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天涯转贴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589
20/20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天涯转贴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讨论贴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132669-1-1.html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71
发表于 2009-3-11 15: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61]
自打追缴张献忠开始,杨嗣昌就没舒坦过。
要知道,张献忠他老人家,原本就是打游击的,而且在四川一带混过,地头很熟,四川本来地形又复杂,这里有个山,那里有个洞,经常追到半路,人就没了,杨大人只能满头大汗,坐下来看地图。
就这么追了大半年,毫无结果,据张献忠自己讲,杨嗣昌跟着他跑,离他最近的时候,也有三天的路,得意之余,有一天,他随口印出一首诗。
这是一首诗,一首打油诗,一首至今尚在的打油诗(估计很多人都听过),打油诗都能流传千古,可见其不凡功力,其文如下:
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
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
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尺路。
文采是说不上了,意义比较深刻,所谓邵巡抚,是指四川巡抚邵捷春,廖参军,是指监军廖大亨。据张献忠同志观察,这二位一个是经常来转转,一个是经常跟着他走,只有杨嗣昌死追,可是没追上。
这首诗告诉我们,杨嗣昌很孤独。
所有的人,都在应付差事,出工不出力,在黑暗中坚持前行的人,只有他而已。
在史书上,杨嗣昌是很嚣张的,闹腾这么多年,骂他的口水,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然而无论怎么弹劾,就是不倒。就算他明明干错了事,却依然支持他,哪怕打了败仗,别人都受处分,他还能升官。
当年我曾很不理解,现在我很理解。
他只是信任这个人,彻底地相信他,相信他能力挽狂澜,即使事实告诉他,这或许只能是个梦想。
毕竟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能够彻底地相信一个人,是幸运的。
崇祯并没有看错人,杨嗣昌终将回报他的信任,用他的忠诚、努力,和生命。
崇祯十三年(1640)十二月,跟着张献忠转圈的杨嗣昌得到了一个令他惊讶消息:张献忠失踪。
对张献忠的失踪,杨嗣昌非常关心,多方查找,其实如张头领永远失踪,那也倒好,但考虑到他突遭意外(比如被外星人绑走)的几率不大,为防止他在某地突然出现,必须尽快找到这人,妥善处理。
张献忠去向哪里,杨嗣昌是没有把握,四川、河南、陕西、湖广,反正中国大,能藏人的地方多,钻到山沟里就没影,鬼才知道。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72
发表于 2009-3-11 15: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62]
但张献忠不会去哪里,他还有把握,比如京城、比如襄阳。
京城就不必说了,路远坑深,要找死,也不会这么个死法。而襄阳,是杨嗣昌的大本营,重兵集结,无论如何,绝不可能。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某某事情绝无可能,建议你给他两下,把他打醒。
张献忠正在去襄阳的路上。
对张献忠而言,去襄阳是比较靠谱的,首先,杨嗣昌总跟着他跑,兵力比较空虚,其次,他的老婆孩子都关在襄阳,更重要的是,在襄阳,有一个人,可以置杨嗣昌于死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创造了跑路的新纪律,据说一晚上跑了三百多里,先锋部队就到了,但人数不多——十二个。
虽然襄阳的兵力很少,但十二个人估计还是打不下来的,张献忠虽然没文凭,但有常识,这种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所以这十二个人的身份,并不是他的部下,而是杨嗣昌的传令兵。
他们穿着官军的衣服,趁夜混入了城,以后的故事,跟特洛伊木马计差不多,趁着夜半无人,出来放火(打是打不过的),城里就此一片浆糊,闹腾到天明,张献忠到了。
他攻下了襄阳,找到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就开始找那个能让杨嗣昌死的人。
找半天,找到了,这个人叫朱翊铭。
朱翊铭,襄王,万历皇帝的名字,是朱翊钧,光看名字就知道,他跟万历兄是同辈的,换句话说,他算是崇祯皇帝的爷爷。
但这位仁兄实在没有骨气,明明是皇帝的爷爷,见到了张献忠,竟然大喊:千岁爷爷饶命。
很诡异的是,张献忠同志非常和气,他礼貌地把襄王同志扶起来,让他坐好。
襄王很惊慌,他说,我的财宝都在这里,任你搬用,别客气。
张献忠笑了,他说,你有办法让我不搬吗?
襄王想想也是,于是他又说,那你想要什么?
张献忠又笑了:我要向你借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脑袋。
在杀死襄王的时,张献忠说:如果没有你的脑袋,杨嗣昌是死不了的。
此时的杨嗣昌,刚得知张献忠进入湖广,正心急火燎地往回赶,赶到半路,消息出来,出事了,襄阳被攻陷,襄王被杀。
此后的事情,按很多史料的说法,杨嗣昌非常惶恐,觉得崇祯不会饶他,害怕被追究领导责任,畏罪自杀。
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很无聊。
文章引用自当年明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angnianmingyue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73
发表于 2009-3-13 15: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63]
如果是畏罪,按照杨嗣昌同志这些年的工作状况,败仗次数,阵亡人数,估计砍几个来回,都够了,他无需畏惧,只需要歉疚。
真实的状况是,很久以前,杨嗣昌就身患重病,据说连路都走不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按照今天的标准,估计早就住进高干病房吊瓶了。
然而他依然坚持,不能行走,就骑马,吃不下,就少吃或不吃,矢志不移地追击张献忠。我重复一遍,这并非畏惧,而是责任。
许多年来,无论时局如何动荡,无论事态如何发展,无论旁人如何谩骂,弹劾,始终支持,保护,相信,相信我能挽回一切。
山崩地裂,不可动摇,人言可畏,不能移志,此即知己。
士为知己者死。
所以当他得知襄王被杀时,他非常愧疚,愧疚于自己没有能够尽到责任,没有能够报答一个知己的信任。
一个身患重病的人,是经不起歉疚的,所以几天之后,他就死了,病重而亡。
他终究没能完成自己的承诺。
他做得或许不够好,却已足够多。
对于杨嗣昌的死,大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当时的,一种是后来的,这两种态度,都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活该。
当时的人认为,这样的一个人长期被皇帝信任,实在很不爽,应该死。
后来的人认为,他是刽子手,罪大恶极,应该死。
无论是当时的,还是后来的,我都不管,我只知道,我所看到的。
我所看到的,是一个人,在绝境之中,真诚,无条件信任另一个人,而那个人终究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选择,没有选择
杨嗣昌死了,崇祯很悲痛,连他爷爷辈的亲戚(襄王)死了,他都没这么悲痛,非但没追究责任,还追认了一品头衔,抚恤金养老金,一个都没少。知己死了,没法以死相报,以钱相报总是应该的。
其实和崇祯比起来,杨嗣昌是幸运的,死人虽说告别社会,但毕竟就此解脱,彻底拉倒。
而崇祯是不能拉倒的,因为他还要解决另一个问题,一个更麻烦的问题。
崇祯十三年(1340),崇祯正忙着收拾张献忠的时候,皇太极出兵了。
虽然此前他曾多次出兵,但这一次很不寻常。
因为他的目标,是锦州。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74
发表于 2009-3-13 15: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64]
自打几次到关宁防线挖砖头未果,皇太极就再也没动过锦州的心思,估计是十几年前被袁崇焕打得太狠,打出了恐x症,到锦州城下就打哆嗦。
所以每次他进攻的时候,都要不远万里,跑路、爬山、爬长城,实在太过辛苦,久而久之,搏命精神终于爆发,决定去打锦州。
但实践证明,孙承宗确实举世无双,他设计的这条防线,历经近二十年,他本人都死了,依然在孜孜不倦地折腾皇太极。
皇太极同志派兵打了几次,毫无结果,最后终于怒了,决定全军上阵。
同年四月,他发动所部兵力,包括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甚至连尚可喜、孔有德的汉奸部队,都调了出来,同时,还专门造了上百门大炮,对锦州发动了总攻。
守锦州的,是祖大寿
事情的发展告诉皇太极,当年他放走祖大寿,是比较不明智的。因为这位仁兄明显没有念他的旧情,还很能干,被围了近三个月,觉得势头危险,才向朝廷求援。
而且据说祖大寿的求援书,相当地强悍,非但没喊救命,还说敌军围城,若援军前来,要小心敌人陷阱,不要轻敌冒进,我还撑得住,七八月没问题
但崇祯实在够意思,别说七八月,连七八天都没想让他等,他当即开会,商量对策。
开会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要不要去,二、派谁去。
第一个问题很快解决,一定要去。
就军事实力而言,清军的战斗力,要强于明军,辽东能撑二十多年,全靠关宁防线,如果丢了,很没戏了。
第二个问题,也没什么疑问,卢象升死了,杨嗣昌快死了。
只有洪承畴。
问题解决了,办事。
崇祯十三年(1640)五月,洪承畴出兵了。
得知他出兵后,皇太极就懵了。
打了这么多年,按说皇太极同志是不会懵的,但这次实在例外,因为他虽然料定对方会来,却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多。
洪承畴的部队,总计人数,大致在十三万左右。属下将领,包括吴三桂、白广恩等,参与作战部队除本部洪兵外,还有关宁铁骑一部,总之,最能打的,他基本都调来了。
本来是想玩玩,对方却来玩命,实在太敞亮了。
文章引用自当年明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angnianmingyue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75
发表于 2009-3-16 16: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65]
考虑到对方的战斗能力和兵力,皇太极随即下令,继续围困锦州,不得主动出战,等待敌军进攻。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很晕。
因为洪承畴来后,看上去没有打仗的打算,安营、扎寨,每天按时吃饭,睡觉,再吃饭,再睡觉,再不就是朝城里(锦州)喊喊话,兄弟挺住等等。
晕过之后,他才想明白,这是战术。
洪承畴的打算很简单,他判定,如果真刀真枪拼命,要打败清军,是很困难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守在这里,慢慢地耗,把对方耗走了,完事大吉。
这是个老谋深算的计划,也是最好的计划。对这一招,皇太极也没办法,要走吧,人都拉来了,路费都没着落,就这么回去,太丢人。
但要留在这里,对方又不跟你开仗,只能耗着。
耗着就耗着吧,总好过回家困觉。
局势就此陷入僵持,清军在祖大寿外面,洪承畴在清军外面,双方就隔几十里地,就不打。
当然,清军也没完全闲着,硬攻不行,就开始挖地道,据说里三层、外三层,赛过搞网络的,密密麻麻。
但事实告诉我们,祖大寿,那真是非一般的顽强,而且他还打了埋伏,之前跟朝廷说,他可以守八个月,实际满打满算,他守了两年。
就这样,从崇祯十三年(1640)五月到崇祯十四年(1641)五月,双方对峙一年。
六月底,开战了。
洪承畴突然打破平静,出兵,向松山攻击挺进。
这个举动大大出乎清军的意料,清军总指挥多尔衮(皇太极回家)没有提防,十万人突然扑过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战败。
消息传来,皇太极晕了,一年都没动静,忽然来这么一下,你打鸡血了不成?
多年的作战经验告诉他,决战的时刻即将到来,于是他立即上马,率领所有军队,前往松山。
但是,有个问题。
当时皇太极,正在流鼻血。
一般说来,流鼻血,不算是个问题,拿张手纸塞着,也还凑合。
但皇太极的这个鼻血,据说相当之诡异,流量大,还没个停,连续流了好几天,都没办法。
但军情紧急,在家养着,估计是没辙了,于是皇太极不顾流鼻血,带病工作,骑着马,一边流鼻血,一边就这么去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76
发表于 2009-3-16 16: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66]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没有找东西塞鼻孔,却拿了个碗,就放在鼻子下面,一边骑马一边接着,连续两天两夜赶到松山,据说到地方时,接了几十碗。
反正我是到今天都没想明白,拿这碗干什么用的。
会战地点,松山,双方亮出底牌。
清军,总兵力(包括孔有德等杂牌)共计十二万,洪承畴,总兵力共计十三万,双方大致相等。
清军主将,包括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等精锐将领,除个把人外,都很能打。
洪承畴方面,八部总兵主将,除吴三桂外,基本都不能打。
至于战斗力,就不多说了,清军的战斗力,大致和关宁铁骑差不多,按照这个比率,自己去想。
换句话说,要摊开了打,洪承畴必败无疑。
但洪承畴,就是洪承畴。
崇祯十四年(1641) 七月二十八日,洪承畴突然发动攻击,率明军抢占制高点乳锋山,夺得先机。
他十分得意,此时他的军中的一个武官对他说了一件事:
占据高地固然有利,但我军粮少,要提防清军抄袭后路。
然而洪承畴似乎兴奋过度,把那个人训了一顿,说:
我干这行十几年,还需要你提醒?
大多数历史学者认为,这句话,就是他失败的最终原因。
因为就战略而言,固守是最好的方法,进攻是最差的选择,而更麻烦的是,当时的洪承畴,在进攻之前,只带了三天的粮食。
无论如何,只带三天的粮食,是绝对不够的。
所以结论是,一贯英明的洪承畴,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最终导致了战败。
我原本认为,这个结论很对,洪承畴很蠢,起码这次很蠢。
后来我想了想,才发现,洪承畴不蠢,起码这次不蠢。在他看似荒谬的行动背后,隐藏着一个极为精明的打算。
其实洪承畴并不想进攻,他很清楚,进攻极为危险,但他没有办法。
因为有个人一直在催他,这个人的名字叫陈新甲,时任兵部尚书,而这位陈尚书的外号,叫小杨嗣昌。
杨嗣昌同志的特点,是风风火火,玩命了干,能得这个外号,可见陈大人也不白给。
自打洪承畴打持久战,他就不断催促出战,要洪督师赶紧解决问题,是打是不打,多少给个交代。
但洪承畴之所以出战,不仅因为陈尚书唠叨,像他这样的老油条,是不会怕唐僧的。
文章引用自当年明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angnianmingyue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77
发表于 2009-3-17 15: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67]
他之所以决定出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两个字——没钱。
我查过资料,明末时期的军饷,以十万人计,吃喝拉撒外加工资、奖金,至少在三十万两白银以上。
要在平时,这也是个大数,赶巧李自成、张献忠都在闹腾,要是洪承畴再耗个几年,崇祯同志的裤子,估计都要当出去。
所以不打不行。
但洪承畴不愧为名将,所以在出发前,他想出了一个绝招:只带三天粮食。
要还没明白,我就解释一遍:
带上三天粮食出征,如果遇上好机会,就猛打一闷棍,打完就跑,也不怕对手断后路。
如果没有机会,看情形不妙,立马就能跑,而且回来还能说,是粮食不够了,才跑回来的,对上面有了个交代,又不怕追究政治责任,真是比猴还精。
精过头,就是蠢
如果换了别人,这个主意没准也就成了,可惜,他的对手是皇太极。
皇太极不愧老牌军事家,刚到松山,还在擦鼻血,看了几眼,就发现了这个破绽。
八月二十日,就在洪承畴出发的第二天,他派遣将领突袭洪军后路,占领锦州笔架山粮道。
“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洪承畴彻底休息了。
当然,当然,在彻底休息前,洪承畴还有一个选择——突围。
毕竟他手里还有十几万人,要真玩命,还能试试。
于是他找来了手下的八大总兵,告诉他们事态紧急,必须通力合作,然后,他细致分配了工作,从哪里出发,到哪里会合,一切安排妥当,散会。
我忘了说,在这八个总兵里,有一个人,叫做王朴。
第二天,突围开始。
按照洪承畴的计划,突围应该是很有秩序的,包括谁进攻,谁佯攻,谁殿后,大家排好队,慢慢来
可还没等洪承畴同志喊一二三,两个人就先跑了。
那两个先跑的人,一个是王朴。
如果没有重名,这位王朴兄,应该就是八年前,在黄河边上收钱,放走诸位头领的总兵同志。
照此看来,他还是有进步的,八年前,收钱让别人跑,现在撒腿就跑,也没想着找皇太极同志拿钱,实在难得。
而另一位带头逃跑的,史料记载有点争议,但大多数人认为,是吴三桂。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78
发表于 2009-3-17 15: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68]
无论如何,反正是散了,彻底散了,全军溃败,无法收拾,十余万人土崩瓦解,被人杀的,被踩死的,不计其数,损失五万多人。
洪承畴还算是镇定,关键时刻,找到了曹变蛟、丘民仰,还聚了上万人,占据松山城,准备伺机撤退。
可是皇太极很不识相,非要解决洪承畴,开始围城,劝降。
洪承畴拒不投降,派使者向京城求救。
可他足足等了半年,也没有等来救兵,他很纳闷,为什么呢?
因为他糊涂了,就算用脚趾头想,也能明白,援兵是绝不会到的。
要知道,他老人家来,就是救援锦州的,能带的部队都带了,可现在他也被人围住,再去哪里找人救他?
其实洪承畴同志不知道,皇帝陛下也在等,不过他等的,不是救兵,而是洪承畴的死亡通知书。
按史料的说法,洪承畴同志被围之后不久,京城这边追悼会什么的都准备好了,家属慰问,发放抚恤,追认光荣,基本上程序都走了,就等着洪兄弟为国捐躯。
其实洪承畴原本也这么盘算来着,死顶,没法顶了,就捐躯。做梦都没想到,他连捐躯都没捐成。
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二十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松山副将夏承德与清军密约,打开了城门,洪承畴被俘。
几个月后,无计可施的祖大寿终于投降,这次,他是真的投降了。
自崇祯十三年(1641)至崇祯十五年(1643),明朝和清朝在松山、锦州一带会战,以明军失利告终,史称“松锦大战”。
除宁远外,辽东全境陷落,从此,明朝在关外,已无可战。
消息传到北京,照例,崇祯很悲痛,虽然这几年他经常悲痛,但这次,他尤其激动,连续几天都泪流满面,因为他又失去了一位好同志——洪承畴。
按目击者的说法,洪承畴同志被抓之后,非常坚强,表示啥也别说了,给我一刀就行,后来英勇就义,眼睛都没眨,很勇敢,很义气。
所以崇祯很是感动,他亲自主持了洪承畴同志的追悼会,还给他修了坛(明朝最高规格葬礼),以表彰他英勇就义的精神。
洪承畴没有就义,他投降了。
当然,他刚被俘的时候,还是比较坚持原则的,没有投降,结果过了几天,由于平时没有注意批评和自我批评,关键时刻没能挺住,还是投降了。
文章引用自当年明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angnianmingyue
[
本帖最后由 leizhen 于 2009-3-17 15:43 编辑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79
发表于 2009-3-18 17: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69]
至于他投降后的种种传奇,就不说了,可以直接跳过,说说他的结局。
清朝统一中原时,洪承畴由于立下大功,干了很多工作,有很大的贡献,被委以重任,担任要职。
清朝统一中原后,洪承畴由于立下大功,干了很多工作,有很大的贡献,被剥夺一切官职,光荣退休。
后来他死了,死后追封爵位,三等阿达哈哈番,这是满语,汉语翻译过来,是三等轻车都尉。
如果你不清楚清朝爵位制度,我可以解释,高级爵位分为公、候、伯、子、男五级,每个爵位,又分一到三等,一等为最高。
男爵再往下一等,就是轻车都尉,三等轻车都尉,是轻车都尉中的最低等。我查了一下,大致是个从三品级别。
我记得洪承畴活着给明朝打工时,就是从一品太子太保,死了变从三品,有性格。
后来又过了几十年,乾隆发话,要编本书,叫做贰臣传。
所谓贰臣,通俗点说,就是叛徒,洪承畴同志以其光辉业绩,入选叛徒甲等。
在此之前,似乎就是乾隆同志,还曾发话,说抗清而死的黄道周,堪称圣人,说史可法是英雄,要给他立碑塑像。
我又想起了陈佩斯那个经典小品里的台词:
叛徒,神气什么!
好像还是这个小品,另一句话是:
你说我当时要是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吗?
絮絮叨叨说这几句,只是想说:一、历史证明,叛徒是没有好下场的。同志瞧不起的人,敌人也瞧不起。
二、黄道周挺过来了,我敬佩,卢象升挺过来了,我景仰,洪承畴没挺过来,我鄙视,但理解。
咬牙挺过来,是不容易的。
所以,我不接受,但我理解。
气数
现在的崇祯,基本已经焦了,里面打得一塌糊涂,外面打得糊涂一塌,没法混了。
但他还是要撑下去,直到撑死,因为最能折腾他的那位仁兄还没出场。
据说打崇祯十二年起,崇祯同志经常做梦,梦见有一个人,在他的手上,写了一个字——有。
这是个很奇怪的梦,而且还不止一次,所以他把这个梦告诉文武大臣,让他们帮忙解释。
大家听说,都说很好,说很吉利,我想了想,有道理,因为有,总比没有好。
然而有一个人却大惊失色,这个人叫王承恩,是崇祯的贴身太监。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80
发表于 2009-3-18 17: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70]
散朝后,他找到了崇祯,对他说出了这个梦境的真实意义,可怕的寓意——大明将亡。
按照王承恩的解释,这个有,实际上是两个字。上面,是大字少一撇,下面,是明字少半边。
所以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大明,要少一半。
崇祯不信,不敢信,大明江山,自打朱重八起,二百多年,难道要毁在自己手上?
个人认为,崇祯同志过于忧虑了,因为毁不毁,这事不由他。
但这个梦实在比较准,我查了一下,他做梦的时间,大致就是那个毁他江山的人,出现的时间。
崇祯十二年(1639),一个人从深山中走出。
他的随从很少,很单薄,且很不起眼,无论是张献忠,还是皇太极,他都望尘莫及。但命中注定,他才是最终改变一切的人,五年之后。
这人我不说,你也知道是李自成。
李自成在山里蹲了一年多,干过什么,没人知道,只知道他出来之后,进步很快。
一年多时间,他又有了几千人,占了几个县城。
但就全国而言,他实在排不上,有时经济困难,还得找张献忠拉兄弟一把。
鉴于生计困难,崇祯十三年(1640)初,他率军进入河南,新年新气象,他准备到那里碰碰运气。
通常来讲,这个想法没啥搞头,因为之前他经常全国到处出差,河南也是出差地之一,跑老跑去,没什么意外惊喜。
但这次不一样。
崇祯十三年(1640),河南大旱。
这场大旱,史料上说,是两百多年未遇之大旱,河南的景象,借用古人的话: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大旱也好,没有鸡叫也罢,没有牛,没有猪都罢,有一样东西,是终究不会罢的——征税。
不征税,就没钱打张献忠,没钱防皇太极,必须征。
这么个环境,让人不造反,真的很难。
至于结局,不用想也知道,劳苦大众,固然劳苦,也是大众,劳苦久了,大众就要闹事,就要不交税,不纳粮,于是接下来,就是那句著名的口号: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之前我说什么来着?气数。
没错,就是气数。
其实气数这玩意,说穿了,就是个使用年限,好比饼干,只能保质三天,你偏三年后吃,就只能拉肚子。
文章引用自当年明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angnianmingyue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81
发表于 2009-3-19 21: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71]
又好比房子,只能住三十年,你偏要住四十年,就只能住危房,没准哪天上厕所的时候,被埋进去。
什么东西,都有使用年限,比如大米,比如王朝,比如帝国。
不同的是,大米的年限看得见,王朝的年限看不见。
看不见,却依然存在。
对于气数,崇祯是不信的,开始不信。
等到崇祯十四年,怕什么来什么,后院起火,前院也起火,卢象升死了,辽东败了,中原乱了,信了
在一次检讨会上,他紧绷了十四年的神经,终于崩溃了。
他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说:
我登基十四年,饱经忧患,国家事情多,灾荒多,没有粮食,竟然人吃人,流寇四起,这都是我失德所致啊,这都是我的错啊。
他不停地哭,不停地哭。
我同情他。
大臣们似乎也很同情,纷纷发言,说这不是您的错。
但不是皇帝的错,是谁的错呢?
气数。
几乎所有的人,众口一词,说出了这两字。
崇祯终于认了,他承认这是气数。但他终究是不甘心的:
“就算是气数,人力也可补救,这么多年了,补救何用?
然后接着大哭。
崇祯大哭的时候,李自成正在前进,在属于他的气数上,大踏步地前进。
在河南,他毫不费力地招募了十几万人,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占领了河南全境,所向披靡,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以及我们的老熟人福王朱常洵。
鉴于崇祯同志的倒霉史,已经太长,鉴于他受的苦,实在太多,鉴于不想有人说我拿崇祯同志混事,还鉴于我比较乐观,不太喜欢落井下石,所以,我决定简单点,至少保证你不至于看得太过郁闷。
李自成同志依然在前进,一年后,他进入陕西,击败了明朝的最后一位猛人孙传庭,占领西安。明军就此再无还手之力。
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在西安,集结所有兵力,准备向京城出发,他将终结这已延续二百七十多年的帝国。
在出发前,他发出了一道檄文,文中有八个字:
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嗟尔,明朝
对于上述八个字,崇祯应该是认账的,因为不认账不行。
[
本帖最后由 leizhen 于 2009-3-19 21:58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82
发表于 2009-3-19 21: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72]
上台以前,憋足了劲要干掉那个死人妖,死人妖干掉了,又出来党争,后金入侵,看准了袁崇焕,要他出来上岗,一顿折腾,后金没能折腾回去,袁督师倒给折腾没了,本想着卧薪尝胆,忍几年,搞好国内经济建设,再去收复大好河山,结果出了天灾,又出来若干人等造反。
调兵,干掉若干人等,若干人等被干掉,又出来了若干更狠的人(比如张献忠、李自成),再调兵,把若干更狠的人,又打下去,投降的投降,跑的跑,正准备一鼓作气……
清军打进来了。
好吧,那就去打清军,全部主力调到辽东,打个一年半载,好不容易把人熬走,后院又起火了,投降的不投降,跑进去的又跑出来。
很巧,又是灾荒,大荒,没法活,于是大家跟着一起造反。
这种编剧思路,很类似于早些年的经典电视剧《渴望》,按当时编剧思路,就是找个弱女子,什么坏事、孬事、恶心人到死的事,都让她碰上,整体流程大致是,一棍子打过来,挺住,再一棍子打过来,继续挺住,挺到最后,就好人一生平安了。
崇祯的故事就是这样,他挨棍子的数量,估计比渴望女主角要多得多,抗击打能力更强,但不同的是,他的故事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因为他的故事,是真实的,而真实的东西,往往都很残酷。
崇祯并非一个温和的人,他很急躁,很用力,用今天的话说,叫用力过猛,但那个烂摊子,不用力过猛,只能收摊。
崇祯很节俭,他的衣服、袜子,都打了补丁,请注意,打补丁的,并不一定很节俭,往往很浪费,比如后来清朝的道光同志,衣服破了,让人去打了个补丁,五十两白银,这哥们全然是败家的,还说特便宜。
而崇祯的补丁,是他找老婆打的,免费。
此外,崇祯还有个特点:走路慢,因为走得快,里面的破衣服就会飘出来——节俭是节俭,脸面还是要的。
他工作很努力,每天白天上朝,晚上加班,据史料记载,大致要干七八个时辰(十四到十六个小时),累得半死不活,第二天接着干。
简单地说,崇祯同志干的,是这样一份工作,没有工作范围,没有工作界限,什么都要管,每天上班,不是跟人吵架(言官),就是看人吵架(党争),穿得破烂,吃得也少,跟老婆困觉较少,只睡五六小时,时不时还有噩耗传来,什么北边打过来,西边打过去,祖坟被人烧了,部将被人杀了,东西被人抢了等等。
这工作,谁干?
文章引用自当年明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angnianmingyue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83
发表于 2009-3-20 15: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73]
最不幸的是,崇祯同志以上所有的不幸,都无法换来一个幸福的结局——他的努力,终究失败。
但比最不幸更不幸的是(简称最最不幸),崇祯知道这点。
知道结局(注:悲剧),也无法改变,却依然要继续,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悲哀。
史料告诉我们,崇祯同志应该知道自己的结局,他多次谈到命数,气数,经常对人哀叹:大明天下,奈何亡于朕手!
然而他依然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到长城心不死,撞了南墙不回头,往死了干,直到最后结局到来,依然没有放弃,直到兵临城下的那一天,依然没有放弃。
一个了不起的人。
结局到来的具体过程,就没必要细说了,我说过,我是个有幽默感的人,很明显,至少对于崇祯而言,这段并不幽默。
我还说过,我是个不喜欢写废话的人,同样,对崇祯而言,这段是废话。
当然,对李自成同志而言,这段很幽默,也不是废话,他从陕西出发,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到了北京。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军队到达西直门(他从西边来),开始攻城。
崇祯同志有句名言,诸臣误我,还有一句,是文臣人人可杀,三月十七日,事实证明,这两句话很正确。
内阁大臣拿不出主意,连话都没几句,且不说了,守城的诸位亲信,什么兵部尚书、吏部侍郎,压根就没抵抗,全部打开城门投降。
当天,外城失陷,第二天,内城失陷
崇祯住在紫禁城,就是今天的故宫,故宫有多大,去过的地球人都知道。
这里,就是他的最后归宿。
三月十八日的夜晚
在这个夜晚,发生了很多事,都是后事。
其实后事处理起来,也很简单,就几句话,后妃上吊,儿子跑掉(对于后患,大多数人都不留),料理完了,身边还有个女儿。
这个女儿,叫做长平公主,关于她的前世今生,金庸同志已经说过了,虽然相关内容(包括后来跟韦小宝同志的际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胡扯,但有一点是正确的,他确实砍断了女儿的手臂。
这个举动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实际情况,却比许多人想象中复杂得多,但无论如何,原因很简单,他不希望这个女儿落入敌人的手中,遭受更大的侮辱。
不是残忍,而是慈爱。
我知道,许多人永远无法理解,那是因为,他们永远无需去理解。
处理完一切后,崇祯决定,去做最后一件事——自尽。
自尽,是一件比较有勇气的事,按照某位哲学家的说法,你敢死,还不敢活吗?没种。
但现实是残酷的,而今这个世界,要活下去,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气。
但崇祯的死,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态度,负责任的态度。
我说过,所谓王朝,跟公司单位差不多,单位出了事,领导要负责任,降级、扣工资、辞退,当然,也包括自尽。
崇祯决定自尽,他打算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如下观点:
一、 绝不妥协。
二、 绝不当俘虏。
三、 尊严
于是,在那天夜里,崇祯登上了煤山(今天叫做景山),陪在他身边的,还有一个叫做王承恩的太监。
就这样吗?
就这样吧
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
他走向了那颗树。
应该结束了。
按照惯例,每个人的讲述结束时,会有一句结束语,而当这个王朝结束的时候,也会有一句话,最后一句话。
是的,这句话我已经写过了,不是昨天,也不是前天,而是几年以前,在我的第一本书里,朱元璋登基那一段的最后,有一句话,就是那句,几年前,我就写好了。
还记得吗?
所有的王朝,他的开始,正如他的结束,所以才有了这句结束语,没错,就是下面这句:
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84
发表于 2009-3-22 12: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74]
结束了
结束了吗?
结束了。
真的结束了吗?
没有。
从理论上说,文章结束了,但从实践上说,还没有。
废话
其实历史和小说不一样,因为历史的答案,所有人都知道,崇祯同志终究是要死的,而且肯定是吊死,他不会撞墙,不会抹脖子,不会喝敌敌畏,总而言之,我不说,你们都知道。
所以结局应该是固定的,没有支线。
但是,我的结局,并不是这个。换句话说,我的文章,有两个结局,这只是第一个。
我读了十五年历史,尊重历史,所以这篇文章从头至尾,不能说无一字无来历,但大多数,都是有出处的。我不敢瞎编。
所以第二个结局,也是真实的,只不过比较奇特,它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最后,我决定把这个比较奇特的结局写出来。
大头都写完了,俺歇几天,还要整理文稿,争取一两个星期后,就能完成并发出来。
写了这么久,我写得很辛苦,诸位也看得辛苦,两星期后再见,保重。
我去困觉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85
发表于 2009-4-10 12: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77]
徐宏祖旅行的唯一阻力,是他的父母。他的父亲去世较早,只剩他的母亲无人照料。圣人曾经教导我们:父母在,不远游。
所以在出发前,徐宏祖总是很犹豫,然而他的母亲找到他,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男儿志在四方,当往天地间一展胸怀!”
就这样,徐宏祖开始了他伟大的历程。
他二十岁离家,穿着布衣,没有政府支持,没有朋友帮助,独自一人,游历天下二十余年,他去过的地方,包括湖广、四川、辽东、西北,简单地说,全国十三省,全部走遍。
他爬过的山,包括泰山、华山、衡山、嵩山、终南山、峨眉山,简单地说,你听过的,他都去过,你没听过的,他也去过。
此外,黄河、长江、洞庭湖、鄱阳湖,金沙江、汉江,几乎所有江河湖泊,全部游历。
在游历的过程中,他曾三次遭遇强盗,被劫去财物,身负刀伤,还由于走进大山,无法找到出路,数次断粮,几乎饿死。最悬的一次,是在西南。
当时,他前往云贵一带,结果走到半路,突然发现交通中断,住处被当地土著围,过了几天,外面又来了明军,又开始围,围了几天,就开始打,打了几天,就开始乱。徐宏祖好歹是见过世面的,跑得快,总算顺利脱身。
在旅行的过程中,他还开始记笔记,每天的经历,他都详细记录下来,鉴于他本人除姓名外,还有个号,叫做霞客,所以后来,他的这本笔记,就被称为《徐霞客游记》。
崇祯九年(1636),五十岁的徐宏祖决定,再次出游,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出游,虽然他自己没有想到。
正当他考虑出游方向的时候,一个和尚找到了他。
这个和尚的法号,叫做静闻,家住南京,他十分虔诚,非常崇敬鸡足山迦叶寺的菩萨,还曾刺破手指,血写过一本法华经。
鸡足山在云南。
当时的云南鸡足山,算是蛮荒之地,啥也不通,要去,只能走着去。
很明显,静闻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自己要一个人去,估计到半路就歇了,必须找一个同伴。
徐宏祖的名气,在当时已经很大了,所以他专门找上门来,要跟他一起走。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86
发表于 2009-4-10 12: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78]
对徐宏祖而言,去哪里,倒是个无所谓的事,就答应了他,两个人一起出发了。
他们的路线是这样的,先从南直隶出发,过湖广,到广西,进入四川,最后到达云贵。
不用到达云贵,因为到湖广,就出事了。
走到湖广湘江(今湖南),没法走了,两人坐船准备渡江。
渡到一半,遇上了强盗。
对徐宏祖而言,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他已经遇到好几次了,但静闻大师,应该是第一次。此后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反正徐宏祖赶跑了强盗,但静闻在这场风波中受了伤,加上他的体质较弱,刚撑到广西,就圆寂了。
徐宏祖停了下来,办理静闻的后事。
由于路上遭遇强盗,此时,徐宏祖的路费已经不足了,如果继续往前走,后果难以预料。
所以当地人劝他,放弃前进念头,回家。
徐宏祖跟静闻,是素不相识的,说到底,也就是个伴,各有各的想法,静闻没打算写游记,徐宏祖也没打算去礼佛,实在没有什么交情。而且我还查过,他此前去过鸡足山,这次旅行对他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然而他说,我要继续前进,去鸡足山。
当地人问:为什么要去。
徐宏祖答:我答应了他,要带他去鸡足山。
可是,他已经去世了。
我带着他的骨灰去。答应他的事情,我要帮他做到。
徐宏祖出发了,为了一个逝去者的愿望,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虽然这个逝去者,他并不熟悉。
旅程很艰苦,没有路费的徐宏祖背着静闻的骨灰,没有任何资助,他只能住在荒野,靠野菜干粮充饥,为了能够继续前行,他还当掉了自己所能当掉的东西,只是为了一个承诺。
就这样,他按照原定路线,带着静闻,翻阅了广西十万大山,然后进入四川,越过峨眉山,沿着岷江,到达甘孜松潘。
渡过金沙江,渡过澜沧江,经过丽江、经过西双版纳,到达鸡足山。
迦叶寺里,他解开了背上的包裹,拿出了静闻的骨灰。
到了。
我们到了。
他郑重地把骨灰埋在了迦叶寺里,在这里,他兑现了承诺。
然后,他应该回家了。
但他没有。
文章引用自当年明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angnianmingyue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87
发表于 2009-4-11 12: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79]
从某个角度讲,这是上天对他的恩赐,因为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次旅途,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
他离开鸡足山,又继续前行,行进半年,翻越了昆仑山,又行进半年,进入藏区,游历几个月后,踏上归途。
回去没多久,就病了。
喜欢锻炼的人,身体应该比较好,天天锻炼的人(比如运动员),就不一定好,旅游也是如此。
估计是长年劳累,徐宏祖终究是病倒了,没能再次出行。崇祯十四年(1641),病重逝世,年五十四。
他所留下的笔记,据说总共有两百多万字,可惜没有保留下来,剩余的部分,大约几十万字,被后人编成《徐霞客游记》。
在这本书里,记载了祖国山川的详细情况,涉及地理、水利、地貌等情况,被誉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翻译成几十国语言,流传世界。
好的,总结应该出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的故事,他为了研究地理,四处游历,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是这样吗?
不是的
其实讲述这人的故事,只想探讨一个问题,他为何要这样做。
没有资助,没有承认(至少生前没有),没有利益,没有前途,放弃一切,用一生的时间,只是为了游历?
究竟为了什么?
我很疑惑,很不解,于是我想起另一个故事。
新西兰登山家希拉里,在登上珠穆朗玛峰后,经常被记者问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爬?
他总不回答,于是记者总问,终于有一次,他答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再问的答案:
因为它(指珠峰),就在那里!
因为它就在那里。
其实这个世上很多事,本不需要理由,之所以需要理由,是因为很多人喜欢找抽,抽久了,就需要理由了。
正如徐霞客临终前,所说的那句话:
“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然而,他们都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
“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
说完了。
我要讲的那样东西,就在这个故事里。
我相信,很多人会问,你讲了什么?
用如此之多的篇幅,讲述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在终结的时候,却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重复一遍,我要讲的那样东西,就在这个故事里,已经讲完了。
所以后面的话,是讲给那些不明白的人,明白的人,就不用继续看。
此前,我讲过很多东西,很多兴衰起落、很多王侯将相、很多无奈更替,很多风云变幻,但这件东西,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要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
现在你不明白,将来你会明白,将来不明白,就再等将来,如果一辈子都不明白,也行。
而最后讲述的这件东西,它超越上述的一切,至少在我看来。
但这件东西,我想了很久,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或是词句来表达,用最欠揍的话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然而我终究是不欠揍的,在遍阅群书,却无从开口之后,我终于从一本不起眼,且无甚价值的读物上,找到了这句适合的话。
这是一本台历,一本放在我面前,不知过了多久,却从未翻过,早已过期的台历。
我知道,是上天把这本台历放在了我的桌前,它看着几年来我每天的努力,始终的坚持,它静静地,耐心地等待着终结。
它等待着,在即将结束的那一天,我将翻开这本陪伴我始终,却始终未曾翻开的台历,在上面,有着最后的答案。
我翻开了它,在这本台历上,写着一句连名人是谁都没说明白的名人名言。
是的,这就是我想说的,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全文完)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leizhen
(雷)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
帖子
3528
编号
34143
注册
2005-3-7
来自
天津
家族
云水兰若
#588
发表于 2009-4-11 12: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后 记
本来没想写,但还是写一个吧,毕竟那么多字都写了。
记得前段时间,去央视面对面访谈,主持人问我,书写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其实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我自己很多次,高兴、兴奋、沮丧,什么都有可能。
但当这刻来到的时候,我只感觉,没有感觉。
不是矫情。
怎么说呢,因为我始终觉得写这玩意,是个小得没法再小的事。然而很快有人告诉我,你的书在畅销排行榜蹲了几天,几月,几年,然后是几十万册、几百万册,直到某天,某位仁兄很是激动地对我说,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发行量,可以排进前十五名。
有意思吗?说实话,有点意思。
雷打不动的,还有媒体,报纸、期刊、杂志、电视台,从时尚到社会,从休闲到时局,从中央到地方,从中国到外国,借用某位同志的话,连宠物杂志都上门找你。平均一天几个访问,问的问题,也大致雷同,翻来覆去,总也是那么几个问题,每天都要背几遍,像我这么乏味的人,谁愿意跟我聊,那都是交差,我明白。
外型土得掉渣,也硬拽上若干电视讲坛,讲一些相当通俗,相当大众,相当是人就能听明白的所谓历史(类似故事会),当然,该问的还得问下去,还讲的可能还得讲下去。
这个没意思,没意思,也得接着混。
我始终觉得,我是个很平凡的人,扔人堆里就找不着,放在通缉令上,估计都没人能记住,到现在还这么觉得,今天被人记住了,明天就会被人忘记,今天很多人知道,明天就不知道,所以所谓后记,所谓感想,所谓获奖感言之类的无聊的,乱扯的,自欺欺人的,胡说八道的,都休息吧。
那么接下来,说点有必要说的话。
首先,是感谢,非常之感谢。
记得马未都同志有次对我说,这世上很多人都有不喜欢你的理由。因为你成名太早,成名太盛,太过年轻,人家不喜欢你,那是有道理的,所以无论人家怎么讨厌你,怎么逗你,你都得理解,应该理解。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无所谓。
但让我感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应该还是喜欢我的,一直以来,我都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没有你们,我撑不到今天,谢谢你们,非常真诚地谢谢你们。
谢谢。
然后是心得,如果要问我,有个什么成功心得,处世原则,我觉得,只有一点,老实做人,勤奋写书,无它。
几年来,我每天都写,没有一天敢于疏忽,不惹事,不闹事,即使所谓盛名之下,我也从未懈怠,有人让我写文章推荐商品,推荐什么就送什么,还有的希望我做点广告,费用可以到六位数,顺手就挣。
我没有理会。因为我不是商人。
出版商亲自算给我听,由于我坚持把未出版部分免费发表,因此每年带来的版税损失,可以达到七位数,这还不包括盗版,以及各种未经许可的文本。
我依然坚持,因为我相信,这是个自由的时代,每个人有看与不看的自由,也有买和不买的自由,任何人都不应该被强迫。
这是我的处世原则,我始终坚持,或许很多人认为这么干很吃亏,但结果,相信你已经看到。
好的,还有历史,既然写了历史,还要说说对历史的看法。
就剩几句了,虚的就算了,来点实在的吧。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顺便说下,能超越历史的人,还是有的,我们管这种人,叫做圣人。
以上的话,能看懂的,就看懂了,没看懂的,就当是说疯话。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因为看得历史比较多,所以我这个人比较有历史感,当然,这是文明的说法,粗点讲,就是悲观。
这并非开玩笑,我本人虽然经常幽默幽默,但对很多事情都很悲观,因为我经常看历史(就好比很多人看电视剧一样),不同的是,我看到的那些古文中,只有悲剧结局,无一例外。
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怂了。
王朝也是如此。
真没意思,没意思透了。
但我坚持幽默,是因为我明白,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你自己都要充满希望
人生并非如某些人所说,很短暂,事实上,有时候,它很漫长,特别是对苦难中的人,漫长得想死。
但我坚持,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很强大。
这句话,不是在满怀希望光明时说的,很绝望、很无助,很痛苦,很迷茫的时候,说这句话。
要坚信,你是一个勇敢的人。
因为你还活着,活着,就要继续前进。
曾经有人问我,你怎么了解那么多你不应该了解的东西,你怎么会有那么多六七十岁的人才有的感受。我说我不知道。跟我一起排话剧的田沁鑫导演说,我是上辈子看了太多书,憋屈死了,这辈子来写。
我没话说。
还会不会写?应该会,感觉还能写,还写得出来,毕竟还很年轻,离退休尚早,尚能饭
继续写之前,先歇歇,累得慌。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最后送一首食指的诗给大家,我所要跟大家讲的,大致就在其中了吧。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二十多岁写,写完还是二十多岁,有趣。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无需害怕
无需绝望
要相信自己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589
20/20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3 00: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407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