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後三國有誰比較拿的出手?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3-2-20 17: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贾图 于 2013-2-20 17:38 发表

我之前在史话里排数据估计有10几次了,从没被扣TB~
按照史实排数据,这也要扣分?那我只能呵呵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3-3-28 16:0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颍颍 于 2013-3-13 22:38 发表

晋书著于贞观年间,李世民是出了名的西晋黑,而且宣帝、文帝、景帝和武帝纪都是经过他御审才成书的。

单看宣帝纪就知道,李世民压根就没认真读过,基本上可以说是,就是没读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3-3-28 16: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颍颎 于 2013-3-28 16:16 发表
制曰: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治乱无常,兴亡有运。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处其忧而为乐。竞智力,争利害,大小相吞,强弱相袭。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雾交飞。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回去好好读读宣帝纪,再回我的贴子不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3-3-29 15: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3-3-28 20:57 发表

只能说须菩提这厮,噢不……房玄龄这厮压根就没认真读过主公亲笔提的制书,或者基本上可以说是,就是没读过。然后直接就把两段文字给整一起了。唉,此人就没有做辅臣的心。陈寿地下有知,当哭也?当笑也?

...

这是李世民御审的,房有这么大的胆子?

就算是房没认真读,李世民御审时,又做什么了?就这么允许这两段文字放一起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3-3-29 22: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3-3-29 20:23 发表

魏征就是朝臣们的胆~不有贤人轮隋炀帝时不吭气,轮李世民就啃气了么

李世民有木有认真审这是个迷,因为他老人家的小动作还是挺多的。我只能说,小李对仲达很有爱,很关注;再翻翻司马师、司马昭哥俩的传记 ...

这与魏征有可比性?魏征是李世民做错,他直言相向。这宣帝纪照你说是房出错,毁了李世民的声誉。南飞,你不要说这是一个性质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房(其实晋书与房的关系不大,他就挂个名而已)的事,李世民御审是如何审的?能出现这样的乌龙?这不正好证明他他根本就没认真读过宣帝纪,甚至可以说压根就没读过。
这也是,人家毕竟是帝王,看看现在虚拟的公主做派,李世民的做法完全可以理解。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2 20:1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49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