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曾国藩官任侍郎就是二品官???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5-6-24 19: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清侍郎的确是正二品。都司是武职,正四品。文官和武官品级不能比,差别很大的。

侍郎和总兵同为正二品,总兵的职权地位顶多和一正四品的道员持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5-6-24 19: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正一品除了太师傅保这些给死人的以外,文职大学士、协办,武职领侍卫内大臣都是正一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5-6-24 19: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梦幻军师 于 2015-6-24 11:54 发表

是啊,你看一下,俺引下原文:

兄弟俩就团练一事扯了大半夜。待国潢走后,国藩摇摇头,心里想:看来这个团练没有办头。再说,自己乃朝中堂堂正二品侍郎,又热孝在身,若仅因一巡抚之相邀,便出山办事,既有 ...

参将是正三品,看唐浩明的作品,不必太在意史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5-6-24 19: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三板斧 于 2015-6-24 18:06 发表
尚书和总督同品,侍郎如巡抚同品。

总督是正二品,尚书是从一品。巡抚从二,侍郎正二。

只不过前者照例加后者虚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5-6-25 20: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五袋石果 于 2015-6-25 12:01 发表



后者不是虚衔。
总督和巡抚是差遣。总督身上的“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和巡抚身上的“右都御史、兵部侍郎”才是他们的本职。总督和巡抚这两个词不是名词,乃是动词,是临时性的差遣。虽说在清朝督抚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形同地方行政长官,但也确实仅仅是“形同”而已,法律上,他们是京官,奉皇命出京督察、巡抚地方。
法律上,地方上级别最高的官员是提督,从一品,主管一省军事。权力最大的官员是布政使,主管一省民政。级别最高的地方行政长官是知府,主管府内除朝廷命官任免之外的所有事情。
实际运行上,地方上实权最大的是巡抚,其代表朝廷临时处理一省所有事务,甚至有有限的命官任免权。总督可以节制巡抚,所以实权最大的本应是总督,但是督抚分工上,总督偏向军事,巡抚偏向民事,这就导致总督可运用的权力弱于巡抚。此外,总督身份尊贵,一般总督除必须有的兵部尚书、右都御史两个本职之外,多半还会有爵位有官衔,如忠勇伯、太子少保之类。地位过于尊贵,运使权力时受到的约束不免就较多。到清末时总督已趋于形式化了,各省均以巡抚为首脑。
清末的巡抚,已经无限接近于“省级行政长官”这个定义,只是直到清帝逊位,“巡抚”这个词也仍然是动词,没有变成名词。

加后者衔,没有问题,虚字主要指不是正式的堂官。

你说的总督和巡抚的初意没错,但是主要是明朝,清朝从中前期以后,总督巡抚为固定的封疆大吏。

地方上级别最高的官员也未必是提督,除了总督外,还有满洲驻防的将军。布政使主管民政权力最大是明朝,清朝主管一省民政还是巡抚,清末藩台不过挂牌而已。级别最高的地方长官也不是知府,还有道员。

督抚平级,总督没有被授予节制巡抚的权力,整个清朝甚至末期经常有督抚不和的情况。总督偏向军事倒是对的。

总督除了照例加衔外很多没有爵位,应该说大多没有,宫保也不是常有的,大学士兼领总督倒常有。

巡抚总督原意就是巡抚总督某地,清朝中前期将其固定化了,而不是到清末才这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5-6-25 20: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话说满了,更正下,大学士兼领总督更不常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5-6-25 20: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5-6-25 20:47 发表
道元倒是的,知府是正四品,脑补一下道台是正三品。不过很多情况下只出现知府,道台出现的少不知咋回事儿

知府从四,道员正四。

一省辖好几甚至十几府,某某道就很少了,当然道台少。不过清末卖官成风,道员急速增长。好像官场现形记还是二十年说过一句,江南三多,就一多是候补道台多。

道的辖区比如河南的开归陈许道、彰卫怀道,江苏的苏松太道、常镇通海道。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5 12:0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50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