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亲近武将之32历史名将篇
性别:男-离线 leizhen
(雷)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1-11 22: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忍不住也想补充两句,先说亲近武将吧,我觉得主要分以下几种吧:血缘关系,比喻关系和知遇关系

1.血缘关系
孔丘和孔融亲近,
孙膑和孙坚亲近,
刘邦和刘备亲近
显然都是因为血缘的关系

2.比喻关系
乐毅和诸葛亮 管仲亲近  
管仲和诸葛亮 乐毅亲近  
萧何和诸葛亮亲近
吕尚和张良亲近
这些人的关系是全靠诸葛亮串起来的,孔明尝自比管仲乐毅,关公听了,很不爽:"你吹牛吹得太大了把”,旁边司马徽搭话了:“我看也是,最多比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罢了。”关晕倒。(这么说应该吕尚和张良的亲近武将也都应该加上诸葛亮才对
而《三国志·诸葛亮传》称其:“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孔明也可比萧何了

类似的还有:
吴起和曹操亲近
项羽和孙策亲近
杨大眼和关羽张飞亲近
秦琼和关羽亲近
尉迟恭和关羽亲近
首先曹操和吴起除了性格相似以外,更重要的是曹操“用兵仿佛孙、吴”,诸葛亮《后出师表》中提到“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孙策则人称“小霸王”。而杨大眼据《魏书·杨大眼传》所言:“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秦琼呢好像有个绰号“赛关羽”?(貌似他绰号超多的),并且还有关公战秦琼的典故,两人看来很有缘啊。
 

QUOTE:
      甲   (山东话)关公是哪的人?
  
  乙 山西蒲州人。
  
  甲 山西人为么到我们山东来杀人?有我们的命令吗?
  
  乙 啊?
  
  甲 这是我们的地盘儿。你知道关公是谁的人吗?
  
  乙 不知道。
  
  甲 他是阎锡山的队伍!
  
  乙 嗐,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 为么不唱我们山东的英雄?我们山东有好汉秦琼。

至于尉迟恭和关羽嘛......首先尉迟恭和秦琼算是秤不离砣吧.......而秦琼又和关羽亲近......再加上尉迟恭和关羽都是山西人(老乡啊)......所以和关羽亲近啦。哈哈.......好吧,我承认好像这个真的很牵强.......

3.知遇关系
管夷吾和鲍叔牙亲近
李斯和嬴政亲近
蒙恬和嬴政亲近
萧何和刘邦亲近
张良和刘邦亲近
韩信和萧何亲近
这些显然都是类似的,都是后者对前者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后者的慧眼识珠发现前者的才能,前者也不会有后来的成就把(自己都有些绕糊涂了,大家应该看的懂我得意思吧)


剩下不属于以上三种的,瞎猜一下吧
蔺相如和邓芝亲近:邓芝夷陵之战后单枪匹马前往东吴说孙权与蜀结盟,油鼎置于前而不变色,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任务,有当年蔺相如之风。
王翦和严颜、黄忠、黄盖亲近:不清楚,可能真的因为都是老当益壮的典范吧
范增和张昭亲近: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可惜言不听计不从,后来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范增忿而里去,途中病死,惨啊。而张昭被“小霸王”孙策以师友之礼对待,文武之事,都由张昭主理,孙策死时张昭也是托孤之臣之一,“内事不决问张昭”。可惜后来和孙权总是相处的不是很融洽,失宠后还被孙权当中羞辱。范增和张昭两位老臣经历类似,也算是难兄难弟了。
高长恭和周瑜亲近:都是大帅哥,引万千少女为之疯狂的那种,但都可惜天妒英才命不长。
岳飞和关羽、姜维亲近:这个.....好像关羽当上武圣之前这个位置一直是岳飞坐的,而姜维和岳飞都矢志北伐中原但都功亏一篑,《三国演义》言姜维“乐毅伐齐遭间阻,岳飞破敌被谗回。”
秦良玉和马超亲近不知道,可能真如lz所说那样吧 。
郑成功和周瑜亲近都是“水神”(周瑜应该是水神加火神),另外也都命不长

先写这么多吧,呵呵

[ 本帖最后由 leizhen 于 2007-1-11 22:28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wu255 2007-1-12 12:27 +50 好帖奖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eizhen
(雷)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1-12 16: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8 颖颖 的帖子



QUOTE:
不过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李斯和蒙恬之间没有排斥关系。

蒙恬和李斯之间算不上有什么深仇大恨吧,真正和蒙恬有排斥关系的应该是赵高才对,赵高曾因犯罪被蒙毅依法判以死罪。但秦始皇舍不得,破例赦免了他,又官复原职。但从此之后赵高对蒙氏兄弟恨之入骨,伺机挟嫌报复。始皇病亡于沙丘后,赵高鼓动如簧之舌争取到大权在握的丞相李斯的支持,然后与李斯、胡亥一道,诈称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恶毒地伪造了令扶苏与蒙恬自杀的遗诏。李斯感觉是被赵高骗上“贼船”的,本身与蒙恬无仇。真正要整蒙恬的是赵高。

QUOTE:
胡亥既然高之言,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臣请为子与丞相谋之。”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危可安也,安可危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于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斯曰:“吾闻晋易太子,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6 06:5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64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