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天涯转贴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讨论贴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132669-1-1.html
性别:未知-离线 fgjkghk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4
编号 34168
注册 2005-3-7


发表于 2006-9-17 17: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障碍


除此之外,杨荣、杨溥都不是等闲之辈,这三个老江湖守在那里,王振就只能乖乖地做他的奴才和太监。



这股文官集团的势力正是王振掌权路上的第一个障碍,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事后证明,真正能够对王振起到遏制作用的,是第二道障碍,而组成这道障碍的,是一个女人。



一个女人能拥有比文官集团更为强大的力量吗?



是的,在我看来,还不仅如此。这位伟大的女性不但能够左右朝政,还能废立天子!



此人就是朱祁镇的祖母——张太皇太后。



十一年前,她是张皇后,十年前,她是张太后,现在,她是张太皇太后。



在这十一年中,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每失去一个亲人,她的级别就提升一次。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让人痛苦的提升。



死者已矣,活人还得好好干,张太皇太后擦干眼泪,开始辅佐自己的孙子,实际上,如果不是她的决定,朱祁镇是当不了皇帝的。



在朱瞻基死后,由于太子很小,且有传言太子并非其母孙贵妃所生,而是由宫女代生的,所以太子地位很不稳固,外地藩王来当皇帝的谣言传得满天飞。在这关键时刻,张太后坚决地支持了太子朱祁镇,并拥立他为皇帝。



这样的一个人,不要说论能力,就是排资历也能吓死人,真正做到了“号令天下,谁敢不从”。



而这位祖母级的人物也并不是光说不练的,王振就曾经被她恶整过一次,这件事情也成为了王振心中永远的痛。



正统(英宗年号)元年(1436)二月,张太皇太后召集五大臣入朝开会,等到这五个人到齐后,张太皇太后把皇帝领了过来,让他看清楚这五个人,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五个人是先帝留给陛下的,如果陛下有什么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和这五个人商量。”



随后,她又说出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



“如果事情没有得到这五个人的赞成,你就不能做!”



年幼的朱祁镇畏惧地看着他的这位祖母,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一旁的五大臣十分感动,但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位太皇太后叫他们来绝不仅仅是要表示对他们的信任,她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



过了一会,张太皇太后命令宣王振进宫,王振得命后立刻入宫面见,他也绝对想不到,自己人生中的最大一场噩梦即将开始。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05]   

王振入宫后,看见五位大臣和皇帝都在场,估计是在开高级别会议,召自己前来,莫非是要委以重任?



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此之前,张太皇太后的话已经讲完,她之所以不散会,就是要等王振。



王振跪拜行礼后,刚才还和颜悦色地太皇太后一下子从慈母变成了恶煞(颜色顿异)!她突然对王振大喝:



“你侍候皇帝的起居,不过是个宦官而已,却多有不法的行为,今天,我要杀了你!”



就在太后大喝的同时,殿上的侍卫拔出了亮闪闪的刀,架在了王振的脖子上。



骂完后立刻就动手,招呼都不打一个,从其动作熟练度和时间连接上看,相信这一连串的举动应该是经过预先彩排的。



原先一团和气的大殿突然杀气腾腾,王振顿时魂不附体,他万想不到,今天让他进宫的目的不是委以重任,而是准备让他进鬼门关参观旅游。



一脸杀气的太后站在殿上,亮闪闪的刀剑拔了出来,面对着突然发生的一切,王振吓得浑身发抖,不停地打哆嗦。这一景象的突然出现不但出乎王振的意料,也让在场的五位大臣一头雾水。



他们这才明白,这位平常神色温和的太后竟然还有这么凶狠的一面,而让他们到场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交待事情,还同时给他们安排了观众的角色。



朱祁镇大为吃惊,便跪下来求祖母开恩,而大臣们也一起求情。其实张太皇太后并不是真想杀掉王振,因为当时的王振实在算是个老实人,也没有犯什么错误,于是她便顺水推舟,饶恕了王振,但同时恶狠狠地警告他:



“今天看在有人为你求情的分上,就饶了你,今后不准你干预国事!”



王振狼狈不堪地退了出去,太皇太后那可怕的眼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造成了他的心理阴影,自此之后,只要见到这位太皇太后,他就如同老鼠见了猫一样,马上退避三舍,逃之夭夭。



事实也是如此,张太皇太后并没有放松对王振的敲打,隔三差五地便会找个时间把王振叫过去骂一顿,这种搞法使得王振痛苦不堪,足足被骂七年。



有这样的两个障碍,王振的夺权道路可谓任重道远,因此他及时转变策略,对三杨礼敬有加,每次到内阁去传旨时候,都摆出一副羞涩的表情,像刚上门的女婿见老丈人一样,畏畏缩缩地站在门外,不敢进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fgjkghk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4
编号 34168
注册 2005-3-7


发表于 2006-9-24 22: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准备与抉择

        在这短短的几天中,王振一直做着青史留名的美梦,而其他的人也有着各自的行动。
      
        首先是大臣们,当他们听说这个如同惊天霹雳般的消息后,顿时炸了锅,纷纷上书反对,带头的是吏部尚书王直。
      
        吏部就是人事部,由于主管官员任命职权,故而位居六部之首,吏部尚书也有了一个专门的称呼--天官,可见其威望之高。
      
        在王直的带领下,百官联合上奏折反对出征,但可惜的是,王振是司礼监,并且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反对无效。
      
        除了这些人外,兵部的两位主官也上书反对,他们分别是兵部尚书邝埜和兵部侍郎于谦。
      
        邝埜,宜章人,永乐年间进士出身,他为人清廉,十分正直,对于王振的胡作非为很是不满,这次他上书反对,正是他一贯以来正派品行的表现,不出所料,他的反对也被驳回,但这并不是他劝阻行为的结束,事实上,作为一个从始至终参加了这次远征的人,他把自己的忠诚保留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这位于谦,正是我们后面篇章的主角,要说这位仁兄实在不是一般的强,他的能力和人望也不是一般的高,他得罪过第一号红人王振,且从未认错,居然就在王振眼皮子底下还能复官至兵部侍郎,而王振也拿他没有办法,可见其根基之牢固,背景之深厚。
      
        这两位兵部高级官员的抗议被驳回后,也只好去继续他们的工作,为远征作准备。按照规定,皇帝出征,兵部主要领导应该陪同,经过内部商议,最终做出了决定:
      
        邝埜陪同出征,于谦暂时代理兵部事宜。
      
        事实证明,正是这一决定挽救了大明帝国的国运。
      
        与他们相比,其余两位辅政大臣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三杨已经死了,胡濙没有什么能力,而真正应该起作用的张辅却一言不发。
      
        这就太不应该了,张辅率军平定安南,曾身经百战,不可能不知道这一举动的危险性,此人是四朝老臣,王振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如果要争论起来,王振可能还不是他的对手,但年老心衰的张辅却令人失望地保持了沉默。
      
        虽然一言不发,虽然明知危险,但张辅最终还是与皇帝一起出发远征,不是作为指挥官,只是作为一个陪同者。
      
        你把儿子交给我,我就陪他走到底吧。
      
        大臣们乱成一团,各有各的打算和行动,皇帝也有,皇帝也是人,在出差之前,他也要交接好工作,告别亲人,这才能打好包袱上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fgjkghk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4
编号 34168
注册 2005-3-7


发表于 2006-9-24 22: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朱祁镇现在就面临着这两项工作,他首先把国家大权交给了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应该说朱祁镇是一个品行温和的人,他和他的弟弟关系也十分的好,而他的弟弟也十分规矩,对于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从不贪心,比如说--皇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祁镇放心地将国家大权交给了他。
      
        然而朱祁镇不明白的是,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事情会变化,人也是会变的
      
        当一个人习惯了某种权威和特权后,他就无法再忍受失去它们的痛苦。
      
        权力在带给人们尊严的同时,也会带给他们自私。
      
        交待完国家大事后,朱祁镇去向自己的妻子--钱皇后告别。
      
        正统七年(1442)对大明王朝而言并不是个好的年份,正是在这一年,张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夺取了国家大权,但这一年对于朱祁镇本人而言,却是幸福的。因为就在这一年,他迎娶了自己的皇后钱氏。
      
        自古以来,几乎是有多少皇帝就有多少皇后,而且皇后的人数只会多不会少。事实上,皇后一直以来都是不可忽视的一股政治力量,从武则天到慈禧,她们在历史中担任的戏份绝不比某些男主角少,当然,更多的皇后则是默默无闻,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也有一些皇后因为她们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权谋手段被载入史册,名留青史。
      
        这位钱皇后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名字一直流传下来,为后人传颂
      
        但她与历史上的那些权后们不同,她不是靠自己的权术阴谋、政治手段让人们记住她的。
      
        她凭借的是最为简单也最为真诚的东西--感情。
      
      
        她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了历代的史官,于是她的事迹就此流传下来,并感动了更多的人。
      
        所以在之后的篇章中,我们也会讲述这位不平凡的女人,讲述她的不朽传奇。
      
        一个女人的传奇,因真情而不朽。
      
        皇后与皇帝之间有真的感情吗,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至少在这位钱皇后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感情,没有任何功利、纯真的感情。
      
        在那三千佳丽的深宫中,无数阴谋诡计每一天都在不断上演,为了争宠、争权,原本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会变得比男子更加阴狠毒辣,有的甚至不惜杀掉自己的骨肉去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武则天)。
      
        但这决不是说她们可恨,可憎,事实上,在我看来,她们是一群可怜的人。
在那权力决定一切的世界中,有了皇后和宠妃的名分,有了权力,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要想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消除所有的感情和同情心,变得冷酷无情。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在我看来,这些可怜的女人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自私,而是自保。
      
        而在我们后人眼中,所谓后宫就是一笔算不清的烂账,争宠、夺位、争嫡周而复始,不厌其烦,乌烟瘴气。
      
        这位钱皇后,就是乌烟瘴气的后宫中盛开的一朵莲花。
      
        朱祁镇十分喜爱他的这位原配夫人,也十分照顾她,钱皇后并非出生大富大贵之家,懂得生活不易,即使在做了皇后以后,她也没有习惯养尊处优的生活,只是尽心尽力对待自己的丈夫,还经常动手做些针线。而朱祁镇数次要给她的亲戚封侯,都被她推辞。
      
        在很多人看来,皇后衣食无忧,母仪天下,做针线不过是消遣。
      
        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如果钱皇后知道,几年以后,她竟然会用自己的针线手艺做活去换取东西,不知会作何感想。
      
        总而言之,这个皇后并不一般,她不要官,也不要钱,除了一心一意对自己的丈夫,她似乎没有其他的要求。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她对朱祁镇的感情是真实的,经得住考验的,在她眼中,这个叫朱祁镇的人的唯一身份只是她的丈夫,无论朱祁镇是皇帝,还是俘虏,或是被自己的亲弟弟关押的囚徒,这个身份始终没有变过。
      
        在朱祁镇向他告别,准备出征的那个晚上,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但我相信,这位妻子会像所有普普通通的出征士兵的妻子一样,嘱托自己的丈夫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并说出那句曾被说过无数次,但仍然值得继续说下去的话:
      
        "我会等你回来的"。
    此时的朱祁镇也不会知道,他的传奇经历就要开始了。对于这个年仅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而言,这是一次令人期待的兴奋经历。他一直尊重有加的"王先生"是不会错的,亲征无疑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客观地讲,朱祁镇对这次即将到来的失败是负有责任的,但主要责任绝不在他,因为他不过是个没有多少从政经验,且过于容易相信别人的一个年轻人而已。
      
        王振才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暂时不说责任在谁,其实就在大军出发的同一天,几百里外的大同已经爆发了一场大战。
      
        战争的地点在阳和,这一战以明军的全军覆没告终,必须说明的是,这场战争完全体现出了也先军队的强悍,因为明军是有备而来,且得到了大同镇守太监郭敬的全力支持。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军仍然不是也先军队的对手。
      
        除了全军覆没外,领军大将宋瑛也被阵斩,随军的太监郭敬还算聪明,躲在草丛中装死,才最终逃过一劫。
      
        只有一个人逃了回来,这个人叫做石亨,也是大军的主将。
      
        自己的所有部下都被也先杀死,本人也落荒而逃,这对于一个指挥官而言,是最大的侮辱,但石亨是幸运的,在不久之后,他将有机会亲手拿起武器,为死去的同胞复仇。
      
        战胜的也先已经打扫了战场,养精蓄锐,等待着对手的到来。
      
        而对于这一切,尚在梦境中的王振是不知道的,他始终天真地认为,只要大军出发,看见敌人,一拥而上,就能得到胜利。
      
        二十万大军就在这个白痴的引导下,沿居庸关、怀来,向大同挺进,而前方等着他们的,是死亡的圈套。
      
        八月一日,大军到达大同,在阳和差点被干掉的郭敬已经逃回来,并见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王振。
      
        看着郭敬那惊魂未定的眼神和体态,王振不禁嘲笑了他一番。
      
        "我有二十万大军,还怕也先吗?"
      
        但郭敬接下来说的话,却真正震惊了本就是无胆小人的王振。
      
        他汇声汇色地向王振讲述了那从前的战斗故事,并添油加醋地描述了战败时的惨况。
      
        司礼监王振,也就是个奴才。
      
        在他大权在握的日子里,他作威作福,不可一世,还梦想着建功立业。其实在心底,他很清楚,自己不过是骗取了皇帝的信任,狐假虎威的一个小人,一个懦夫。
      
        于是他一改之前的豪言壮语,立刻下令班师。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00: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73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