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给陆逊历史定位, 2004-8-11 11:48:02 作者:赤壁周郎 转载自:原创 编辑:赤壁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5-14 03:4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说是给陆逊定位,其实还是拿来和周郎诸葛比,呵呵。没想到赤壁周郎君和天变雨纹兄一样,在三国在线与小生争论完某人物后,还特意另作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虽然当初原作者对三国志不是很熟悉,不过从此文看,的确是下工夫补习了一番史书。

小生仍有几点异议:

QUOTE:
对手的军事才能相差巨大,曹操用兵有孙吴之才,刘备只是一般,这一点也是陆逊不如周郎的主要原因。

——曹操的“孙吴之才”在于陆战,对于周郎来说曹操的水战能力则是小儿科。而对于陆逊来说先主的陆战能力决不是小儿科。故这种不合理对比得出的结论显然站不住脚。

QUOTE:
周郎是五万对曹操二十四万,陆逊是七万对八万。周郎胜陆逊多矣。

——兵力差异的确赤壁为甚,但陆逊是5万对8万余(除去虞翻部、黄权部以及蛮夷部)。

QUOTE:
周郎授命于吴师方锐之时,陆逊授命于吴师受挫之后。此一难也。

——周郎授命时,孙吴军虽未吃败仗,然而面对强敌将兵士气低落,其实也很困难啊。

最大的不同观点仍然在于“陆逊弱于大战略”这点上。

QUOTE:
陆逊统兵时,没有积极配合诸葛亮、姜维伐魏。

——陆逊时期可不是周郎时期,他更不能像诸葛伯约那样集兵权于一身。进否防否,能带多少兵都由孙权说了算,即使他有统一中国之心,也没多少机会施展手脚。也就是说陆逊和孙权的战略方针其实是统一的,也是不得不统一的。那么孙权究竟是否想偏安自守呢?很多朋友受演义影响,总认为碧眼是安于守成的家伙。事实上孙吴对魏用兵次数和规模根本不亚于蜀汉,说“没有积极配合”蜀汉是没有根据的,而且期间数次孙吴北伐时蜀汉也“没有同时配合”,这又怎么说呢?吴主野心勃勃,联公孙、巴南蛮、探夷洲,甚至还和蜀汉制定共灭曹魏后的疆土划定图。然屡次北伐均未成功,原因很简单,碧眼自身的军事能力低下。东吴出战多数情况是孙权自己带主力从东线进攻,而陆逊西线的进攻兵力只有万余而已。故除夷陵和石亭伯言自率主力外,孙吴都没有取得较大规模的战果。(这也成为吴兵皆费柴口实之一)
而以“东吴的领土并未扩大”来说陆逊战略不行就更奇怪了,似乎诸葛姜维也没使“蜀汉领土扩大”吧?难道他们的战略谋划能力也不行吗?
其实从力劝孙权放弃公孙和夷洲这两件事情看,陆逊有相当的战略头脑,而其早年对待山越问题上的建议更是成了孙吴的国策。

哎,其实这些观点我亦已阐述过多次,说的自己都烦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5-14 11:4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陆逊虽然当时不是什么书生,但绝对是个无名下将。

——魏蜀多不知有这号能人不假,但他绝不是什么下将。平山越治郡县早已显示出其出色的军政才能,更不可能单凭关系爬上去。他是孙策的女婿,碧眼本来就看不的兄长系的人物掌权,陆逊如果不是靠真本事如何能被重用?

QUOTE:
陆逊不弱,可是周瑜怎么也排上来了?那个家伙什么都没干就挂了。还是换个贾诩了什么的吧。就是搁刘备,也比周瑜合适啊。

——如果周瑜什么都没干,那么《魏志》将取代无法成书的《三国志》。贾诩虽然用计超一流,但是谋士,无法类比吧。刘备这人物比较敏感,还是不议为好。


那么周郎在孙策军中到底是什么地位呢?且看这两段记载。
“时策西讨黄祖……便分遣从兄贲、辅率八千人於彭泽待勋,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策军主力不提其他将领,只提孙策和周瑜两人。
吴录载策表曰:“臣讨黄祖……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同时俱进。”头号武将也是周瑜。

再从兵权上看。
“……兵财千馀,骑数十匹,宾客原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
“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
孙策原部两千余人,可见周瑜亦帅两千余人迎之,加起来五六千人,这就是渡江前的全部兵力。排除周郎军事能力优劣的因素,就冲他带来了这么多兵力,也自然是策军军事上的NO.2。

另,周瑜兼任的中护军主武官选举并节制诸将,调节矛盾。所以孙策死后才能以此职与子布共掌众事。

孙策定江东最艰难就是在初期,而周瑜正是参加了取吴会之前的那些恶战。所以说,周瑜在孙策平江东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计首功。虽然程普后来表现活跃,然而战斗激烈程度显然不同。
策军在以五六千人攻破横江、当利、秣陵、湖孰、江乘、曲阿后,已达数万。孙策让周瑜留镇丹阳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为大势已定,最艰苦的战斗已经结束,剩下的战事已不需要最得力干将了;另一方面周郎所帅援军为周尚丹杨兵,说到底还是袁术的士卒,孙策自然让他们归还原驻所。

至于赤壁,鲁肃诸葛成就联盟大计,公覆献必杀之谋,然最大功劳仍在周郎。这里我只说一个理由,曹操说:“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只从这点就可看出赤壁之战到底谁是主角。

关于南郡之战。曹仁、乐进、徐晃部作为赤壁之战的第二梯队(后拒)都没什么损失。
甘宁在夷陵求救(1000人,半数新丁),曹仁包围甘宁的偏师有5、6000人。按常理,解围部队至少应该和包围部队的兵力相等才对,但是“诸将以兵少不足分”,也就是说假如分出5、6千人,那么和曹仁主力对峙的部队(还剩20000左右)就处于数量劣势。这说明曹仁的部队数量肯定要超过周瑜军,再加上“城中粮多”和骑兵劣势,周瑜当然是以弱敌强,占优势的只有士气而已。
曹仁委城走有两个原因,一是被“所杀伤甚重”,二是曹军赤壁后元气大伤,且被东线孙权军牵制,故无力增援。
其实整个三国里能让曹仁吃败仗的也就周瑜和朱桓两个人,前者是攻坚战后者是防守反击战,难易程度有别。且此战后孙吴拥有了据点江陵,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故我认为南郡之战可算是周郎值得夸耀的战绩之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5-14 12: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蓝纱枫于2005-05-14, 7:26:24发表
贾兄终于回来了啊,那就先飞上一砖庆祝一下.  


诸葛亮北伐其间,打下了阴平武都,怎么可以说是"没使蜀汉领土扩大"??


另,现在臭骂诸葛亮"战略谋划无能"的人狂多啊.  

蓝纱兄好(为免与青蓝兄搞浑)

曹操听张既之计,将武都氐民五万户迁至扶风、天水两郡,其实曹魏对阴平、武都已经处于半控制状态了。不过对于蜀汉来说,此二处虽无人口资源但都是战略要点,取此二处的确算是诸葛战功之一。呵呵,不好意思,被俺忽略了。
由于北方地界难守,东吴用兵基本上以杀伤敌有生力量和迁徙人口为主。吴军在消灭曹魏兵力方面要比蜀汉方面好的多。

呵呵,是谁在诋毁诸葛三大军事才能之一啊?偶要与彼好好论论~亦或是有谁能提出个比以攻代守更好的策略来?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6 07:1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70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