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唐朝的州刺史是几品官?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38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12-12 12: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唐朝的州刺史是几品官?

最近温习《神探狄仁杰》,发现里面说到州刺史是正四品,赶脚小了点啊。这里说的“州”难道并不是汉朝时所说的“冀州、荆州、幽州”,而是类似于现在的“苏州、扬州、杭州”?也就是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知府,正四品官,那才差不多。

那在唐朝的时候,有木有类似于汉朝的州牧、州刺史,清代的巡抚、总督那样的“省级”官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38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12-12 13: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 zidaneluo 的帖子

明白了唐刺史就是“太守”、“知府”

貌似“大都督”才总领数州,不过不像汉刺史、清巡抚那样管理的地方是固定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38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12-12 13: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五袋石果 于 2012-12-12 13:30 发表
唐朝的刺史和汉朝的太守一样。唐朝相当于汉朝“州”的监察区称为“道”。
唐朝时宰相也不过是正三品,州刺史正四品是正常的品级。武后时,可以行使相权的职务从三品到五品都有,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是正式 ...

《逆转裁判》玩多了,发现矛盾了
《神1》中的《滴血雄鹰》中有一句,“发生在四州十道的滴血雄鹰案都是他一手制造的,旨在对内卫进行一场必要的清洗。”——如果“道”大于“州”的话,如何才能达成“四州十道”,根本不可能啊。而且,我记得说的时候都是说xx州xx道,同我们说地名的时候先从大的地名说起相悖

[ 本帖最后由 KYOKO 于 2012-12-12 13:4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38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12-12 13: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 五袋石果 的帖子

百度了下,“四州十道”“四道十州”都有,确实有点乱。我印象中是“四州十道”以及先说州再说道,具体的话还得去看下片子,不过刻意找的话不太容易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38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12-12 23: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3 XM8 的帖子

我记得蒙曼说《武则天》的时候说到正五品是一个坎,一个重要的政策就是正五品以下的话,只有自己的免除劳役;以上的话,家人也可以免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38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12-12 23: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6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节度使和州刺史到底有咋样的区别??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38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12-13 21: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还有个问题,“市”这个称谓是谁发明的?

直到清末,也只听说“南京”、“安庆”、“杭州”。。显然在后面加上“市”不合适,完整叫法难道是“南京府”、“杭州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38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12-14 13: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受教

提到南京,既然在清朝被称为“江宁”,那在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理应被称为“中英江宁条约”,为啥我们只说“南京条约”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38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12-14 22: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2-12-14 20:41 发表

条约本来是没有名称的,或者可以说其正式名称是不以签订地点命名的,所以无论是江宁条约还是南京条约都只能是俗称,另外还称白门条约,不同时代的史家在提到这个条约时给安的不同的名字而已。

古代的澶渊之 ...

即使只是后世或者史家的称呼,那在当时总得有个名称吧?

以《南京条约》为例,当时清朝人会说“根据《江宁条约》,我们割让了香港岛”;还是“根据1840年(当然清朝另有纪年,这里暂用)我们和英国在江宁签订的条约,我们割让了香港岛”。如果没有一个名称来指代“南京条约”的话,岂非很别扭?其余情况类似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 07:2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58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