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满清的江山是谁打下来的?汉奸部队吗?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8-31 18: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宁铁骑现在被吹上天了,其实就那么回事。辽东军队基干队伍是祖大寿的,出了相当多的汉奸。吴三桂后来的辽东军大多是乌合之众。东江军也是大批汉奸,还是铁杆汉奸。

农民军的战斗力也不咋的,训练和武器都跟不上,但是比后来的无组织无纪律的南明军阀部队强多了。至于南明依靠农民军那是不得已,至死都没信任过。满清的江山,东林党起的作用非常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8-31 18: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feiyue1206 于 2014-8-31 18:25 发表
北京城下,袁崇焕硬抗后金,这个战绩总是实打实的吧

满清一二十万军队,我觉得少算了,满清如果人口百万的话,完全可以拉出来二三十万军队,这还没算蒙古八旗呢

北京保卫战,关宁军的水分至少吹了一半。

满清二三十万军队?你当是玩战略游戏暴兵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9-1 11: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4-8-31 21:07 发表
定南王孔有德、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义王孙可望

还有一个洪承畴

孙可望这种猪队友一个能顶五个对手

孙可望明显是被低估和丑化了的。在内政上比李定国强的多的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9-1 11: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naniwa 于 2014-9-1 09:28 发表
满清在入关前夕,已经是东亚大帝国,LZ对此混淆不清,误以为满清就几个小土著,所以才会产生满清天下是谁打的误解

入关前夕,满洲国疆域南抵山海关,北至俄罗斯外兴安岭、库页岛,涵盖整个东三省,西面的蒙古 ...

满清算神马东亚大帝国,还帝国呢,一个准军事化组织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9-1 11: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4-9-1 08:56 发表
李自成基本是被八旗和吴三桂打败的。
南直隶一带是八旗拿下的,但以后的反复争夺基本是原四镇跟明军的战争。
江西两广一带是明朝降将李成栋跟明军的争夺,而以后反正最后终于做了大明宁夏王的李成栋又是被八旗 ...

南中国基本是汉奸部队平定的,四镇和左镇,在所谓的“民族融合”这一丑陋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9-1 16: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4-9-1 15:49 发表
李自成我曾经算过,能打仗的兵也就10万人,真正能控制的地盘也就是陕西和湖北一部分。
张献忠更差。
明朝最后也就是左镇和四镇还有点力量,加上吴三桂算是能打的。说个实话,吴三桂的战斗力在松山之战中,都看 ...

战士10万肯定是远远不止的。

四镇和左镇的力量也未必行,这些政府军和民间热血志士比起来很多时候还不如。

关键是敢不要脸找新主子,丢掉祖宗不要,靠着大树靠着以前对付民军的经验来取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9-1 16: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4-9-1 15:41 发表
孙可望要是讲本事,不管是军事还是内政,估计都远远超出李定国和郑成功。

其实投清后他过得未必舒心。

军事上超过李定国估计难,不亚于郑成功我觉得问题不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9-1 16: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梦幻军师 于 2014-9-1 14:39 发表
不觉得满清的骑兵多厉害,不过战力不弱是真的,跟关宁铁骑一样,近来被吹上天
关宁骑兵是出名的跑得快,散得快

打下江山的是满清,不过带路的都是汉人

崇祯自己玩残了,没办法,想当年关外有孙承宗、熊延弼、袁崇焕等人,关内有洪承畴、左良玉、卢象升等人,都是被崇祯自己给玩残……每每读史至此,不恨汉奸,不恨满狗,独恨这个SB

部分被误解了,就这份名单,除了卢象升忠肝义胆,死的冤枉,孙承宗也是被下课的,其他哪个是冤枉的?左良玉不是被崇祯玩残,而是基本把崇祯玩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9-4 11: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feiyue1206 于 2014-9-3 16:16 发表
从用人才看,那崇祯当政十几年,人才不为明廷所用不算他的错?他还各种杀人、换内阁,我觉得错大了

不能这么讲。

哪个人才崇祯没用?用了谁能让大明中兴?

明朝的灭亡,在于利益集团已经攫取、把持了国家大部分的财富,并且在政治上离明廷越来越远。公务员集体更是官官相护,洁身自好的一部分也只是打嘴炮打酱油。如果对待这些贪渎颟顸的无用之人还姑息的话,大明能不能撑到17年都未知。所以崇祯在最后才意识到“文臣个个可杀”。

至于换内阁,早就给批烂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9-4 15: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相信满洲人会议和吗?今天和议达成了,明天边防军能裁撤吗?辽饷能停吗?如果不能的话,议和有意义吗?

崇祯晚期的议和,这点诚意连满洲人都不信,就好像老蒋当年也提出议和一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9-4 16: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4-9-4 15:01 发表

是的,所以崇祯需要乾纲独断、拍板

政治都是血淋漓的,如果崇祯很多事能乾纲独断,我想他第一件事就是没收利益集团的国有资产。

非不为,势不可为。崇祯最后悟出来文臣个个可杀,如果时间倒流,他能这样干吗?不可能。百官助饷就捐了那点要饭钱,难道大明都是青天在世?就崇祯一个糊涂?他能一个个的抄家?

崇祯一向定位比较高,除了唐太宗,谁也看不起。加上东林们的推波助澜,干什么伤害到利益集团的事情,就拿舆论和历史来说事,不要脸的万历估计能应付,崇祯不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9-4 16: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落叶聚还散 于 2014-9-4 16:17 发表

所以说那时明朝气数已尽,晚清时,庆王捐款也是一场闹剧。末代政权总有极为相似之处。

是的,气数已尽,崇祯的失误远远小于客观原因。

很不幸,他是那个第七个烧饼。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9-5 14: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一步天履 于 2014-9-4 16:46 发表


如果关中是铁板一块 即使领头的再昏庸无能也未必是皇太极能一口吃掉的 努尔哈赤皇太极学的其实都是李成梁以战养战那一套 李成梁生前追着辽东那群游牧打 但是从不打死 打赢一次就要军饷 李成梁死后努尔哈赤皇 ...

李成梁玩的不是以战养战,养他的是大明朝廷。他那是玩寇自重。

明廷最大的危机是利益集团蚕食了国家的大部资产,而同时民间财富也相当有限,根本谈不到藏富于民。在经济濒临崩溃的情况下,哪里都是防不胜防。和谁是皇帝关系不是很大。

建州人同样没有余粮,和议不能保证他们此后的稳定生活,还是要抢,要搞三光。边军不能撤,辽饷不能停,丝毫没有意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9-5 14: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4-9-4 23:06 发表
朝廷是建立在官僚集团之上的,没收财产肯定不行,那样要崩盘了

可如果和满清媾和,几乎没触犯官僚集团利益,如果真乾纲独断,未必不行。(说个不太靠谱的比喻,如果把万历换成朱八八,那些大臣成天嚷着要立皇长子为太子,而八八想立皇三子,你觉得结果会如何?)

和满清媾和,会给崇祯带来太多的政治压力和包袱。在舆论上更是授人以柄,对付东林那帮老油条从此会更没底气。而不是崇祯魄力的原因。话说远点,这和南迁是一样的。

总之就是皇帝你还有没有底线?夷、虏你都能做朋友,那你对官场那么多贪官墨吏怎么下的去手呢?平时办事效率那么低下工作互相推诿还算个事吗?民乱四起,国库空虚你不发内帑你还是人吗?

皇帝你再看看,自古以来和夷人议和的都是什么君王,在历史上又是什么名声?

再说,议和根本不可行,不具备操作性。

朱元璋时代,根本没有建立起所谓的文官集团,更不存在大规模的党争(什么淮西党浙东党都是唬人玩的,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只存在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万历年倒退回嘉靖,说立也立了。

说崇祯还真没几个说他不果断的,当然了,他们更多的时候叫刚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9-5 15: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4-9-5 14:47 发表


李世民,汉文、景帝都是和蛮夷沟壑的,你说他们是什么名声,自己本事不到家而已,别怪这怪哪的。

本事不到家?是媾和算本事还是有本事的去媾和?

汉文汉景是延续了汉初的既定国策走,大明有什么先例?崇祯自诩甚高,瞧不上他们怎么的了?汉文汉景就媾和这点在历史上名声很好?

李世民的媾和也可以算子偿父债,何况倒人不到架,最后还扳回一局,这点明能做到?

怪着怪那?你给个主意说说崇祯怎么2B的呗?来,免费给你摸电门穿越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9-5 16: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梦幻军师 于 2014-9-5 15:26 发表

嗯,也是
不过我大致的意思是,关外如果能用孙承宗总管住控制局面不乱换人,关内把那几队人马管好处理农民军不乱调,稳定局面也不至于后面怎么亡国

镇压民变和对付建州要练兵,练兵要钱,国库没钱导致官府催逼税收三饷欠逋,这样导致更多的人背离大明,于是接着再闹民变。整个一恶性循环。

所以在剿匪前线的洪承畴等人都在感慨剿不胜剿。甚至很多职业军人加入民军。局面根本没法稳定,等死而已。

孙承宗人格算高尚的了,一样没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4-9-5 17: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4-9-5 16:06 发表

本事的意思我的理解是国力,国力不行自然要装孙子,而不是皇帝自身能力如何

你说的先例,意思是祖宗之法不可变??名声好坏,不能简单评价,汉高祖和亲名声不好了?

明末的舆论环境不允许媾和,或者说很难去媾和。再加上一个爱惜羽毛的皇帝,成功率几乎为0。

祖宗之法只不过是一个政治旗号,没所谓的变和不变。张居正变一样变了。只不过舆论会拿它说事,作为反对的旗帜。崇祯主动要是媾和,会在党争面前死的很难看。

汉高祖和亲在历史上本身就被认为是屈辱的?难道这还是政绩?名声好坏是盖棺论定综合评价的,就事论事,汉高这是污点。

和议对明毫无利处,这点不重复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6 13:0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20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