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武学角度评《水浒》人物, 从2016年7月5日起,每周二更新一期视频版,遇长假或有顺延,欢迎观看!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QUOTE:
原帖由 半边莲 于 2007-3-16 14:45 发表
多谢大师的解答!

我看到本论坛里有很多关于三国武艺排名的帖子,
可这个问题历来无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的观点是:
吕布一档
关张赵马黄典许甘二档
太史颜文孙华.张辽.夏侯敦.渊.魏延等三档
以下 ...

此帖主要以水浒为主,所以三国的武艺我就不说太多。

三国关于武打细节的描写不足,让我以武术常识去评判会造成论据缺乏。就算我可以说出些什么,也不是什么真理,更不敢说能让有关武评的争议从此平息。何况有争议也未必不好,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有交流才有提高。

如果从文字上去分析,那很多本身读书就比我透的坛友,加上文字水平又强过我,他们的论据分析往往能把我说服。

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三国武力排名,只要写得比较系统,能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武评尺度,哪怕争议满天,也算是比较成功的作品。最怕的就是让人连争辩的欲望都没有的论证,这些作品关注的人就少蛮多了。

先生的排名自然也和我等的不尽相同,现在也不好轻下结论,要看先生的详细论据才好判断,期待先生的原创作品!

至于我,在心目中的确有一个比较恐怖的三国排名,而且这个排名随着时常的温习还会不断改变,因为太多的只是感觉而没有站得住脚的论据,就不说出来献丑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QUOTE:
原帖由 无为楼主 于 2007-3-30 21:41 发表

大师,俺这里有不同看法:

林冲挺起蛇矛,直奔呼延灼。秦明自把军马从左边踅向山坡后去。这里呼延灼自战林冲。两个正是对手。枪来鞭去花一团,鞭去枪来锦一簇。


这个……似乎施公确实枪矛混用了呢……

转帖没问题,毕竟也是宣传了武术嘛,记得注明作者和首发论坛就行。

另外,如果在别的论坛遭人狂贬,但又没什么详细论据,仅以“吃饱了撑”“没什么价值”论定的话。不必让我知道,眼不见心不烦如果其他地方有朋友的意见很有价值,记得提醒我

PS:关于枪矛的说法,谢谢提醒,其实密林先生早和我说过这个问题了。现在看来,我亦觉得当初对施公是否搞混枪矛的判断存在重大偏差。

大家也看到,此系列创作的时间跨度比较长,期间我本人的武学知识和观点难免会产生变化。现在从头再看,亦发现不少不成熟的言论,因此在全篇完成后,我会从头修改,其中不乏大改甚至推倒重来。如果之前文章出现误导,是因为我的学识所限和能力问题,还请读者们辩证地看,并多提宝贵意见。

目前就保持原状吧,免得现在改了,到后来观点又变还得再动一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QUOTE:
原帖由 远舟 于 2007-4-24 19:01 发表
PS:跟老江说一声,应该是"金鈚箭"啦

再PS:又见得延德师兄更新,不知道该是喜还是怒或者是

师兄的嘴怎么抽筋了这可是两个月前就更新了的

关于宋人笔记中“天灵盖”一说,我闻所未闻。毕竟史学浅薄,只懂得大框架,更多的东西就不那么了解了,今后还得恶补……

PS:致所有关注此帖的朋友,目前我已挖的坑、计划挖的坑和受人委托挖的坑已经太多,目前深陷另外几个坑中难以抽脚,此坑只得暂时停填。在此保证,这个坑必将填完,绝对不会拖得比高屋良树久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QUOTE:
原帖由 镇北将军 于 2007-4-27 20:58 发表
我一直觉得徐宁的金枪就是钩镰枪.
书中有证据说金枪和钩镰枪是不一样的么?

第五十六回《吴用使时迁盗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的第一段,林冲说“这徐宁的金枪法、钩镰枪法,端的是天下独步”。如果金枪和钩镰枪是同一种枪,似乎就没有必要同时说了。
证据就这一个
其他的就只能参考正史了,宋史中提到过“金枪班”,属于殿前司。我就知道这一点,金枪班拿的是什么枪,精通宋史的朋友可能更清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第十二章 双塔擎天——呼延灼


  在谈呼延灼之前,先把前文双鞭和双枪的对比说完。

一 实用之鞭


  为了和九节鞭之类的兵器区别开来,人们一般分称硬鞭和软鞭。在中国古代冷兵器中,除了刀枪剑棍,硬鞭可以算是生命力最强的兵器之一了。硬鞭一端粗,一端细。粗端为鞭樽,有护手;细端为鞭尾,有尖。一般来说,鞭两端各有一处握柄,两头都可以使用。尤其是水磨鞭,两端的握柄非常明显。在我所看过的很多绘画作品或游戏图案中,鲜有能将水磨鞭画正确的。
  鞭的生命力之所以强,是因为它的实用性。不同的鞭,其鞭尾的尖也不一样,有的尖些,有的钝些。但这些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可以当短枪用。不夸张地说,在鞭的身上,刀枪剑棍的影子都能看得着。它可以劈,可以刺,可以点。它有份量,可以对付重甲,故使鞭者多力大。然而,鞭又有枪的一部分灵巧的特性,因此不能做得特别重,在重短兵中算轻的,比锏、锤等都好用。
  尽管如此,古代鞭的重量也是现代人难以举重若轻的,武术家姜容樵(1891-1974)的作品中明确记载:“其重量,由十五斤至二三十斤不等,于后是知古人之身体,远非今人可比”。故今人多练木鞭。
  鞭的技法有很多种,有太师鞭、尉迟鞭、呼家鞭等。巧的是,我所学过的鞭就是呼家鞭,相传正是呼延灼所用的鞭法。是不是假托的我就无从考证了,反正长辈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尽管我当然希望这是真的。
  鞭的实用性除了体现在用法方面,在保养方面的优势也是得天独厚。它没有鞘,即拿即走。它没有刃,无需像刀剑那样精心保养,甚至可以随便扔。这一点和棍的特性相似,不过鞭的杀伤力比棍大些,因为那些疙瘩在击打时可以增大压强,产生更大的破坏力。
  虽然鞭的生命力很强,但自清代以来同样失传得很快。
  施耐庵是否善于用鞭,从字里行间读不出来,如呼延灼、孙立等人多是将某某某“打”于马下,没见他们用过“刺”的招数。实际上,鞭法中“刺”的份量并不少。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对鞭法的描写也是大同小异。久而久之,读者都知道鞭可以“打”,知道可以“刺”的就不多了。
  综上所述,我心目中董平和呼延灼的兵器定位是:感觉双鞭比双铁枪略重,但双枪又略长过双鞭,使起来对手力的要求差不多。因此,不存在谁比谁更耗力一说,呼延灼挡不住张清的石子而董平挡住了,只能说明前者技不如人。

二 战韩存保


  和韩存保一战,是大家公认的呼延灼打得最精彩的一战,热心读者还对其为何换兵器很感兴趣,我就先拿此战例来开刀。
  在评析林冲时,我曾经令读者啼笑皆非地判断其斗王焕是刻意换了兵器,现在看来此观点很幼稚且站不住脚。不过,到了呼延灼斗韩存保,我还是要邪恶地判断他是刻意所为。无他,亲身体会而已。现实生活中和武友切磋时,如果在都拿枪的情况下,自己怎么都打不赢,那下一次我就会用一些偏门兵器,如戟、叉等。为什么?反正用枪打胜不了,不如换其他来兵器来搏一把,就赌对手不熟悉这些兵器。如果可以用不止一件的兵器对战,只要不伤人就行,我还会带上假九节鞭(绳子绑小沙包),甚至还会用暗器(烂葡萄)。不是我卑鄙,战场上本就没什么公平,这个时候学点石宝可以让自己活得久些。
  关于呼延灼为什么换兵器,我估计原因有两种:一是他想和某人捉对;二是他想避开某人。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那呼延灼想捉对的人极有可能是王焕或项元镇中的一个,此二人是上一次和梁山交过手且活下来的节度使。看官要问,找项元镇就罢了,他和董平一战尚未表现出特别过人的实力。那王焕可是和林冲长时间战平的,他呼延灼凭什么有把握用枪取胜?其实,武艺这东西有时还真是相生相克,或许呼延灼有一两招枪技正是克王焕的,但他用鞭就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就换枪,专等王焕来厮杀。众所周知,呼延灼是个极有心计的人,看看他怎么对待慕蓉彦达和关胜就知道了,因此他换兵器的原因自然也不会和别人说。
  不巧,他想等来的王焕或项元镇没有出现,对手是韩存保。下面,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位节度使的武艺。
  呼延灼的枪技如何?有老祖宗呼延赞做底,基础是肯定有的。但是,和杨志这类对自己的刀枪很有信心经常交替使用上战场的人不同,呼延灼已经很久没有用枪进行过生死之搏了,即便他平常没有忽略训练,但上阵要打折扣是肯定的。如果用鞭的呼延灼本事可跻身五虎,那用枪的他有八骠上游水平就差不多了,甚至可能还不如杨志。他那一两招枪之绝技一旦对韩存保没效果,形势便对他不利。
  反过来看韩存保,从字面上看,他在打使枪的呼延灼时略占上风。呼延灼好像是要引他到无人之地擒之,到了那里又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帮手不在;但说他完全是败逃,却也不是十分像,到底怎样只有作者清楚了。
  姑且算韩存保有优势吧,那他也就是略强于梁山八骠的水平,在五虎中只能位居末流。且慢!问题是呼延灼用鞭也没有赢他?这时,一个更有趣的话题诞生了。我想说的是,韩存保可能极其擅长破双器械。
  呼延灼用枪尚挡了韩存保50多合,用鞭则打了10多合又跑,而且诱敌的意图并不十分明显,因为后来两人打了这么久也没见什么人来插手。韩存保认为呼延灼用枪赢不得他,用鞭也没什么好办法,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也不是错误的判断。而用鞭的呼延灼没理由比用枪时更差,因此我作出了上面的判断。
  韩存保是用戟的,在我学戟法的时候,了解到戟破双器械的其中一招就是——追着对手离你近的那一只手打。对付马上的对手更应该如此,因为马上的人不能随便调换位置。如他在你迎面右侧时,你就逼着他的右手。因为双器械的优势正在于双手配合,倘若对手无法适应逼着一只手打的战术,这个优势便荡然无存。而其较短的劣势就显现出来,倘若距离远点,左手那根兵器甚至够不着你,这个机会自然是不可放过的。
  关于文学作品中戟破双器械的描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在《水浒》里,而是在上海美术出版社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中。说出来,喜欢三国的读者肯定知道,就是吕布几回合之内斩断武安国手腕,这和追着一只手打的指导思想何其相似!画中的武安国一只手流血,另一只手还拿着一柄锤,很是可怜,如果他选择其他兵器,可能未必是这个结果。
  所以说,呼延灼运气就是衰,碰到了韩存保这个克星。用枪赢不得,用鞭还更危险,算了,还是用枪吧。最后打到水里,这时就看徒手功夫了。可这两人毕竟用兵器惯了,不像武松那样从市井里面打出来的人,所以别指望他们打得多好看。何况身着笨重的盔甲,加上站在水里,腿法难用了,就用拳打吧。可拳击最容易出现什么?抱缠。没有裁判,他们分不开了,谁先放松谁挨打是肯定的,最后只能没有章法地拉扯滚翻,直至体力耗尽为止。这时,张清才姗姗来迟,如果不是呼延灼爱面子,肯定就要骂“讲好在这里又不来,搞得本将军如此狼狈”了。

  下面再说第二种情况,有读者认为呼延灼之前认识韩存保,很有可能。不过,他们也只限于认识了,从跑到僻静处都没有叙旧的表现来看,二人没什么交情。
  假设一下吧,呼延灼听说韩存保善破双器械,而这次征讨梁山他也来了,就决定避开此人。因此,他上阵要挑人来,只要不是韩存保,荆忠之流的人他随便打。不好,董一撞那家伙大意受伤,宋头领破天荒地叫我来当先锋,万一碰上韩存保怎么办?算了,保险起见用枪吧,虽然多年没用了,但也没有哪个敢说稳吃我的。
  唉,高俅那厮怎的真叫那家伙出战?打吧……
  这家伙戟法不错,我难胜他。他到底像不像传说中那样擅长破双器械呢?我倒真想试试了。找个地方换兵器,不过得把他引到别处,万一用鞭不行,他阵上又有其他人掺合,那我就危险了……
  果然善破双器械,我再跑!
  ……

  这就是我对此战的猜想了。如果是我设计游戏,定会把韩存保的武力值设得和杨志差不多,不过会给他加一个隐藏属性——遇双器械者时武力加成。

三 各有所长


  很多读者都喜欢比较梁山五虎八骠孰强孰弱,我也不能免俗,于是乎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关胜林冲在五虎中位居前列我没什么意见,剩下的就是秦明、董平、呼延灼三人了。我向来认为董平的纯武艺是高过呼延灼的,只是战术不行,这也没什么更多的可说了,就比较一下秦明和呼延灼吧。
  呼延灼最显实力的时候,还是在上梁山之前,上山后,因为性格等原因,他很少打头阵,风头都被林教头、秦统制和董都监抢去了。上山前,他有多次精彩的厮杀,其中最显功力的,就是将扈三娘的刀打出火花,估计刀口是完了。呼延灼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善打车轮战,和林冲打完后,还可以和并不弱的孙立打平;和鲁智深打完后,尚能应付并不好啃的杨志。到为梁山出力后,他的战绩就少了,只有对战荆忠、韩存保、兀颜延寿、滕戡、高玉5个例子。相比秦明,哪怕是从英雄排座次后算起,战例也比他多。
  从呼延灼的战例来看,他杀将比秦明少,就杀过荆忠和高玉两人,后者还是乱军中打死的,但他活捉的战例多些。秦明因为性子原因,除了放过宣赞,其他能打死的都打死了。而呼延灼更像是平局冠军,战平的例子也多过秦明。他给人的感觉就是稳定,遭遇平局时就是一平到底,但在体力受损的情形下,也不会被略弱于自己的人爆冷。
  秦明平20合后会卖破绽,呼延灼也对荆忠卖过一次,因为两人的兵器都不长,呼延灼的也许还短些,所以取胜之道也是异曲同工。
  什么时候使用何种技巧都要讲经验,呼延灼活捉技巧,在书中也是有一个成长过程的。对付武艺低微的周通、李忠时,他没考虑天时地利等因素,想一口吃掉对方,结果都被隔开兵器走了。对孔明时,呼延灼吸取了教训,不是一下展现实力,而是让对方认为有机可乘,最终得以卖破绽生擒。到后来擒兀颜延寿时,就可谓是驾轻就熟了。这兀颜小将没有韩存保破双器械的办法,被耍得碌碌转。同是使戟的,差别就怎么那么大呢?这是经验,年轻人,要尊重经验。
  所以,对比秦明和呼延灼二人,二人武艺差不多,前者更适合做先锋,对敌作用更大。
  此外,拿呼延灼来和同是名门之后的杨志相比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因为老祖宗的原因,他们都比较注意维护脸面。在战斗时的表现也很像,杨志也是平局冠军,而且能和这么多比自己略强的人战平可是颇具含金量。而且,两人保护自己的能力也差不多,不知是不是为了祖宗不能轻易死的原因,他们连伤都很少受。可惜杨志千算万算,却躲不过疾病这一关。

  作者手记:呼延灼篇算是提前完成了,写完后又有惆怅在心头。多年前,在网络上看过一篇似乎还比较流行的说武术的文章,里面提到最实用的武器只有刀枪剑棍,其他的武器“当不得真”。我当然不会赞同。
  首先,剑本身就是被刀从战场上挤出来的,虽然在民间得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但论实用性,剑本不该和刀在同一档次!
  其次,如果其他兵器都没用,那为什么会到这世上来走一遭?退一步说,如果说是到了现代没用,那在热兵器占主流的今天,刀枪剑棍的日子就比鞭锏叉戟好很多?
  再次,有些奇门兵器就是针对常用兵器而生的,不能说得一无是处。倭刀够厉害了吧?起初明军的刀根本挡不住,连戚家刀都借鉴了其长处。那倭刀遇到狼筅的时候表现如何?哪怕到现代,您用刀对我的狼筅,我保证您依然吃力!
  我也烦那种有本事就打,赢了算对的论调。这种东西不会有结果的,我赢了您,您就说还有哪个哪个更厉害,不服气;那您赢了我,难道我就不可以找本派更厉害的人来搪塞?再说,如果谁厉害谁就是对的,那真理就大多掌握在美国手中了。
  其他兵器都没用,那最好双枪、双鞭、双锏、双钩、梢子棍、双头枪等等统统地失传。多年后,我们的后代在影视作品上看演员拿双枪当双剑用,拿双鞭只管劈砸(其实哪怕是当代也有很多电影电视是这样的),您是不是就满意了?说句不好听的,什么叫唇亡齿寒您知道吧?鞭锏叉戟灭亡的时候,下一步就轮到刀枪剑棍了。叫我别诅咒?那请拭目以待。
  什么?您只是说当不得真,没说我不许学,我爱怎样就怎样。那好,今后您专门负责刀枪剑棍,我除了练这四种,还研究一下偏门,各顾各的,莫再窝里斗了。有人说我们武术人搞了这么多年,到现在连武术的定义都说不清楚,真不懂是干什么吃的?这话大家听得都不舒服吧?

  以上的语气大家听得是不是很奇怪?其实老衲从来不是这样说话的,只是在网上见得多了,偶尔试试。用这样剑拔弩张的态度说完话,老衲没有任何舒坦和爽的感觉。所以大家姑且把这样的文风当作老衲一块永远不可能推广的实验田吧,今后不会再见到老衲如此说话了。


下集预告
小灵猫——杨雄
(第326楼)




武术小知识
鞭的形状

  水磨鞭:除柄外有13节,长约1米,粗4厘米,鞭身有13个八楞十二角疙瘩,鞭尾的握把比较明显。


水磨鞭 (图片来源:翻拍自《写真太师水磨鞭》,姜容樵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竹节鞭:不算樽柄一般有3节,节较长且凸较高。
  虎尾鞭:节较短而凸较低,上有虎尾斑纹。
  此外,还有方节鞭、雷神鞭、两仪鞭、双侠鞭等。
  在《水浒》中,多次提到的虎眼鞭究竟是不是和虎尾鞭那样,是虎眼的斑纹,就不清楚了。下图是宋代《武经总要》中的铁鞭,其也是有柄有尖,而且尖还很明显,和以上所说的鞭形状又皆不完全相同。


宋代《武经总要》中的铁鞭 (图片来源:翻拍自《中国武术史》,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



[ 本帖最后由 棍僧释延德 于 2011-6-1 17:4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回复 #284 无花的蔷薇 的帖子

关于空手道老衲只是知道些皮毛,受教了,谢谢
至于泰拳的正蹬腿,虽然长辈教过此法,但从不提倡多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回韦爵爷:
  近来屡见爵节赏脸到老衲帖子捧场,并补充了一些很有用的文字让老衲增加了认识,多谢多谢

回浪子天妖:
  1.关于链锤,老衲的认识不多,用这东西的人老衲知道的也没几个,看别人玩电脑游戏时好像看到外国人用这个东西倒不少老衲只知道一些关于流星锤的东西,在将来的石宝篇里老衲再细说。
  2.《银河英雄传说》老衲基本上没看过,只知道一金发一黑发两个男人(黑发那个老衲看过的版本叫“罗坤”)似乎就是本书主角。对里面的战斧,老衲无从评论。至于刺刀,在老衲尚未完成的有关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帖子里,也准备写一些这方面东西。事实上,老衲对现代兵器了解甚少,关于上了刺刀的步枪自己只是在军训实弹射击时摸过,却没有刺过。听前辈如是评价:刺刀是枪在热兵器战场上的延伸。老衲觉得很有道理,不过还是想纸上谈兵地添些看法。刺刀虽然有枪的特性,但第一是相对长枪来说比较短;二是枪身到枪托不成直线,因此刺杀方法和正宗的长枪是有所区别的,具体情况问当过兵的朋友可能更清楚。老衲认为,刺刀在热兵器战争时期的白刃战中自然很有优势,但放它去和真正的冷兵器较量,却并没有优势,毕竟打子弹才是步枪的“正职”。二十九军大刀队只是经过多一点的砍杀训练,就把经过系统刺杀训练的日军打得落花流水,就是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例子。倘若不能打枪的刺刀队遇上长枪队,结果可能比遇到大刀队还要惨。
  关于美军陆战队,论坛里的 Oskarlre 先生可以说是行家,问他胜过老衲十倍。
  3.至于分析各类特型兵器在不同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上哪些实用哪些不实用,老衲因为史学浅薄,尚在学习与积累,没本事贸然开帖。本帖写的是水浒,老衲将尽可能地多写一些书中写过、历史上也存在过的兵器。至于斧、铁蒺藜骨朵,就看今后有没有精力写其他作品时提到了,说实话老衲了解的也不多。

  关于学武,老衲想说的是,只要没有什么不利于运动的病痛,任何人学个一招半式还是可以的。老衲看过的新闻里,提到演员计春华小时候身体就不好,生病后头发眉毛还掉光了,家里人就让他去学武强身健体,结果现在也打出来了。

回云飘扬:
  关于李逵,因为相关文章已经完成,将来老衲在整理修改时会添些双斧的东西,不过请耐心等待哦

[ 本帖最后由 棍僧释延德 于 2008-11-3 11:0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嗯,老衲只是借脍炙人口的水浒谈一些真实的拳术和器械的理论,不必过分拘泥于情节,尤其是一些现实看来不甚合理的情节。如果真要正经地研究该去翻史书,而不是往小说中寻找。水无常形,练武者不应拘泥于招式。读书也一样,千万不要给自己下套钻不出来,权当一乐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回复 #301 zhengzhen000 的帖子

关于先生所说的这些情节,我们心照不宣吧,老衲没有在背后对同行品头论足的习惯。如果原作者真要弘扬国术,那肯定具备了一定的境界,先生不如直接问他这些是不是真的,如果顾虑面子,还可以悄悄地发短信和他交流,说不定就可以得到最真实的答案了。

至于说写成金庸那样,倒不到那个程度,毕竟真的东西还是有不少的。如果我们只盯着不真实的东西,然后再把它无限放大,那并不利于学习和积累。老衲觉得,每当我们下决心批判某人或某事之前,都应该先冷静地思考一下两件事:一是自己的情感中是否有嫉妒的成分;二是自己是不是钻了牛角尖。至少老衲作完这些思考后,会发现有很多事情并不像一开始认为的那样不堪。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11-18 21:3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Yahoo!
回复 #303 半边莲 的帖子

没打过的人是很难定位的,不过关于宋江今后本系列可能会发一些篇外篇,权当调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12-20 11:0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Yahoo!
回zhengzhen000:
倘若单刀和双刀的长度一样,那单刀者一开始就吃亏倒没错。单刀破双刀,方法有刺肩式、劈臂式、点腕式等,但具体要看着打斗情况来分析。通俗点说,就是打起来才好作场外指导。但是,即使单刀技法熟练,对双刀仍可能处于下风,毕竟有时所使器械的确是相克的,打不过并不完全是实力问题。
此外,做指导永远比亲自打容易,比方说某某和某某切磋,老衲可以说出双方弱点和应对方法,但自己上就未必做得到,同样可能手忙脚乱,这也是实力问题。

回逍遥轩:
谢谢指点。此问题先前已有人和老衲说过,所以老衲才注明“连环画”。老衲看连环画比看小说早,所以这么多年来一存在武安国用双锤的印象,小说文字看过也没细究,更重要的是历史知识实在有限,所以经常出错,见笑了。不过,虽然连环画没画准确,但和戟破双器械的方式之一却不谋而合,真是无巧不成书。
多年来,无论是看古典小说还是武侠小说,发现武打描写其实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被攻击部位问题。按现实来说,什么武器比较容易打到什么部位很有讲究。所以,会武功的人写书对被攻击的部位的描写也有讲究,如水浒中秦明屡次打别人天灵盖,当代太极梅花螳螂拳前辈张柄斗先生(《武松》里面飞天蜈蚣王道人的扮演者)写的螳螂拳演义也很注意这方面。
看被攻击部位的描写也很有意思,当代有的作者大概是对兵器属性或武艺了解有限,所以经常“打”到一些平常很难击中或很少被选择攻击的地方。当然,这些描写一般读者也看不出来,即使是懂武艺的人也不会细究,毕竟击中那些部位也存在可能。只要不写出“两人持长枪对战,××一枪刺中对方屁股”“两人拿刀对砍,××不慎被劈中后心”这类漏洞太大的文字就行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回复 #322 stevenyhs 的帖子

关于双器械,老衲的理解也仅于此了,毕竟生活中没有这么多单双器械的人切磋比试得出可以参考的依据。所以,施主的结论,老衲实在很难评判。至于“成也双手,败也双手”的说法,自然是有理的,世间万物本就是矛盾体,双器械对单器械是不可能说全胜的,除了武艺本身有高低,斗志、体力等因素都会左右对战的结果。
至于双钩,很遗憾,老衲一点都不会使,写文时对此兵器自然避而远之,连只言片语都很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第十三章 小灵猫——杨雄


  杨雄能在此系列文章中单列一席,的确出乎不少看官意料。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作者成功塑造了此人呢?无论是性格还是武功,描写都已经很到位了。所以,不写他不行。倘若作者写了一个天下第一的人,却没有一次战斗实例,那么我也很难侃出很多文字来。当然,允许“打水”则不一样。
  好,说正题。杨雄此人,其实是人不如其名的。且看其出场的描写:“只见远远地一派鼓乐,迎将一个人来”。注意了,他只是个“人”(这话看起来有歧义吧),没有一个字提到他的身材。哪怕是后面详细描写他外貌的文字,包括那篇临江仙,都没有。而之后出场的石秀,好歹还是一个“大汉”。等到关上这本书后,杨雄给我的印象都没有改变,就是一个并不那么大块的人,一点都不“雄”壮。
  而他的实战例子,也很贴合我的观点。

一 快拳打军汉


  杨雄刚得一堆东西回来,就被张保等人打劫,更可悲的事莫过于“施展不开”。他为何不能出手呢?首先,有两个军汉拖住了他的手。看来这些军汉平时也抓过人,懂得怎么控制对方使其不能动弹。不过,手没了还有脚呢?可惜,他已经被张保劈胸带住。既然是“劈胸”,那就说明距离很近了。这么近的距离,起腿会很不方便。而且,书里没有描写张保及两个军汉脚上的动作,倘若他们再用脚顶住杨雄的脚,病关索就更没办法了,弄不好连膝都用不上,只剩吐口水一招了。但如果他用这一招,只能是提前挨一顿拳脚。
  杨雄吃了这个哑巴亏,除了张保等会控制人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力气有限。要问更具体的原因,除了作者没说他大块之外,我也没有更确凿的证据,更多时候只是一种感觉。
  在石秀出场后,杨雄也得了挽回面子的机会,“把出本事来施展动,一对拳头穿梭相似”。这样看来,他还是有点本事的,力量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其他东西来弥补。他拳如流星,一下子就打倒了几个破落户,说明速度很快。而速度,正是小个子格斗的取胜之道。身高腿长者,臂、腿摆动起来距离要比手脚短的长。如果二者速度相似,那在旁观者看来,高的那个的拳脚就显得慢一些。当然,我也不是说杨雄的身材就如同武大郎一般,但他至少不能和关羽相比。
  其实,书中有关杨雄实战的语句,无一不体现出杨雄的“快”。比方说他和石秀双战后者,祝彪逃走时被杨雄伤了马,而石秀则没有追击成功的表现。或许,当时杨雄的站位比石秀的好,所以够得着那匹马。不过,即使距离合适,出手不快的话,一样是只能打空气。
  因此,杨雄的“快”就不用多说了。

二 一棍败燕青


  光是快,还不够,还要灵,才能更好地应付实战,尤其是发生意外的时候。而有关杨雄“灵”的例子,莫过于一棍败燕青了。
  我们先来看燕青,他是一个比较会思考的人。当主人再次被擒时,他没有贸然出手相救。因为他“无军器”。这样看来,小乙哥不是那种热血上涌就不顾后果的人,还是比较量力而行的。
  但同样是在没兵器的前提下,为何燕青又敢偷袭拿棍带刀的杨雄石秀呢?
  首先,二人是背对燕青。如果是面朝燕青,恐怕小乙哥不会出手。
  其次,二人之间距离足够近。为什么是近而不是远呢?且听我道来。杨雄石秀是一前一后,相距几尺还勉强说得过去,如果是相距几丈甚至几里的话,就算两三个燕青,也做不到打倒此二人。因为距离越远,同伴倒地后杨雄就越有时间做反应。燕青手无寸铁,两三人真的未必能制伏有准备的杨雄。就算病关索再不济,还不可以跑嘛,如此一来燕青还是做不到将二人一起打倒。可见,让燕青产了出手之心的原因,正因为二人相距很近。至少这个距离让小乙哥有了把握,认为即使打倒了一个,另一个也很难反应过来,从而也步倒地者的后尘。
  然而,小乙哥遇上的人武艺比他想像的要高得多,所以左腿挨了一棍,再也爬起不来。而有关那一棍,我甚至想像出一套“详版”,当然未必准确,只是供参考。
  之前已经说过,杨雄和石秀相距很近。所以我认为,石秀倒地后,杨雄并没有将整个身子转过来面对燕青的时间,最多是侧了一下身,甚至只是听音辨人。因为他打中的是燕青的腿,对于这个位置,被打的人无论高矮要完全躲过一击还真不容易。所谓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正是说这些地方,因此不一定非要看清敌人的位置后再出手。而且,杨雄也没有完全转身的必要,因为他完全转过来了,也许小乙哥也就放弃攻击了。他大可以装反应不及麻痹敌人,然后向后扫棍一招制敌。此外,他在扫的时候可以顺便转身,以此借助腰胯扭转的力量,威力更加惊人,让小乙哥彻底丧失攻击力。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杨雄那一棍也是说明他快啊,不一定是灵吧?其实,在突发状况时,人不会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有时甚至要靠本能反应。大脑的选择正确了,做的动作才能保证效果。而形容大脑时,当然要用“灵”字啦。
  有趣的是,不知是不是因为杨雄给人的感觉缺了点什么。有不少人一开始看这一段文字时,都会不经意都认为倒地者是杨雄,打翻燕青者是石秀。包括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系列连环画也是如此,这是60年代版的有关插图:



       到了80年代重画时,创作团队还是未能发现这个错误,倒地者依然是杨雄:



       当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画家们没有画对,也不必求全责备。换位思考一下,倘若是我等自以为懂的人去画,也许人是对了,但画功却一塌糊涂,同样弄不出十全十美的作品。因此,没必要揪住错误不放的,把心态整好些。

      扯远了,赶紧回头。
      杨雄在突发状况下表现出的“灵”,除了打小乙哥的例子外,在之前已经有所表现了,只是没这一段引人注目而已。那是在投奔梁山途中和祝家庄结下梁子时的事。当时时迁被擒,石秀转身欲救时,身后又有人偷袭,幸得杨雄用朴刀一下拨开两把挠钩,方保无恙。结合后来制伏燕青一事,可见杨雄是一个很灵的人。在战斗中别人吃的亏,他一般不会再吃。不过,倘若敌人首选攻击目标是杨雄而不是别人话,我们的病关索未必能应付好,被张保欺便是实例。

三 单枪戏祝彪


  光是小快灵也不够,倘若武功太差,还是不着调。那杨雄的武功到底怎么样?实战例子这么少的他如何证明自己?这时,在祝家庄那次为配合孙立立威的假打,就显得弥足珍贵了,那是衡量杨雄为数不多的证据。
  假打不是那么容易的,祝彪一心想取你性命,你却要求不分胜败,以衬托孙立之勇。那么,只有武功高过祝彪很多才能做到。像林冲假打祝龙还弄了三十合,真打时后者根本不是菜。之后穆弘战祝虎,也玩了三十合。而杨雄敢于选祝彪来玩,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之前李应和祝彪打时,在一旁的杨雄就看出了祝彪的斤两,已经知道自己去戏弄他决无性命之忧。按老施的写法,杨雄大概也是想和祝彪玩三十合的,不过孙立等不及了。像陈佩斯那种人,挨做配角演个叛徒,就心有不甘地抢戏搅戏。而孙立是那一场戏的主角,就更没有理由干等九十合都打完了。
  尽管杨雄可能没有玩够三十合,但基本上可能说明祝彪实力是差他较远的。那杨雄的武功就可以参考李应了,不过李应的实战其实也很少。但既然排位那么靠前,姑且算有点实力吧。他不差的话,杨雄也不差到哪里去。
  有一招制敌的精彩实例,又有和李应相仿的武功。杨雄能单独在此系列文章中亮相也算实至名归吧,“小灵猫”当之无愧。我有两个有趣的想法,不妨和大家一起探讨。一是力量有限的杨雄,如果和李逵持械比武,胜算几何?二是庞万春乱箭射好汉时倘若杨雄也在场,在史进中箭后大家各顾各乱跑时,他是否能带伤逃脱甚至凭求生本能混在小兵中全身而退?

下集预告
大莽豕——石秀


[ 本帖最后由 棍僧释延德 于 2011-6-3 11:1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此帖本来是庆贺西园大人上任的,现在不过是晚了几年而已

老衲从未忘记这些大坑,只因现实所限。一是俗务缠身,无暇填坑;二是陷入瓶颈,无心填坑;三是伤病作祟,无力填坑。更具体的原因就不详说了,总之是不能放弃的。

再次感谢一直以来给予支持给予动力的各位朋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回陶心:先生的言论一如既往的短而妙,快准灵是对杨雄很好的总结,握手!

回bestalice:施主注册不久,不过好像早认识老衲。至于富坚嘛(是富悭义博吗?),不觉得慢,老衲更欣赏高屋良树的速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冷血流星——石宝



  对方腊势力的将领,我的感情是一直在变化的。小学的时候,对他们是切齿痛恨,尤其是杀了五名头领的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随着年纪渐长,对小说中方腊军的同情反而在慢慢增加。不过不管怎样,我还是偏向梁山将领的,毕竟受小说正统的影响不能完全消除。但对方腊等人的看法就不像过去一边倒了,尤其是石宝这个从武术方面也值得评析的人物。

一 斩将惊宋军


  石宝首次出手的时候,并没多大气势,战关胜二十合后诈败诱敌,无果。关胜看出他武艺不低,而吴用则表示听说过石宝擅长流星锤,倒是宋江的话最严重:“若去追赶,定遭毒手。”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因此交代诸将要小心。毕竟,他们没有亲眼看见石宝用锤,刺激不了他们形成强烈的防范心。
  宋军的大意造成了一场败仗,索超和石宝交手时中计被打死。在此之前,关胜“急叫休去”,为什么不在出阵前就说?也许凭索超的情商,就算打了预防针也可能会忍不住追赶。但事先没交代,就是情报工作没做到家了,没有任何推脱的理由。
  这一败后,宋江他们就重视了。吴用就说石宝“只宜智取,不可对敌”。此后,双方展开了长时间的博弈,都损失惨重。石宝自刎乌龙岭之日,虽是宋兵胜利之时,但论与南军大元帅个人的交锋,其实他们并没有胜利。即便他们要出气,石宝也只是留下了一具不觉痛痒的尸首而已。

二 临敌大心脏


  “大心脏”一词,是看美职篮(响应号召,就是不说“NBA”)时学来的,专门形容那些越到关键时期越稳定、可以力挽狂澜的运动员。看了水浒这么多遍,能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大心脏”一词的,仅石宝一人而已。作为梁山的对手,他太出色了。他不像邓元觉,仅展现一次身手后就莫名其妙中箭败亡。他也不像王尚书,武力虽可力战五将不敌身死,但斗智斗勇方面的表现远不如石宝。至于厉天闰、司行方、庞万春、方杰等,和石宝比起来也各有不足。所以他们阵斩梁山将领的战绩都不如石宝,也不是偶然。
  石宝临敌时,给人感觉是出奇的冷静,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好像是经过电脑计算过一般。被李逵砍倒马匹时,他没有慌不择路,甚至都没有和马一起摔倒,而是跳下来躲到了马军中。逃到城内后,他没有一口气跑到安全的地方,而是躲在门后偷袭追击者,结果鲍旭还真着了道。打倒索超时,他趁邓飞心思救援时迅速击杀,丝毫不理会是否要对地上的索超补刀。而当白钦标枪刺倒马麟时,他却迅速追击将马麟砍为两段。因为白钦的功力他有所了解,因此马麟中枪他还怕不死,进而采取行动。而对于倒在流星锤下的人,石宝则从不认为他们还可以再爬起。对于他来说,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逃,什么时候躲,什么人要突击,什么人要补刀,都看得清清楚楚,没有犹豫,也无所畏惧。他的一系列表现,令人脊背发凉,只能用“冷血”一词来形容。
  对于死在石宝手下的将领来说,我的感觉也是不同的。索超对他向来无好感,但也不讨厌。鲍旭和李逵差不多,因此获得的同情心也不多。燕顺一直都没太多出彩,感觉也一般。而马麟邓飞两个在打祝家庄时都有表现的将领,就不一样了。马麟好歹是有文艺细胞的人,死得可惜。邓飞就更加了,他是个很讲义气的人,每次本方将领有失他都要救援,自己的性命却置之度外。结果只是救成功欧鹏一次,救秦明时一起被俘,救索超时更是丢了命,叹!回想起来,祝家庄真不是强敌,当时梁山人才有限,用那么地煞尚可胜之,比曾家差远了。

三 实战见真功


  虽然石宝令梁山如此头痛,但他很多时候都是闪电斩将或锤杀对手。如果不用暗器,他实力如何呢?还是要看已被人家谈腻了的吕方的例子。
  吕方和石宝交手五十合后力怯,但和曾涂交手三十合就败象已现了。很多读者无法接受南军元帅不如曾涂,幸好曾头市一战距征方腊尚有时日,且此期间梁山将领也身经百战,成长了理所当然。于是,这些读者就给出了吕方今非昔比的论断,包括一些游戏数据设定都是如此。说实话,这种说法我不是不能接受的。只要能自圆其说,都算有道理。
  若吕方成长了的话,那战石宝时达到了何种水准呢?被他杀的厉天佑因为没有和其他梁山将领打过,所以衡量起来也是可高可低,而白钦的情况也差不多。因此吕方的实力依然没个准。个人觉得,史进的水平已是吕方的极限了,后者可能还要逊于前者。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石宝的功夫就是五虎上流水平,但到不了史文恭的层次。
  那么,如果吕方并没成长多少呢?那石宝的实力就逊多了。从吕方出战关胜不阻止开始,就看出后者至少清楚前者是不会被石宝速杀的,哪怕不敌再采取行动也不迟。事实上也是这样,吕方好歹撑到了郭盛出手。再到朱仝出手时,石宝彻底敌不过了,只能逃走。那他的武力,就比王寅要差不少,毕竟孙立黄信不比吕方郭盛弱。这样一来,石宝可能真不如曾涂了,实力在八骠上游差不多了。
  即便这样,其实也不能说明什么。用暗器的人实战起来的效果是惊人的,张清就是实例,石宝也一样,凭借特殊技能及强大的心理素质跻身高手行列。就算不如曾涂又怎么样,梁山谁能杀得了他?

四 铜锤论真容


  说了半天石宝,他的暗器到底是什么样?上世纪60年代,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过一套水浒连环画,但种种原因只画到三败高俅。到80年代之后重画,终于有了《征方腊损兵折将》的内容。当年对比这两套连环画时,还记得店家是个30多岁的戴眼镜男士,看样子还蛮有文化。结果他硬坚持60年代那一套是按71回本画的,说71回本的结局就是三败高俅。我坚持说了几次三败高俅是71回后的内容,没能改变他的看法,就不说了。只不过,今后我买连环画就换一家了。
  现在重看,80年代那本《征方腊损兵折将》改编比较多,画得也比较粗糙。其中和石宝有关的内容更是犯了常识性错误。在图中,石宝竟然直接用流星锤和索超的大斧交手。这是违背常理的,软器械的最大缺点就是防守困难,这样打的话就是石宝非常容易被砍。


  除了兵器用法不对,个人觉得画家们也没有画对石宝用的锤的真实形状。首先,流星锤跟杂技的水火流星不一样,不该是两端有锤,而是只该一边有锤。两边有锤的话,做暗器时却永远只能用一边,多带一个就多一分麻烦。其次,锤身不该那么大,这么大就藏不住,做不成暗器了。第三,综合小说的描写,石宝的锤应该只有一个,而不是那种扔出去就不用捡的东西。而要保证锤的收放自如而且足够长的话,那是不能用金属链子的,因为金属链越长就越重越影响速度,而且连接处韧性不够。而用更有伸缩性的软索,就不存在问题。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感觉而已,更确凿的证据确实没有。
  到此文的结尾处,就要感慨一下我们的影视作品。方腊那边的人真是难得露脸一回,央视版见过方貎、庞万春、方天定等,到了新版好像露脸的还更少。是不是南军大元帅上荧屏后不好把握其形象?塑造得太狠,心理脆弱的观众受不了;塑得太差,读过原著的人也可能有不爽。又或者,流星锤如何通过镜头语言表现得更好看,不好把握?又或者,创作者本就不把石宝及其暗器放在心上?希望有一天,能在银幕上看见这一干猛将。

武术小知识
流星锤

  流星锤又分“单流星”、“双流星”。双流星的索相对较短,而单流星的索就可以做长些,有些绳索长达5米。流星锤主体部分分为上下隔片及中间的锤身,其中锤身在舞动绳索时是既“公转”又“自转”,以此抵消绳索拧转的力。如果锤身不能转动,那舞起来时绳子很容易就拧成麻花。
  流星锤比较难练,刚开始一般是用沙包代替。步战流星的原理是巧妙改变运动圆心及方向,使其由圆周运动迅速变为直线运动。因为九节鞭等软器械一开始也是用绳索加沙包练习,所以不知者会误以为是流星锤技法。
  现代练习的流星锤一般要小过成人的拳头,可以通过甩绳索出招,既能撞又能砸,还可以拿在手中直接投掷。流星锤技法中包括各种舞花,不过据传马战流星锤则没这么多花法。至于马战流星锤是不是包括有先旋转再投掷或直接投掷,那还要等更懂行的朋友解惑。
  下面是我平常练习用的流星锤,重六两左右。因为水平有限,就不发恶心的练功照了。




[ 本帖最后由 棍僧释延德 于 2013-1-2 22:3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回复 #353 墨叶 的帖子

像那个六两重的就已经可以打得人不省人事,一时三刻爬不起来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回复 #361 李程公子 的帖子

哈哈,关于锤很久以前苍狼施主问过,当时老衲并不了解。这么多年后终于略知一二,不过本人还是不会用,因为太重。

锤的形状分很多种,如方形、蒜形、四棱形、八棱形等,瓜锤指的是瓜形的锤子。而“瓜”又分“西瓜”和“木瓜”,“立瓜”和“卧瓜”,根据柄的长短又分长柄锤和短柄锤,其中短柄锤一般都是成双用。锤的技法和其他兵器相比,特点就是可以“涮”和“曳”,可以硬锤硬架,十分霸道,故有“锤棍之将不可敌”一说。

从张良刺杀秦皇,信陵君手下锤杀晋鄙等例子就知道,锤很早就是一种武器。《封神演义》里头的纣王要把商容用金瓜击死,就是指金做的瓜形锤,至于是不是纯金就不知道了。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有过“四猛八大锤”的描写,指的就是包括金银铜铁等不到质地的锤。

所以,汤隆用的铁瓜锤,应该就是铁做的瓜形锤吧,至于是什么瓜什么柄,就要看作者的详细描述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哈哈,感谢各位挂念,这个坑本来好歹还能一年一帖的,但从去年始工作生活变动极大,跑去帝都待了近一年,住地连多放几本书都不行,环境也不清静,不适合创作,故连一年一帖都做不到了。

目前老衲又回到老家积蓄内功,但在小地方想练器械的话。好多都只能在外省寻找,短兵器和软兵器还好找,长兵器运起来就十分麻烦。很多年前,老衲就打算边练大刀边结合心得完成关胜帖,但那东西质量不过关坏了。当时网购不发达,一直没找到一把称心如意的。如今网购发达了,但提供的尽是那种分为上下两段、用的时候接在一起的长器械。这类器械,老衲经过亲身体验,可以说很多是不能满足练功需要的。因为上下两段的连接处极为脆弱,比方说通过螺纹扭上的那一种,它的螺纹就是短板。老衲曾经在对练时把杆子的螺纹打变形,结果那兵器再也不直了,更糟糕的螺纹坏后还扭不下来了,就这样整根都废了。所以嘛,不填关胜坑就更心安理得了。

其实老衲一去帝都就去北体大旁边的器材一条街逛了个遍,的确找到了还算满意的大刀,可惜人家不做网购,而老衲买了住的地方又放不下,将来如何运回来也要费一番脑筋,外加游方僧人也没多少钱整运费,于是计划又搁置了

还有一点就是年纪渐长身体状况也没年轻时好了,以前训练不用戴护膝现在感觉负担重了。还有就是近来走路倘若路不平脚心被刺激到,脚趾立马有触电的感觉,寻医方知是腰椎有问题所致,这是老毛病了。同时提醒下大家,倘若将来压腿啊、走路啊,身体有触电的感觉时,多半都是腰椎问题。所以,老衲练武也不能像过去那么狂了。

最后回陶心:
野芒演林冲扮相尚可,但老衲看见他那排非常不整齐的下牙都有点不舒服。

翟乃社嘛,老演员了,很多影视作品很多都有他。老衲认得他是在一部叫《密探》的连续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QUOTE:
原帖由 陶心 于 2014-9-12 20:06 发表
有个不幸的消息。
日前,上影厂演员翟乃社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八岁。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主演过《屠城血证》、《夜半歌声》(内地版)、《霍桑探案》(该影片与周野芒合作)等电影。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则参演了一 ...

是的,太早了点,才五十多。前不久看央视版见到杨志,不禁感慨。光阴似前,以前好多影视作品的演员一下就不在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哈哈哈哈,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状态。开始继续借名著扬武,所有的坑都填上,最早4月有望出现新动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QUOTE:
原帖由 董昭 于 2016-4-26 21:59 发表
五哥的分析实在是详尽而又精彩,佩服之至.
等哪天有时间做一下我这五道题呗?
超群绝伦卢俊义篇,
再不托大李应篇,
高枕无忧朱仝篇,
深不可测孙立篇
举重若轻王寅篇,

五哥是谁?杨延德?那施主是六郎、七郎或八郎?还是八姐九妹?那您找错人了,老衲名字和杨禅师的确有三分之二雷同,但也确实不是他,劝君还是去五台山找他完成这一大堆作业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本系列将推出视频版

  一转眼,已是2016年7月2日,距2006年4月4日第一篇贴出来已经10年多了。大约是在2005年时,在网上瞎搜帖子时,看到stumpytigerw写的《梁山好汉武艺之定量分析大全》,然后就这样点进了轩辕。又过了几个月,想再看这个帖子,就又来论坛了,结果看到一个喊做孤狼在途的人正在舌战众会员,又顺便看了这家伙的文章。加上当时在《精武》看到的几篇还未成系统的评论水浒武艺的文章,作者名忘了。《武学角度评<水浒>人物》,就是被他们激发出灵感来的。还被他们影响学会了四处开花,发往很多论坛,结果后来每更新一篇光是贴文字都要一个小时,才知道厉害。
  不管怎么样,若干年后再回首,都得谢谢这三位(或者更多)。
  开写以后不久就发现问题了——“武”到用时方恨少。写这些烂文有个好处,就是倒逼自己不得不去学习。其实,本系列所有文章都是边学边练边写出来的。一开始施展拖拉大法时,因为肚里尚有存货(当然未必是好货),所以更新不用间隔太久,越往后越不够用,就只能败人品地一年一更了。再到后来实在没料了,还不如彻底歇笔好好充电,实际上也这么干了。
  如今,胡汉三又搜刮到了一些东西,可以回来了。
  当年弄这个系列,具体说到招式、器械等细节时,往往图片不能很好地作补充说明,毕竟要考虑没学过但又想了解武术的朋友。当时没有条件配上视频,现在拍摄对器材的要求不高了,基本上全民都能拍微电影,于是我们也就做了新尝试:推出此系列的视频版。
  该版本从武松篇开始,到所有已发过的篇目,同原帖相比或多或少作了修改,并删去了一些谬误。至于原帖,就不另行编辑了,让人看看当年怎么错的也好。
  其实,老衲都不算对水浒有研究,一些朋友讨论简本等版本不亦乐乎,对于老衲来说却似听天书一般。多年来,老衲只不过是抱名著的大腿,说一些有关真实的武术的东西而已。如果作者是当代人,弄这个还要给版权费,所以说老衲又占了便宜,这点自知之明要有。相传影片开机时都要烧香求吉利,那我们就对天焚香,感谢施公、罗公等所有的水浒作者,感谢俞大猷、戚继光等武术典籍编写者。没有他们,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因为是第一次弄这种类型的视频节目,我们也没什么经验。加上武术传承千百年,各门各派的指导思想都不一样。作为视频解说的文字撰稿,老衲也不能免俗,也有自己的局限,总结出来的东西存在谬误在所难免。大家看时可要擦亮眼睛,去伪存真。同时,也欢迎朋友多提意见,无论是从哪种角度,尤其是拥有失传武术及器械知识的朋友,更请不吝赐教。
  如今,第一期的后期制作即将完成,定于2016年7月5日与大家见面。在此之前,就看下宣传视频吧:

http://my.tv.sohu.com/us/265287219/83620142.shtml  

  下周二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回复 #402 落叶 的帖子

反正印象深刻,最后被打了无数枪。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本栏目初定30期,每期15分钟左右,因为评说每个人物的内容长短不一,故有的可以一期说完,有的则分两期。
  至于大家比较关心的更新问题,因为一直有人在追杀老衲,所以拖拉大法无从施展,正常情况坚持一周一期,逢过年等长假或许会有顺延。也就是说,往后至少半年我们会频繁出现,直到观众烦为止。
  最后,再次感谢轩辕、琅邪、古典、友盟、水浒等论坛、贴吧众多朋友的支持,你们的点击就是我们的最大动力。老衲答应完成就一定会做到,可能会迟到,但决不爽约。哪怕只剩一位朋友想看,老衲只要不圆寂就会坚持下去,哈哈哈。

  第一期为武松(上),同原帖相比改动不大,打虎方面新增了一点内容。
  主要改动:经测,虽然侧着跳较远,但不能十步,故改之。
  看过旧帖的朋友,可以忽略本期。当然,想重看的话,我们也是非常欢迎的。

http://info.lm.tv.sohu.com/redirect.do?wec=MTYrUCludjc3NeaNd5U_IsJuILAkgaw34dUyiz6zohfKxUi_Jz6jpPW_3B3otY0B2MuguBQiIHWPcLPYGc8i2w1MW-IOGGh3FY6L

[ 本帖最后由 棍僧释延德 于 2016-7-5 15:0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第二期为武松(下)
主要改动:重新解释玉环步、鸳鸯脚,增加中国武术腿法渊源的介绍。
补充说明:玉环步在几个流派中都有,但定义不同。一些为步型,通俗点说就是站姿,是相对静止的,因站的时候两脚的形状近似环而得名。一些为步法,是运动的。比如说戳脚中的玉环步,指的是就是两脚分开站立,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然后先是脚不动转身,变为左脚前右脚后,然后右脚往左脚前迈一步,在背对敌人的情况下出左脚攻击。 

疯音谈武水浒篇之武松(下)

[ 本帖最后由 棍僧释延德 于 2016-7-12 09:5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第三期:林冲篇
主要改动:重新解释枪和矛,原来的观点全部否定。

疯音谈武-水浒篇03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第04期:鲁智深
作品说明:相比旧帖变化不大,老友们可忽略。
疯音谈武水浒篇04

第05期:杨志
作品说明:无大改,看过的老友可忽略。
疯音谈武-水浒篇05

第06期:张清(上)
主要改动:增加了大量有关飞石手法的内容
疯音谈武-水浒篇06

第07期:张清(下)
主要改动:评析了琼英的飞石技能,详解张清扎树的缘由。
疯音谈武-水浒篇07

第08期:史进(上)
主要改动:详解三尖两刃刀和二郎刀的不同。
疯音谈武-水浒篇08

第09期:史进(下)
主要改动:比原帖多分析了一两场战例。
疯音谈武-水浒篇09

第10期:特别篇之山士奇(上)
作品说明:因旧帖未发过,所以属首发,欢迎观看。
疯音谈武-水浒篇10

第11期 山士奇(下)
创作背景:因为本期同上期是同一天录制的,只是剪为两期而已。因此,上一期出现的问题,本期基本都有。
《疯音谈武-水浒篇》11

因国庆长假的缘故,下周停更一期,请观众谅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16-10-11 11:2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Yahoo!
第12期 徐宁(上)
主要改动:对钩镰枪形状进行了更详细的探讨。
制作背景:这两期录制时间比二人版还早,只不过被特别篇插队了而已,所以存在不少老问题{:4_133:}

疯音谈武-水浒篇12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16-10-18 12:0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Yahoo!
第13期:徐宁(下)
作品说明:同旧帖相比改动不大,想加录的一段还漏拍了,老友可忽略。

《疯音谈武-水浒篇》13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9 20: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371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