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马岱 于 2006-9-7 19:13 发表
武力的评定应该是综合判断的结果,而不是集中靠“一两场单挑战例”。
麴义引军直冲到后军,正撞着赵云,挺枪跃马,直取麴义。战不数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
玄德大怒,使赵云出马。二将交战,不数合,赵云一枪刺吕旷于马下。
这里能看出赵云与鞠义以及赵云与吕旷的差距么?
如果本意“有效无效战例”这个词语的引入是为了便于分析和评判,但最终的焦点却集中在“有效无效战例”的判定上,“有效无效战例”的判定实际就已经左右了结果,那么我认为这个引入是失败的 ...
这个,看过马岱先生在另一帖子里面关于鞠义与吕旷的比较——鞠义毕竟是在有颜良文丑情况下依然得到重用的人物,吕旷则是袁绍原武将死的死、降的降才冒出来的
这个我只能说是方法不同了,事实上鞠义与吕旷都不是孤战武将
——严纲鼓噪呐喊,直取麴义。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纲急待回,被麴义拍马舞刀,斩于马下,
——两阵对圆,旗鼓相望。璧出骂阵;尚欲自战,大将吕旷,拍马舞刀,来战岑璧。二将战无数合,旷斩岑璧于马下。
比照在下前帖的话,显然这些也是注目战例
仔细来看
鞠义斩严纲,较多的非武力因素甚至已经足以影响到单挑的结果了,所以此战介于模糊与无效之间,基本无效。
吕旷斩岑璧,则是一场货真价实的、两阵对圆的阵前单挑,是无可争议的有效战例,其中吕旷的表现颇为出彩。
所以,在下以为,一场出彩战例,足以抵消先生所说的对吕旷不利的因素还有的多。鞠义与吕旷在赵云手下均为数合授首的前提下,在下认为鞠义与吕旷二人武力相当,吕旷可能还要略强
如果A能决定B,那么把A说清楚了,B就自然而然的清楚了,又何错之有呢。那有时候争论集中在A是否真能决定B上,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啊~事实上我们所说的是A决定一部分的B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