的“许褚主动不闪”的观点更接近原文,那么你的“想闪却来不及闪”的观点难道不是与原文背道而驰?事实上,除了甲兄,地球人都知道,“许褚闪了并用胳膊挟枪”才是我的观点。我之所以调侃许褚主动不闪,是想告诉甲兄,真要“忠于原文”读死书的话,你的观点还不是正版。所以,请甲兄勿拿忠于原文当挡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