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看,那个人富得就象个阿根廷人,
——这是在40年前,20、30年前阿根廷经济被美圆化搞死了。巧了,正好现在我旁边有个在阿根廷居住过的台湾同胞,他说阿根廷比巴西要落后多了。他还说现在阿根廷50年代的FORD都很多。
两极分化中富裕的那一级别通常只占1%-5%的比例,这是什么时候的政治教育了?那是有基础的,就是中产阶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在印度,中产阶级的数量很少,穷人很多,但富裕的人也不少。
——对,印度连一般国家社会的基础中产阶级的数量都不多,而靠信息产业暴富起来的富人就更少了。
就算富裕的印度人只有1%,也就是6~7百万的人口了,那么,他们消费水平也没有达到买空调和全自动洗衣机?他们消费不起这个档次的物品???他们是你说的没有几个人家里有空调和全自动洗衣机吗?我不知道你所谓的没有几个人是多少,如果几百万人口都可以被忽略的话,那还讨论什么?
——我的意思一直是在说大多数国民的消费水平,如果让你误解了,我道歉。富人的生活水平并不具有代表性。
印度的等级制度早已经是历史了,虽然可能在某些地方还有余毒,但至少是在进步。
——名义上是取消了,但在某些法律法规上以及社会秩序上仍然有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印记。
我们呢?人生下来就被划分了369等,不要否认,如果你是个农民,你能自由的到大城市去吗?能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待遇吗?你的高考分数线和城里人一样吗?你没有暂住证敢上大街上去吗?同样做工作你能和城里人有相同的待遇吗?
同意,类似的不合理全世界都有,关键是看程度问题。
呵呵,我们江苏学校进大学的分数线一直要比北京上海当地学校高个70-100分,的确很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